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在全面检索针灸治疗腰痛的文献基础上,按照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分级系统(GRADE)方法,制定了《腰痛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具体介绍了指南制定的目的、指南适用的疾病范围、腰痛的中医辨证分型西医诊断标准、针灸治疗腰痛的原则干预时机、具体推荐方案等。

  • 标签: 腰痛 针灸疗法 指南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五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失眠患者纳入"五神穴"治疗观察,完成全程治疗的65例患者进行统计。取神庭、本神、四神聪、神道、神门即"五神穴"。针刺操作方法:神道、神门直刺,神庭、本神、四神聪平刺,针刺深度10-15mm,均施用平补平泻手法。神道不留针,余穴留针25min。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PSQI评分、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催眠药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比较,PSQI评分均差10.02±1.75、入睡时间均差(0.7±0.5)h、睡眠时间均差(2.1±1.5)h、催眠药用量均差(10.3±2.5)mg,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五神穴"治疗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显著改善,入睡时间缩短,实际睡眠时间延长,催眠药用量减少。用穴少,针刺浅,刺激小,疗效好,易于患者接受。

  • 标签: 失眠 针刺 治神 针刺疗法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热敏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方法:检索CNKI、CBM、VIP、WanFangData,Pubmed和CochraneLibrary查找有关热敏灸疗法治疗CSR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个研究,共1008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意义[RR=1.13,95%CI(1.06,1.21),Z=3.54,P=0.0004],治疗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意义[RR=1.80,95%CI(1.52,2.13),Z=6.82,P<0.00001],治疗组简式McGill疼痛指数(SF-MPQ)改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意义[MD=-4.44,95%CI(-6.38,-2.50),Z=4.49,P<0.00001],治疗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意义[MD=-0.36,95%CI(-0.50,-0.23),Z=5.42,P<0.00001]、治疗组白介素-6(IL-6)改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意义[MD=-7.32,95%CI(-11.49,-3.14),Z=3.44,P=0.0006]。结论:本Meta分析结果提示,热敏灸或针刺联合热敏灸疗法治疗CSR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或传统悬灸疗法,从而为当前CSR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小且质量较低,上述结论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 标签: 热-敏感的艾灸 颈椎 spondylotic 神经根病变 (CSR) 系统评估
  • 简介:《内经》九针的出现为后世针具刺法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后世针灸临床并未真正实现九针的应用。员利针为九针之一,本文以员利针为例,介绍陈立新先生遵于《内经》,挖掘复原九针针具诊治规律的探索。详述基于《内经》的员利针针形、针法临床运用。

  • 标签: 九针 员利针 立新七针 复原 筋痹
  • 简介: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颈夹脊项丛刺治疗颈源性头痛100例,采用项丛刺,纵向取下脑户(位于枕骨下正中凹陷中)、风府、哑门,横向自风府至完骨作6等分,每1等分为1个穴位,左右两侧为12个穴位;另取双侧颈2至颈7夹脊。每日针刺1次,5d为一疗程,间隔2d行下一疗程。治疗1~4个疗程全部病例均达到临床治愈,可见针刺颈夹脊项丛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

  • 标签: 颈夹脊 颈源性头痛 项丛刺
  • 简介:目的:横向对比观察电针急性胃黏膜损伤(AGML)模型大鼠胃、大肠、小肠、胆的下合穴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胃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胃腑下合穴治疗胃腑病变是否存在相对特异性。方法:将7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模型、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阳陵泉承筋组共7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除空白组外均采用WRS法诱导建立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并治疗10d后,取材,肉眼观察胃黏膜损伤并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HMGB1胃组织TNF-α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4个下合穴组胃黏膜UI、血清HMGB1含量胃组织TNF-α、NF-κB表达均较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或P〈0.05);②与足三里组比较,其他治疗组胃黏膜UI、血清HMGB1含量和胃TNF-α、NF-κB表达均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或P〈0.05)。结论:①电针相关内腑下合穴均可通过调节HMGB1、TNF-α、NF-κB抑制机体免疫应答,减轻炎性反应,降低黏膜损伤等来实现对AGML模型大鼠的干预治疗作用;②足三里组的总体干预效应优于其它治疗组,部分说明足三里穴与对应胃腑之间存在相对特异性。

  • 标签: 电针 下合穴 AGML模型大鼠 HMGB 1 TNF-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