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杜怀棠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第三届首都国医名师,北京中医药传承"双百工程"项目指导老师。杜教授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来,在外感热病、内伤杂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呼吸热病、脾胃病、老年病的诊治尤颇为擅长。杜教授在治疗中重视调和脾胃、调畅气机,精于辨证,临床疗效颇佳。现将其治疗暑季发热验案1则与大家分享。

  • 标签: 暑季发热 暑湿感冒 清利湿热 调和脾胃 验案 杜怀棠
  • 简介:王伟,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药理学和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药理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暨北京市证候与方剂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 标签: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证候研究 药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校长 多维度
  • 简介:介绍全国名中医单兆伟教授治疗Hp相关性胃病的经验。单教授认为脾胃虚弱为Hp相关性胃病和发病基础,湿热阻络为主要机理,气血同病为后期演变,辨证当分虚实、寒热、气血。治疗上重视益气健脾,顾护后天;清热利湿,活血通降;病证结合,加强疗效;用药轻灵,处方简约;健康宣教,防治结合。

  • 标签: 单兆伟 幽门螺旋杆菌 脾胃病 名医经验
  • 简介:刘景源教授对治疗外感发热性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外感病中,发热恶寒是指发热与恶寒在同一个患者身上同时出现,即发热的同时又有怕冷的表现。发热恶寒见于表证,其病因为外感寒邪,外感风寒,外感风热,外感寒邪、内蕴暑湿。外感寒邪者,治疗以辛温解表、发汗散寒为法;外感风寒者,治疗以疏风解肌、调和营卫为法;外感风热者,治疗以辛凉轻解为法;外感寒邪、内蕴暑湿者,治疗以辛温解表、清暑祛湿为法。

  • 标签: 发热恶寒 病因 病机 治法 方药 刘景源
  • 简介:周围血管病是指发生于心、脑等脏器血管之外的血管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陈淑长教授擅长诊治周围血管病,在辨证方面,她认为应首重肢体局部的症状和体征,强调辨清病位,才能把握病机关键;在治疗方面,重视整体调治,而非局部治疗;同时注重对舌象、脉象的辨析。其辨证思想对提高中医药治疗周围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周围血管病 辨证 陈淑长
  • 简介:对外感发热中的寒热往来与高热两种发热类型的病因、病机与治疗进行辨析。寒热往来可见于伤寒、温热病和湿热病。在伤寒病中,其病变部位在足少阳胆,其病因是外感寒邪,病机是由于正虚寒邪侵袭少阳,导致枢机不利,治疗以和解少阳为法;在温热病中,归属于“高热”中讨论;在湿热病中,其病机是外感湿热,邪气郁阻于手、足少阳,导致三焦壅滞,胆气不疏,气机出入失常,治以分消走泄、清透少阳为法。高热可见于伤寒病与温热病。其病机是正邪相争激烈,功能亢奋。证候类型分为里热蒸腾和里热郁闭两种。里热蒸腾见高热大汗,治法为辛寒清气、泄热保津;里热郁闭见高热而无汗,治法为苦寒泄热、宣郁透邪。

  • 标签: 外感发热 寒热往来 半表半里 高热 里热蒸腾 里热郁闭
  • 简介:王永炎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在中风病诊治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中风病变证戴阳证的概念。从戴阳证的概念、戴阳证的病机与临床诊治等方面对中风病变证戴阳证进行探讨,并通过对1例病案进行分析,总结王教授诊治中风病变证戴阳证的经验,以期为戴阳证的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中风 戴阳证 王永炎
  • 简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的肠道疾病,病程长,易反复,缠绵难愈,极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刘维明教授从事消化病临床工作20余载,对于UC的发病机制有其独到的见解,在综合古方基础上自拟验方,并随证加减,取得良效。对刘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进行总结。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刘维明教授 中医辨治 医案 经验总结
  • 简介:李乃卿教授认为正气亏虚是肿瘤发生的基础,扶正固本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法则。他善于应用扶正固本法以扶助正气、培植本元。临证用药时针对正虚的病机进行辨证论治,根据患者气血不足、阴虚津亏、肾阴亏虚、肾阳不足等不同虚证,分别采用益气养血、养阴生津、滋阴补肾、温肾壮阳等治疗方法,调节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等的平衡,从而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李教授主持研发了参芪扶正注射液,在放疗、化疗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能够起到良好的增效减毒作用。

  • 标签: 扶正固本 肿瘤 参芪扶正注射液 李乃卿
  • 简介: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静脉血液因各种原因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凝结。庞鹤教授认为其主要病因病机为正虚、血瘀、湿浊、热毒阻络,病位在下肢脉络肌腠,主张以扶正、祛瘀、祛浊、化毒通络为治疗方法。他强调"血脉瘀阻"贯穿在该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因此在治疗中尤其注重祛瘀法的灵活应用,主张地龙、虫、水蛭3种虫类药的联合配伍使用。介绍了庞教授应用虫类药的经验及组方特点。

  • 标签: 虫类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庞鹤
  • 简介:肠梗阻为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临床典型症状为腹痛、呕吐、腹胀、无排气排便。李乃卿教授对于肠梗阻的治疗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他认为肠梗阻按照其病情发展的不同特点,可以分为肠腑痞结(正盛邪弱)、肠腑瘀结(正虚邪盛)、肠腑疽结(正虚邪陷)3个阶段。临床上分为气滞血瘀证、肠腑热结证、肠腑寒凝证、水结湿阻证、食积中阻证、虫积阻滞证6个证候。治疗以通里攻下、降逆理气为总的治法,根据不同的证候进行辨证后,以总治法为基础,灵活运用通腑汤加减化裁,以缓解患者痛、吐、胀、闭的临床症状。

  • 标签: 肠梗阻 通下法 通腑汤 临床经验 李乃卿
  • 简介:崔述生教授论治颈椎病,以经络学谠为基础,结合现代解剖及力学,总结出推拿治疗颈椎病的7条线络,督脉风府穴-大椎穴、足太阳膀胱经天柱穴-大杼穴(左右各一)、足少阳胆经风池穴-肩井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翳风穴-肩井穴组成的区域(左右各一)、手太阳小肠经天容穴-缺盆穴(左右各一)。在颈椎病的治疗中,以拨法为主要操作手法,再结合颈部的结构特点,以及“筋喜柔不喜刚”的特性,临床上多采用单指与多指相结合、拨法与揉法及点法相结合,点线及面,刚柔并济。七线的拨筋又有“以线为引、线面结合”,拨筋与拨穴、拨痛点相结合,经筋同调,分经论治的特点。

  • 标签: 崔述生 颈椎病 七线拨筋法 经验
  • 简介:王世民教授是山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方剂学老师,曾任山西中医学院院长,首批山西省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医专家,现为第三届国医大师。王老临床擅长治疗中医内科杂病、男科疾病,并善于应用食疗药膳,提倡方剂辨证。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在小柴胡汤基础上加味龙骨牡蛎而成,王老常用此治疗郁证等内科杂病属肝郁气滞者,临床疗效颇佳。

  • 标签: 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疏通少阳 重镇安神 王世民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