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研究分析血常规生化检验临床效果。方法 以 2019年 5月 ~2020年 5月我院收录总计 73例患者为对象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时间段 7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皆进行血常规生化检验,分析两种检验方式效果。结果 观察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观察组 A/G以及 AL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 ALT以及 TBI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 血常规生化检验对临床病毒性肝炎诊断有较好效果,降低了误诊漏诊情况出现,从而为该病诊断提供有效检验数据依据。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血常规 生化检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生化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在我院 2018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期间收治 病毒性肝炎患者中,随机抽取出 40 例作为 实验组 ,同时将同时期前来我院健康体检的人员作为参照组(共计 40 例),对两组研究对象 相关血常规指标 生化检验指标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 血常规指标:组间血小板、白细胞以及 中性粒细胞指标比较,参照组显著高于 实验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组间淋巴细胞指标 比较,参照组显著低于 实验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生化指标: 组间 总胆红素 以及 谷丙转氨酶指标比较,参照组显著低于 实验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组间 白蛋白以及 肝功能白球比例指标比较,参照组显著高于 实验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结论 对于 病毒性肝炎患者, 及时安排其进行 血常规生化检验可以帮助临床及时掌握其 血细胞功能, 并且了解其 生化水平, 可为临床治疗带来有力参考依据。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血常规检验 生化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接检查,所有患者均进行生化检验项目检查。检查后,对比疾病组患者与健康组人群肝功能各项指标检验结果。结果:检查后,疾病组患者ALT(54.81±12.11)U/L、AST(85.32±0.8)U/L、GGT(151.27±5.21)U/L、D-Bil(86.42±11.42)μmol/L、T-Bil(37.46±4.12)μmol/L,均显著高于健康组人群各项肝功能指标,且ALP(2623.28±911.31)U/L更低(P<0.05)。结论: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帮助医师更加直观了解患者病情,准确判断患者肝损伤以及肝硬化程度,并为后续制定相关治疗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肝硬化 生化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开展不同教育对象护理教育,以达到教育有效性。方法: 1 通过采集本科室日常带教健康教育老师意见; 2.采集学生、患者、家属、同事对护理教育需求点和意见; 3.总结分析不同对象教育需求和意见。 4.侧重点教育实施。结果:得出不同护理教育对象教育侧重点。结论:根据不同护理对象教育侧重点,探讨开展有效性护理教育可行性措施。

  • 标签: 护理教育 对象 侧重点 有效性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们在身体发生异常状况时都会选择去医院或者药店进行相对应药品采购,通过吃药方式来使得身体早日恢复健康。为此,药品本身是否合格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监控药品质量,让不合格药品流入市场概率变小,有必要对药品进行严格检验,这不仅仅是对人民身体健康负责,也是对整个药品市场竞争公平性负责。在药品检验过程中,收样审核是药品进入检验机构进行检验第一道程序,关系到检验结论科学性、公正性和严谨性。本文将对药品样品收样审核中出现问题进行分析。

  • 标签: 药品样品 接收审核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肝硬化腹水内科综合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从 2019 年 1月 2日至 2019 年 1 2月 1日期间本院收治入院肝硬化腹水患者 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作治疗效果观察与分析。结果: 80例患者经过内科综合治疗后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其治疗有效率达到了 95.00%,与治疗前指标数据进行比较,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具有较好临床效果,可以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作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硬化腹水 治疗 效果 方法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特点防范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4 月所 收治 86例呼吸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各 43例患者。通过调查和记录方法对呼吸内科出现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和总结。对照组患者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以及医疗纠纷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 治愈率、住院时间、 并发症以及医疗纠纷情况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各评分指标 ; 观察组患者病房管理评分、安全护理评分、基础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结论 掌握内科护理风险特点并针对性加强护理工作,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医疗纠纷事情发生,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 标签: 呼吸内科 风险特点 防范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依据我国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整理出一套医疗器械资质审核标准,用于确保医疗器械采购临床使用合法性、有效性、安全性。方法: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各部门规章,按照医疗器械风险程度国家将医疗器械分为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按照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国家又将医疗器械分为 43个大类,以医疗器械分类为线索,结合生产厂家和各级供应商生产经营行为,分析各类医疗器械应具有的资质证件要素重点。结果:说明了各类医疗器械资质审核要素重点和管理方法。结论:加强对医疗器械资质证件审核和有效期管理,保障资质证件合法、有效、完整,是目前医疗使用单位构建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必要手段,是减少医疗纠纷,保障临床使用安全重要措施。 关键词: 医疗器械;资质审核;有效期管理;质量管理 前言 随着医疗卫生行业发展,医疗器械种类增多,医疗器械已成为医院医疗技术不可或缺一部分,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是保证医疗器械使用合法、安全、有效重要环节。医疗器械资质证件审核是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第一步,贯穿于医疗器械采购和使用过程中。医疗器械使用期限分临时、短期和长期,具有使用周期变化大,跨度长特点,医疗器械资质证件有效期即成为了资质日常管理重点和难点。因此,加强医疗器械资质证件审核和有效期管理,在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015年 10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1],为医疗器械资质证件审核和有效期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实践指导。 1医疗器械资质审核渊源 2014年 -2019年,国务院先后相继出台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 [2]。这一系列法律规章,成为医疗器械资质审核政策依据,医疗器械注册、生产、经营和使用都必须按照规定严格执行。 2014年 6月 4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若干意见》,在市场准入制度中提出简化手续,缩短时限,鼓励探索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 2014年 7月 1日,由湖北省试点到全国推广,实现全国范围内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 2医疗器械资质审核 2.1医疗器械分类依据方法 2.1.1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分类 依据《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15号),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由低到高,管理类别依次分为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 [3]。医疗器械风险程度,应当根据医疗器械预期目的,通过结构特征、使用形式、使用状态、是否接触人体等因素综合判定。医疗器械分类判定表详见表 1: 医疗器械分类判定图表 接触人体器械 无源医疗器械 使用状态 使用形式 暂时使用 短期使用 长期使用 皮肤 /腔道 (口) 创伤 /组织 血循环 /中枢 皮肤 /腔道 (口) 创伤 /组织 血循环 /中枢 皮肤 /腔道 (口) 创伤 /组织 血循环 /中枢 1 液体输送器械 Ⅱ Ⅱ Ⅲ Ⅱ Ⅱ Ⅲ Ⅱ Ⅲ Ⅲ 2 改变血液体液器械 - - Ⅲ - - Ⅲ - - Ⅲ 3 医用敷料 Ⅰ Ⅱ Ⅱ Ⅰ Ⅱ Ⅱ - Ⅲ Ⅲ 4 侵入器械 Ⅰ Ⅱ Ⅲ Ⅱ Ⅱ Ⅲ - - - 5 重复使用手术器械 Ⅰ Ⅰ Ⅱ - - - - - - 6 植入器械 - - - - - - Ⅲ Ⅲ Ⅲ 7 避孕和计划生育器械 (不包括重复使用手术器械) Ⅱ Ⅱ Ⅲ Ⅱ Ⅲ Ⅲ Ⅲ Ⅲ Ⅲ 8 其他无源器械 Ⅰ Ⅱ Ⅲ Ⅱ Ⅱ Ⅲ Ⅱ Ⅲ Ⅲ 有源医疗器械 使用状态 使用形式 轻微损伤 中度损伤 严重损伤 1 能量治疗器械 Ⅱ Ⅱ Ⅲ 2 诊断监护器械 Ⅱ Ⅱ Ⅲ 3 液体输送器械 Ⅱ Ⅱ Ⅲ 4 电离辐射器械 Ⅱ Ⅱ Ⅲ 5 植入器械 Ⅲ Ⅲ Ⅲ 6 其他有源器械 Ⅱ Ⅱ Ⅲ 非接触人体器械 无源医疗器械 使用状态 使用形式 基本不影响 轻微影响 重要影响 1 护理器械 Ⅰ Ⅱ - 2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器械 - Ⅱ Ⅲ 3 其他无源器械 Ⅰ Ⅱ Ⅲ 有源医疗器械 使用状态 使用形式 基本不影响 轻微影响 重要影响 1 临床检验仪器设备 Ⅰ Ⅱ Ⅲ 2 独立软件 - Ⅱ Ⅲ 3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设备 - Ⅱ Ⅲ 4 其他有源器械 Ⅰ Ⅱ Ⅲ 表 1 注: 1.本表中“Ⅰ”、“Ⅱ”、“Ⅲ”分别代表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 2.本表中“-”代表不存在这种情形。 有以下情形,还应当结合下述原则进行分类: ( 1)如果同一医疗器械适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分类,应当采用其中风险程度最高分类;由多个医疗器械组成医疗器械包,其分类应当与包内风险程度最高医疗器械一致。

    ( 2)可作为附件医疗器械,其分类应当综合考虑该附件对配套主体医疗器械安全性和有效性影响;如果附件对配套主体医疗器械有重要影响,附件分类应不低于配套主体医疗器械分类。

    ( 3)监控或者影响医疗器械主要功能医疗器械,其分类应当与被监控、影响医疗器械分类一致。

    ( 4)以医疗器械作用为主药械组合产品,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 5)可被人体吸收医疗器械,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 6)对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有源接触人体器械,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 7)医用敷料如果有以下情形,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包括:预期具有防组织或器官粘连功能,作为人工皮肤,接触真皮深层或其以下组织受损创面,用于慢性创面,或者可被人体全部或部分吸收

    ( 8)以无菌形式提供医疗器械,其分类应不低于第二类。

    ( 9)通过牵拉、撑开、扭转、压握、弯曲等作用方式,主动施加持续作用力于人体、可动态调整肢体固定位置矫形器械(不包括仅具有固定、支撑作用医疗器械,也不包括配合外科手术中进行临时矫形医疗器械或者外科手术后或其他治疗中进行四肢矫形医疗器械),其分类应不低于第二类。

    ( 10)具有计量测试功能医疗器械,其分类应不低于第二类。

    ( 11)如果医疗器械预期目的是明确用于某种疾病治疗,其分类应不低于第二类。

    ( 12)用于在内窥镜下完成夹取、切割组织或者取石等手术操作无源重复使用手术器械,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

    ( 13)体外诊断试剂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分类。

    2.1.2医疗器械按照分类目录分类 依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新版)》 2005版,医疗器械代码为 68,分 43个大类,在每个大类下又分若干个小类 [4]。 2.2生产厂家各级经销商经营行为划分 ( 1)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命名为生产厂家,生产厂家分国内生产厂家,港、澳、台生产厂家,国外生产厂家。 ( 2)各级经销商分别命名为一级代理商、二级代理商、三级代理商等,一般不超过五级代理商。港、澳、台生产厂家和国外生产厂家代理商,一般情况视国内总代理商(注册证注册代理人或国外给国内授权第一人)为一级代理商。 ( 3)直接与医院产生供货经营行为代理商命名为供应商。部分生产企业直接与医院产生供货经营行为,既是生产厂家也是供应商。 3 结语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各部门规章实施以后,医疗器械资质证件审核发生了很多变化,一类、二类、三类医疗器械在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都分类管理,这些变化要求医工人员具有更为专业知识作为辨识和审核依据。备案管理、“三证合一”等政策实施在资质有效期管理上给资质管理者实现了减负。五年来,我院实行医疗器械资质审核和有效期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果,医疗器械首次采购资质审核合格率 99.8%,资质效期管理合格率 98%以上。但在取得这一成果过程中也付出了极大的人力成本,为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院与供应商负担,急切需要将以上管理方式实现系统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18号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S].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7. 作者简介:龚霞,女, 1989年 8月出生,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医学装备部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员,临床医学工程技术初级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用耗材管理。 通讯作者:任民,男, 1978年 2月出生,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疗设备医用耗材管理,医学计量和质量控制。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临床研究主要是为了探讨剖宫产患者 75例术后护理体会重点探寻。方法 本试验研究方法是收集 2019年 10月 01日 ~2020年 4月 30日在我院妇产科就诊 75例剖宫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 n=38)和对照组( n=37),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和自主排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护理后满意度为 92.11%,对照组护理后满意度为 70.27%,试验组护理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剖宫产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帮助其术后恢复,其中综合护理干预能加快产后恢复速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护理 综合护理干预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社会背景下,公民意识呈现出觉醒化发展态势,他们对自然安全关注度明显提升,这对制药行业工艺项目质量控制工作开展产生了相应影响。新时期制药行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针对制药工艺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并严格把控生产质量关,确保能循序渐进提升制药工艺项目质量综合效果,为药品质量逐步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制药工艺 项目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惊厥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42例小儿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患儿家属同意前提下采用随机方式将全部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患儿21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地西泮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地西泮+苯巴比妥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1.4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小二惊厥 地西泮 苯巴比妥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粮食安全问题不但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我国人口数量庞大,粮食安全问题更加重要,随着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粮食问题再次成为热点。笔者在判断和分析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目标,提出一系列策略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以期对相关决策机构提供参考。   关键词:粮食检测 ;安全问题 ;原则 ;应对策略   引言   粮食安全是人类生存发展首要问题,它事关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确保粮食安全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基础,也是确保国家安全战略基础。因此,我国历来十分重视粮食问题,始终把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放在最重要位置。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导致优质耕地流失、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供需缺口进一步拉大,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在此新形势下,粮食安全面临许多新问题,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策略也亟待创新。    1 我国粮食安全新形势   我国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国,自加入 WTO 后,包括粮食在内所有商品和服务都须接受 WTO 自由贸易体制约束,因此粮食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密切关注问题。粮食安全是以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为前提,它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从目前来看,我国粮食年综合生产能力超过 5 亿吨,自给率高达 95%,产需缺口约 150 亿 kg,广义粮食储备量约 1250 亿 kg,这表明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较好,完全可以保证市场供应。但是随着人口增长以及耕地资源减少,未来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将面临较大压力。虽然目前粮食安全趋势较好,但是仍面临着粮食生产资源减少、粮食供应结构性短缺等问题。    2 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原则目标   本国生产国外进口是我国粮食供给主要来源,考虑国家其他战略对粮食安全战略要求,结合我国人口庞大现实,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必须坚持以下原则:立足本国生产、充分发挥本国生产力,再通过适度进口来弥补粮食产需缺口。此外,我国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保证了居民食物消费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粮食基本需求,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目标主要有:粮食供给目标、粮食流通目标、农民增收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粮食安全最终目标是: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粮食,最大化实现粮食供应,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买到且买得起粮食。    3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应对策略   据研究表明,降低或减少粮食消费量、扩大粮食进口、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主要途径,但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就必须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项措施:    3.1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严格保护耕地,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我国粮食安全重点。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兴建农田水利。在农村兴建大型骨干调水灌溉工程,对原有的水利设施进行修复、更新和完善,注重发展节水灌溉,缓解农田用水供需矛盾。( 2)改造中低产田。在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基础上,消除影响土地生产能力不利因素,进一步培肥地力,改善农业基本条件。( 3)提高农田装备科技化水平。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推广适合于不同土地类型机械设备,例如积极提高管道系统和大棚温室等固定设施应用水平。    3.2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为有效提高粮食安全,保障粮食供给,必须要建立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随着物价水平提高,必须要提高粮食价格水平,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市场粮食供应。首先,需要将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建设首要任务,保障耕地面积、优化品种结构,切实提高粮食产量,以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其次,需要加大创新力度,提高粮食生产领域技术水平。重点要创新粮食作物品种,利用转基因、分子聚合育种、空间诱变等先进育种技术,加快品种更新速度。    3.3加强国土(粮食)规划   政府相关部门要围绕粮食需求统筹规划,紧紧围绕国土(粮食)规划任务,紧扣粮食主线、明确需求并制定系统建设目标。综合考虑当地农业资源条件、生产力水平、产业发展优势等因素,在统筹分析基础上确定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任务和重点区域,加快粮食战略工程建设速度。    3.4加大对粮食支持力度   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重大任务。今后必须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切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社会经济发展夯实基础,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健全粮食宏观调控机制,全面监测粮食生产、消费、进出口、库存、质量等信息。( 2)坚持开发市场,完善產销衔接,做好粮食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工作,为全球粮食供给作出重要贡献。( 3)做好粮食节约宣传工作,增强全社会节粮意识,做好生产到消费全过程节粮工作。( 4)建立并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对产粮大县实施财政奖励,大力扶持粮食产业建设项目,提高对农民种粮补贴,调动农民种田积极性。( 5)进一步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协调好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力增强关系,充分调动农民种粮主动性与积极性。( 6)增强粮食主产区公共服务能力,实施奖励政策并完善资金动态调整机制,重点向商品粮调出量大、产粮大县倾斜,提高产粮大县财政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 . 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国农业统计资料( 2013) [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