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科围手术期患者行超前镇痛对疼痛评分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期间于我院行骨科手术的患者 296例,依据换药方式不同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148例以作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式,研究组则采用无痛换药方式,以此分析两组疼痛评分、镇痛效果、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换药后研究组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镇痛有效率 98.0%高于对照组 84.5%( P< 0.05);研究组镇痛满意度 97.3%高于对照组 83.1%( 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3%低于对照组 6.1%( P< 0.05) 。结论:骨科围手术期患者采用利多卡因无痛换药法作为超前镇痛方案,镇痛效果甚佳,且换药后患者疼痛评分明显较低,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甚高,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深入研究。

  • 标签: 骨科围手术期 超前镇痛 疼痛评分 镇痛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重症医学科护理评分系统在 ICU 患者分层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 选取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110 例 ICU 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5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重症医学科护理评分,对比患者护理指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 实验组患者护理指标显著好于对照组( P < 0.05 ),且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 ( P < 0.05 )。 结论 :在重症医学科护理评分系统应用辅助下的 ICU 患者分层护理工作实施中,能够改善患者护理指标,对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具有一定帮助,故而可以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护理评分系统 ICU 患者 分层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改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样方法的应用效果 。 [方法 ]选取 42 例我院收治的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鼻咽拭子采样,同时选取 26 名操作者,其中 13 名操作者采用坐位法采样(对照组),另 13 名操作者采用卧位法联合防护面屏采样(研究组) 。 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 [结果 ]对照组采样操作时间显著短于研究组,但检测阳性率显著低于研究组;且对照组患者的喷嚏、恶心、挣扎和呛咳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研究组。 [结论 ] 改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样方法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且提高阳性检出率。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鼻咽拭子 采样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毒症脑病患者相关因素及发病率 ,为临床预防尿毒症脑病提供依据。方法:对尿毒症期患者进行尿毒症脑病相关因素评分 ,根据评分分为危险组、高度危险组和非常危险组 ,分析患者尿毒症脑病的发生率,根据患者神经精神症状将其分为尿毒症脑病组和非尿毒症脑病组。结果:危险组 210例 ,均未发生尿毒症脑病;高度危险组 310例 ,发生尿毒症脑病 46例;非常危险组 30例 ,发生尿毒症脑病 16例,三组不同评分患者尿毒症脑病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剔除相关因素重新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进行修正分组 ,则得出结果为危险组 190例 ,均未发生尿毒症脑病;高度危险组 380例 ,发生尿毒症脑病 42例;非常危险组 30例 ,发生尿毒症脑病 20例,剔除相关因素后三组不同评分患者的尿毒症脑病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尿毒症脑病相关因素评分得分较高的患者出现尿毒症脑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早期处理高度危险患者 ,有助于预防尿毒症脑病。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应用改良阴道前后壁联合修补术对盆底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 取我院 201 8 年 7 月至 2019 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起到的作用和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为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到本院进行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患者,选择44例,并将参与实验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组要求为随机且平均。其中对照组实施手术后康复护理,研究组进行中医保守治疗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胸腰椎功能损伤程度、并发症发生时间、疼痛情况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胸腰椎功能损伤程度、并发症及疼痛均有好转,但研究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保守治疗康复护理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早期康复护理 功能损伤 疼痛情况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 ICU( 2017年 1月 ~2019年 1月)收治的 88例行早期行肠内营养患者,根据不同护理分为两组,对照组( n=44)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 n=44)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理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 TC、 HGB、 TP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 P<0.05)。结论:对接受早期行肠内营养的 ICU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可促进生理指标改善和不良反应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ICU 早期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探究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 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收治的 1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化疗治疗,同时在 超声引导下实施 改良塞丁格技术并 行 PICC置管,配合相应的 临床 护理措施,观察160例患者的最终应用效果并总结相应的 护理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 PICC置管, 其中150例为一次性穿刺成功,占比 93.75%,其余 10例均为 2次穿刺成功,成功率为 100%。过程中并未发现穿刺位置出现 感染或者静脉炎等并发症,其中 9例患者出现穿刺点出血,发生率 5.62%; 3例上肢肿胀,发生率 1.87%。结论 :研究表明,在超声引导下实施改良塞丁格技术,并 行 PICC置管的成功率较高,并且配合科学 有效 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以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PICC 改良塞丁格技术 乳腺癌 化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对面神经炎 采取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神经炎患者康复的 应用效果 。 方法选用在本院 2018 年 1 月 -2020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 88 例面神经炎患者,采取数字表法随机选取,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44 例, 对照组 给予 常规护理, 研究组 则 给予 早期综合护理 干预 , 对比 两组患者的 临床 康复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 结论  面神经炎患者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能有效改善,对患者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面神经炎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挑选我院收入的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70例)为探究目标,收录时间均截取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内。然后根据“抽签法”落实分组,其中参照组(n=35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探究组(n=35例)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结果:探究组的临床指标优于参照组(P值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 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早期护理对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患者的影响。 方法:以本院 诊治 的 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 患者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诊疗时间为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 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 ,每组 30 例, 实验组 施以 早期护理 , 对照组 施以 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最终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 护理满意度 高于 对照组 ( X 2 = 6.6667 , P= 0.0098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早期护理 干预 在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 患者护理 中有着良好的 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 ,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护理研究 应用分析 影响因素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 两种硬膜外麻醉给药方案对足月初产妇分娩镇痛 VAS评分、不良反应、麻醉药物用量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 2019 年 10 月 -2020 年 6 月收治的 200 例足月初产妇作为观察样本,按照数字表法分为甲组、乙组,病例均为 100 例。甲组选择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乙组选择硬膜外持续给药,对比两组不同的临床效果。 结果:甲、乙组镇痛前、镇痛后 5h 的 VAS 评分、产间发热率行比较,均为 P > 0.05 ;甲组镇痛后 5h 的 VAS 评分低于乙组,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的用药量少于乙组,均为 P < 0.05 。 结论:足月初产妇选择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有利于缓解机体疼痛,减少麻醉药用量,且不会增加产间发热风险,值得优先选择和推广。

  • 标签: 足月初产妇 分娩镇痛 不良反应 麻醉药物用量 VAS 评分 硬膜外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采用益生菌联合早期微量喂养模式,随后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进行临床观察,并进行效果评定。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0例新生儿,随后将其进行临床分组,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新生儿早期微量喂养干预,护士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护理查体,并对新生儿进行尿布以及臀部、脐部护理。观察组采用益生菌联合早期微量喂养模式。结果:通过对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满意比例比对,其中对照组中满意人数为 26例,所占比例为 65.0%。观察组中满意人数为 33例,所占比例为 82.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新生儿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为 5%,观察组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为 15%,观察组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通过采用益生菌联合早期微量喂养模式,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症状进行临床观察,其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益生菌 早期微量喂养 新生儿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提高脑梗塞患者护理依从性及运动功能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7 月 在 我院择期接受治疗的 138 例 脑梗塞患者展开 研究 ,并依据电脑随机分配的结果,将其分为 A 、 B 两组,每组各 69 例 。 B 组实施常规护理,对 A 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 护理依从率及 护理前后 FMA 评分。结果:在护理依从率方面, A 组 97.10 % 高于 B 组 84.06 % ( P< 0.05)。 在 FMA 评分方面, A 组护理后的 FMA 评分( 69.92 ±3 .83 )分高 于 B 组( 53.21 ±3 .16 )分( P < 0.05 )。 结论:对 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在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和运动功能方面有很大帮助,效果十分显著, 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康复护理 依从性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功能恢复及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 2016 年 9 月至 2018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开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 78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就诊编号随机分为研究组( 39 例)及参照组( 39 例),两组患者均开展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效果进行评定比较。结果:伴随手术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髋关节 Harris 评分均不断升高,术后 1 个月、 6 个月及 12 个月研究组患者髋关节 Harris 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 P < 0.05 ),术后 12 个月研究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预后优良率显著高于参照组( P < 0.05 )。结论:对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提高预后效果,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在围术期开展。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早期康复护理 髋关节功能 预后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国产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安列克)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应用于高危孕产妇剖宫术产后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在常规止血基础上,对照组应用改良B-Lynch缝合术,观察组联合应用国产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安列克),观察产后不同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两组在产后30min时两组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12h、24h出血量比较,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来看,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安列克)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应用于高危孕产妇剖宫术产后出血中止血效果更好,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于单独应用改良B-Lynch缝合术。

  • 标签: 产后出血 国产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改良B-Lynch缝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