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作者: 龙旭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针灸推拿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世界》2021年18期
  • 机构: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中医医院,620500
  • 简介: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特别是在长时间坐姿、站立或者剧烈活动后。这种损伤会导致腰肌的疼痛和不适,严重时甚至可能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在康复过程中,针灸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常常被用于缓解腰肌劳损的症状,并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本文将为您介绍针灸推拿康复运动损伤腰肌劳损的相关知识。

  • 标签: 针灸推拿;康复运动;腰肌劳损
  • 简介:目的:对比火针与药物治疗棘上韧带损伤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60例患者按完全随机原则分为两组,火针组(80例)采用火针治疗,取阿是穴(选取疼痛部位椎体棘突为中心点);西药组(80例)采用药物治疗.口服萘丁关酮胶囊。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4周判定疗效。结果:火针组总有效率为96.3%,西药组为6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治疗棘上韧带损伤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 标签: 火针 棘上韧带 劳损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针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觉醒的早期康复效果。方法:将10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电刺激组,每组51例。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穴取水沟、内关、三阴交为主;电刺激组给予功能性电刺激(FES),选择性地刺激惠侧上肢肌肉。30天后比较两组的昏迷转清醒率、苏醒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患者昏迷转清醒率为82.4%(42/51),高于电刺激组的56.9%(29/51,P〈0.01),针刺组苏醒时间较电刺激组明显缩短(P〈0.01),临床疗效亦明显优于电刺激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针刺干预能够加快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觉醒功能的恢复,其疗效优于功能性电刺激。

  • 标签: 颅脑创伤 脑觉醒 针刺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评估穴位的组织特性(不同经络、组织、神经节段)对电针针感频率、强度及产生针感电流量的影响。方法:电针针刺21名健康志愿者,根据穴位不同组织特性配成5组:足三里vs阳陵泉(ST36vsGB34,不同经络)、内关vs大陵(PC6vsPC7,不同组织)、足三里vs水道(ST36vsST28,不同神经节段)、关元vs中脘(CV4vsCV12,不同神经节段)、足三里vs关元(ST36vsCV4,不同组织、经络、神经节段)。电针频率为15Hz,电流量以受试者能忍受但不产生尖锐性疼痛为度,间断电针3次,通电时间共90s。记录酸感、麻木、胀满、沉重、麻刺、压感、钝痛、热感及冷感针感和产生针感的电流量,比较配对穴位间各种针感发生的频次、强度及电流量间的差异。结果:各种针感频次在配对穴位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针针刺的9种感觉中,胀满、麻木和酸感最常见和最明显,沉重、压感和麻刺次之,钝痛、热感和冷感的发生频次均较低;部分针感强度在配对穴位间存在差别,酸感、胀满、沉重感在ST36较ST28更强(均P〈0.05),胀满、麻木在ST36较CV4更明显(均P〈0.01),胀满在CV4较CV12更明显(P〈0.05);电针针刺电流量在配对穴位间相近(均P〉0.05)。结论:在产生针感的电流量未见明显差异的状态下,电针针感次数与穴位的不同组织间未见明显相关,穴位间针感强度的差异可能与穴位位于不同神经节段相关。不同时间电针刺激同一穴位产生的各针感频次及其强度具有相对稳定性。

  • 标签: 电针 针感 穴位研究 针感强度
  • 简介:目的:探讨眼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32只按随机数字表分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眼针组4组,每组8只。模型组及眼针组应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眼针组于脑缺血再灌注即刻、12h及23.5h,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肾区进行眼针治疗20min。正常组未进行处理;假手术组插入栓塞线深度0.5~1.0cm,其余同模型组。于再灌注即刻及24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Western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右侧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再灌注即刻眼针组与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差别,再灌注24h眼针组评分为1.50±0.53,与模型组3.13±0.64比较,明显下降(P〈0.01);Westernblot检测海马组织BDNF蛋白表达为正常组0.71±0.02、假手术组0.70±0.04、眼针组0.69±0.04,与模型组0.37±0.03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组大鼠BDNFmRNA表达趋势同蛋白表达。结论:眼针疗法能通过增加内源性BDNF的表达以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神经干细胞的修复,实现对脑缺血组织保护的目的。

  • 标签: 眼针疗法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脑缺血再灌注 海马
  • 简介:目的:探讨电针任督脉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炎性反应应激-损伤-修复相关信号的影响。方法:将216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督脉组和任督脉组每组54只,每组再进一步分为12、24、48、72、96和144h各6个亚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大鼠模拟MCAO手术过程,暴露分离右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即可,不进行插线,不予治疗。模型组造模成功后不予治疗。督脉组大鼠造模后选督脉经穴水沟、百会和大椎,并将大椎和百会两穴连接电针治疗仪。任督脉组建模后选用督脉经穴水沟、百会、大椎,以及任脉穴位气海、关元和承浆,并将大椎与百会、关元与气海四个穴位连接电针治疗仪。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外周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另有24只测定各组脑缺血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脑缺血再灌注144h督脉组和任督脉组脑组织缺血量明显减小(P〈0.05),且任督脉组缺血量较督脉组小(P〈0.05)。与模型组相比,督脉组和任督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所有时间点均较之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督脉组相比,任督脉组评分在各个时间点均较之降低,且自24h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督脉组和任督脉组均能够从总体上动态地抑制ACTH的过度表达(P〈0.05),下调TNF-α以及上调TGF-β1表达水平(P〈0.05),且任督脉组优于督脉组。结论:电针任督脉可通过干预脑缺血再灌注炎性反应应激-损伤-修复相关信号的表达,实现脑保护作用。

  • 标签: 电针 任脉 督脉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2015年10月27日到30日,世界卫生组织在中国广州召开了《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草案)专家论证会,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等12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31名针灸专家齐聚一堂,就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草案及针灸临床实践标准化问题展开讨论。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张奇说,由于针灸在全球逐步受到欢迎,各国政府也开始重视针灸等传统疗法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有效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开始筹备建立针灸临床实践的基本规范。临床实践指南的建立,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针灸疗法的临床质量和安全,也可以为有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者提供一些技术方面的参考。然而,作为十分讲究个体化治疗的中国传统医学,如何能建立统一的临床规范,存在很多的技术性难题。本次专家论证会从针灸疗法的人员要求、针灸疗法的基本程序、针灸主要方案、针灸疗法的基本设施和条件这四个方面展开探讨。

  • 标签: 世界卫生组织 针灸治疗 临床实践 专家 世卫组织 指南
  • 简介:Asthelargestinternationalstandardsdevelopmentorganization,the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providesastructurefordevelopinginternationalstandardsoverahugerangeofindustrysectorsandthesestandardsaregloballyrespectedandutilized.Moreover,throughmanyimportantprocessesincludingtheconsensusapproach,ISOstandardscanassistinputtingintoplaceinternationallyagreed

  • 标签: 国际标准化组织 中医药技术委员会 针灸学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横向对比观察电针急性胃黏膜损伤(AGML)模型大鼠胃、大肠、小肠、胆的下合穴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胃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胃腑下合穴治疗胃腑病变是否存在相对特异性。方法:将7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模型、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阳陵泉及承筋组共7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除空白组外均采用WRS法诱导建立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并治疗10d后,取材,肉眼观察胃黏膜损伤并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HMGB1及胃组织TNF-α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4个下合穴组胃黏膜UI、血清HMGB1含量及胃组织TNF-α、NF-κB表达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②与足三里组比较,其他治疗组胃黏膜UI、血清HMGB1含量和胃TNF-α、NF-κB表达均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①电针相关内腑下合穴均可通过调节HMGB1、TNF-α、NF-κB抑制机体免疫应答,减轻炎性反应,降低黏膜损伤等来实现对AGML模型大鼠的干预治疗作用;②足三里组的总体干预效应优于其它治疗组,部分说明足三里穴与对应胃腑之间存在相对特异性。

  • 标签: 电针 下合穴 AGML模型大鼠 HMGB 1 TNF-α
  • 简介:Nervelesionsurfaceiscommonlytreatedbylocalacupointsortheacupointsalongtheaffectedmeridians,referringtosymptomatictreatment,andthetreatmentofBiao.SelectionofacupointsbasedonthedifferentiationofsyndromesisinthecategoryofholistictreatmentandthetreatmentofBen.Thelocalselectedacupointsonnervelesionsurfacemayworkontheaffectedareadirectlyandplaytheimportantsignificanceintherecoveryofnervefunction.But,facialparalysisischieflymanifestedastheholisticdisorderofthebodyanditspathologicalmechanismisquitecomplicated,withmuchmoresyndromes.Hence,inordertoachievesatisfactorytherapeuticeffects,itisnecessarytodistinguishtheetiology,classifythesyndromes,makethedifferentiationofsyndromesandapplysystematictreatment.Itisthemainapproachtoselecttheacupointsbasedonthedifferentiationanditisviewedthattheorganiccombinationisthekeybetweentheselectionofacupointsbasedonnervelesionsurfaceandthatbasedondifferentiationofsyndromessothatthetherapeuticeffectmaybeenhanced.

  • 标签: 选穴 面瘫 疗效 损伤神经 平面选穴
  • 简介:目的:观察艾灸对克罗恩病(CD)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CP-1、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国际公认的Morris方法制备CD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D模型组和艾条灸组,空白对照组、CD模型组不做治疗,艾条灸组选用特制香烟型纯艾条,在距离"脾俞""中脘"穴2cm高处悬灸,每日治疗1次,每次使用1个穴位,两穴交替使用,每次20min,连续治疗7d。应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肠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结肠黏膜MCP-1、NF-κBp65和NF-κBp50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D模型组大鼠可见黏膜、腺体缺损或消失,绒毛破坏,黏膜下层充血水肿,溃疡形成;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CP-1、NF-κBp50及NF-κBp65蛋白表达平均吸光度明显增高(P〈0.01);与CD模型组比较,艾条灸组大鼠结肠黏膜炎症性反应明显改善,主要表现为黏膜下水肿减轻,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肠腺排列较规则,其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CP-1、NF-κBp50及NF-κBp65蛋白表达平均吸光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艾灸能够下调CD大鼠结肠黏膜MCP-1、NF-κB蛋白的表达。

  • 标签: 艾灸 克罗恩 MCP-1 NF-ΚB
  • 简介:目的:探讨针刺对STZ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内质网应激IRE1-CHOP信号通路及相关凋亡基因的影响。方法:SD大鼠80只,选取10只用普通饲料喂养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70只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和腹腔注射小剂量STZ制作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30只,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和西药组(二甲双胍),每组10只。治疗4周,测大鼠的RBG,胰腺组织CHOP、IRE1、Bax、Bcl-2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和西药组RBG均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和空白组RBG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胰腺CHOP、IRE1、Bax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针刺组和西药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胰腺CHOP、IREl、BaxmRNA表达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针刺组和西药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空白组(P〈O.05),针刺组和西药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针刺组与西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Bcl-2mRNA表达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针刺组和西药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针刺组与西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Z糖尿痛大鼠胰腺组织存在内质网应激,IRE1-CHOP信号通路是抑制胰腺内质网应激的主要通路,针刺可以通过IRE1-CHOP信号通路改善胰腺组织内质网应激,抑制凋亡基因,保护胰腺组织

  • 标签: 针刺 凋亡 糖尿病 需肌醇蛋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