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治疗结合温针灸治疗的临床成效。方法:获得委员会批准和患者及其亲属同意后,采用随机数乱序法的方式将100例肩袖损伤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结合温针灸的方案,对照组仅实施温针灸治疗的方案,比对数据分析康复治疗结合温针灸的相关效果。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比对可得,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在治疗过后均有降低,实验组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更大,P

  • 标签: 康复治疗 温针灸 肩袖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急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就诊的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6例,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为两组,每组28例,实施常温常规方法进行医治作为对照组,实施亚低温法医治作为观察者。结果:与对照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27.78%)相比,观察组(3.85%)明显较低(P<0.05);治疗后,对比两组病患预后良好率,观察者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VS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采取亚低温进行治疗,能够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减少脑内水肿的情况,改善预后。

  • 标签: 急重型颅脑损伤 脑血管痉挛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早产儿是指出生孕龄小于37周的婴儿,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儿童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早产儿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容易发生早产儿脑损伤,其发生率仍然很高,严重影响了早产儿的生存率和生命质量。随着医疗技术和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对早产儿脑损伤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也不断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果。本文将从早产儿脑损伤的背景和定义、影响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并介绍国内外早产儿脑损伤治疗研究的现状和进展,以期对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早产儿脑损伤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加强产前和新生儿期的保健和管理,以减少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和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生命质量。

  • 标签: 早产儿 脑损伤 影响因素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眶周组织损伤患者分别实行精细缝合干预以及联合局部皮瓣修复手术治疗。探究单一治疗方式与联合治疗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126例眶周组织损伤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63例)以及观察组(6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精细缝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精细缝合术联合局部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以下指标:治疗前后瘢痕程度评分、瘢痕美观程度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瘢痕程度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对比两组患者瘢痕美观程度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对比两组患者满意程度,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眶周组织损伤患者实行精细缝合手术期间联合局部皮瓣修复手术治疗,能减少患者治疗后瘢痕程度,提升患者治疗后瘢痕美观情况,故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精细缝合手术 局部皮瓣修复手术 眶周组织损伤 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微创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124例运动性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开放术式治疗,观察组采取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预后指标差异,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加州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评分)与生活能力指数(BI指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UCLA评分、BI指数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以减小手术损伤,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与生活能力,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关节镜下微创手术 运动性肩袖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微创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124例运动性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开放术式治疗,观察组采取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预后指标差异,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加州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评分)与生活能力指数(BI指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UCLA评分、BI指数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以减小手术损伤,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与生活能力,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关节镜下微创手术 运动性肩袖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以探究在老年初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临床给予预防性保肝治疗的效果为目的,并针对患者肝功能指标、肝损伤发生率及整体治疗有效性等作为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102例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初治肺结核患者,判定其符合纳入标准后,展开分组研究,而后整合分析两组不同治疗方案的实施效果。结果 通过对参与此次研究的老年初治肺结核患者进行两种治疗方案后得出:实验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肝损伤发生率仅有4/51(7.84%),同时整体治疗有效率高达50/51(98.03%),研究数据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P值均<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老年初治肺结核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预防性保肝治疗,其是最佳的配合方案,无论是在肝功能指标的改善上及肝损伤的控制等方面均起到了关键的干预作用,且临床整体治疗有效率显提升,此项保肝治疗方案可从本质上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应用价值良好,可推进整体临床疗效,对此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预防性保肝治疗 老年初治肺结核 肝损伤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20年12月-2023年1月临床检查疑似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110名患者,均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对不同检查方法诊断检出率、诊断效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0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阳性105例,阴性5例,阳性检出率为95.45%;关节镜检查阳性患者中磁共振检查阳性102例(92.73%),CT检查阳性85例(77.27%)。磁共振诊断阳性率、准确度、灵敏度均明显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诊断结果与关节镜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结果明显低于关节镜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磁共振 诊断 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行单向活瓣通气抗阻呼吸肌训练对其康复的影响。方法:本次抽取58例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病例选取时间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采取随机抽签模式均分2组,将施行常规呼吸训练的29例患者设为参考组,将施行单向活瓣通气抗阻呼吸肌训练的29例患者设为实验组。比较2组干预效果。结果:肺功能指标中实验组较低(P<0.05)。FSAS评分中实验组较低(P<0.05)。气切套管拔管率中实验组较高(P<0.05)。结论: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行单向活瓣通气抗阻呼吸肌训练效果确切,能够提升患者的肺功能,改善其疲劳状态,可促进其气切套管拔管。由此可见,此种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单向活瓣通气抗阻呼吸肌训练 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 肺功能 FSAS评分 气切套管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ROC曲线对1.5T磁共振成像在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1-2022.12期间我院收治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5T 磁共振成像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1.5T 磁共振成像在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中的准确性为96.7%,特异性为92.1%,敏感性为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C曲线对1.5T 磁共振成像对踝关节运动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可靠工具。

  • 标签: ROC曲线 1.5T磁共振成像 踝关节运动损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抗凝和溶栓治疗前后,联合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AMI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各50例,均取自2021年1月-2023年1月。分别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的血浆hs-CRP、Fib、D-D及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入院时AMI患者血清D-D、Fib、hs-CRP、cT-nI、Myo水平明显升高(P<0.05);较入院时,治疗6h后,AMI患者血清D-D、hs-CRP、cT-nI、Myo水平明显提高,Fib明显降低(P<0.05);治疗24h后,D-D、Fib、Myo水平明显下降,hs-CRP、cT-nI达峰值(P<0.05);治疗48h后,患者D-D、Fib、hs-CRP、Myo、cT-nI水平均呈快速下降(P<0.05)。结论:AMI患者发病后的凝血功能异常,同时可出现不同程度心肌损伤。临床联合检测hs-CRP、Fib、D-D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可为早期诊治AMI患者提供科学指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心肌损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