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先师星楼先生,江苏如皋人.少年习儒,长从镇江褚鹏飞氏学医,尽得其传.后又师从于天津张锡纯先生,受益亦深.悬壶于如皋,历时六十余稔,无分寒暑,就诊者接踵而至,全活之众,莫可数计.

  • 标签: 黄星楼 中医学史 人物介绍
  • 简介:摘要目的就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所收治的64例脑卒中抑郁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范围在40~80岁,平均年龄为(602±345)岁;对其进行有效地护理。结果出院时64例病人中有23例患者为轻度抑郁(3593%),有17例中度抑郁(2656%),重度抑郁1例(156%),恢复23例(3593%)。结论我们应该准确地应对脑卒中后抑郁这个问题,加强对于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心理保健,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来防止、预防脑卒中后抑郁,实现社会的和谐。

  • 标签: 护理 抑郁症 脑卒中
  • 简介:煌教授是知名中医学者,对中医学许多问题都有独到见解.通过对黄教授在行医理念、仲景学说的治学观、体质辨证、辨证精神、中医学的定位和学习等方面进行论述,冀以全面反映其学术思想.

  • 标签: 黄煌 行医 方证相应 体质辨证 辨证精神
  • 简介:在《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中,张仲景阐述了黄疸病湿热发黄的病机为"脾色必,瘀热以行",认为黄疸主要病位在脾胃,"瘀热以行"是其根本病机,其关键在于湿、脾、瘀三个字。治疗上应该把握祛湿、健脾、活血三个方面,并需注意相关禁忌证。

  • 标签: 黄疸病 金匮要略 脾色必黄 瘀热以行
  • 简介:邓铁(1916—),中医学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名老中医。擅长诊治心血管、消化系统疾病。其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冠心病病机为气虚痰瘀,气虚为本,标实为痰与瘀,痰瘀痹阻心脉而引起一系列冠心病的症状。本人有幸在广东省中医院心内科进修1年,受其学术思想影响,临症治疗冠心病宗邓铁气虚痰瘀理论,疗效满意。

  • 标签: 邓铁涛 冠心病 中医药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优选地巴布剂的水提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以黄芪甲苷含量和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优选地巴布剂的水提工艺。结果地巴布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首先加8倍量的水浸泡0.5h,煎煮3次,每次1.5h。结论该工艺稳定可靠。

  • 标签: 正交试验 黄地巴布剂 提取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强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中应用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本院肿瘤科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管理。将两组患者出现感染率的情况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p<0.05);实验组感染率为2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在医院出现感染的情况,不仅起到了预防的作用,还提高了患者的住院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加强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预防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四清心丸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条件为流动相甲醇~0.2%磷酸(60:40)等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nm,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SB—C,。色谱柱(2.1mm×150mm,5μm),柱温为35℃,流速0.35mL/min。结果:黄芩苷在0.t~1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65%,RSD=3.40%。结论:该实验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四清心丸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及该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HPLC 四黄清心丸 黄芩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作者简介韦邦宁(19768-),壮族,籍贯广西大化县,学士学位,肝胆外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治。摘要目的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减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年龄(岁)×3+TB(umol/L)>450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进行术前减分为两组,对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等进行比较。结果年龄(岁)×3+TB(umol/L)>450的患者共有62例,其中34例(548%,34/62)进行了术前减,28例(452%,28/62)未进行术前减,平均减时间为14d,减后的TB水平与未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8%(36/62),减组为559%(19/34),未减组为607%(17/2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90d内总体死亡率为113%(7/62),减组为118%(4/34),未减组为107%(3/2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减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总体生存率不相关。结论术前减可以有效改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肝功能水平;术前是否减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总体死亡率不相关。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术前胆道引流 肝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