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明确枸杞主产区主要害虫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关键点,指导枸杞害虫绿色防控。方法:结合作者2009、2013、2015年7~9月对我国宁夏、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枸杞主产区枸杞生产现状调研结果,以及2012—2015年连续4年4~10月份对宁夏中宁县枸杞害虫种群发生动态及田间不同防控措施的效果调查,对枸杞害虫发生规律及集成防控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与结论:枸杞不同产区各害虫的发生为害各有特点,不同害虫占据不同生态位,从时间和空间上各害虫避免了直接竞争。秋季和早春是防治越冬代害虫的关键期,生长季节根据害虫防治关键点实施相应防治措施可有效提高防控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不同产区之间同种害虫具有共性特点,该研究为指导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宁夏枸杞 害虫 发生规律 防治关键点 防治策略
  • 简介:随着基因组研究、组合化学和高通量筛选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先导化合物重要来源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如何发掘其化学结构多样性并提高发现效率成为开发微生物药物的重点.针对微生物来源先导化合物发现流程的主要环节,从产生菌、发酵培养、供筛样品库的建立模式、生物活性筛选和化学筛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初步探讨了建立国家微生物代谢产物筛选联盟的可能性.

  • 标签: 微生物 先导化合物 发酵 排重 生物筛选 化学筛选
  • 简介:本文对白及资源与生态环境、种苗繁育与栽培技术、化学成分与活性分析、产业综合利用与开发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此促进白及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与产业规模化发展。

  • 标签: 白及 资源 长产业链
  • 简介:对甘肃岷县当归产业实现创新发展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掘优异种质资源、建立优良种源生产基地、建设规范化种植基地、推行无公害栽培集成技术、建立贮藏包装及深加工技术体系及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等创新策略

  • 标签: 当归 岷县 创新发展 发展策略
  • 简介:欧洲应用植物药防病治病已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近年回归自然潮流的影响下,欧洲植物药的应用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德国药品目录》所收载的药品中,近40%是以植物药作为原料来源的。据1994年国际市场统计(IMS)及草药数据库(TheHerbalMedicalDatabase)的资

  • 标签: 植物药 研究与应用 植物药制剂 零售额 植物药品 产品名称
  • 简介:甜茶RubussuavissimusS.Lee是广西民间长期使用的茶、糖、药三位一体的甜味植物,具有茶文化特征.民间饮用经验证明,甜茶有清热解毒、生津、润肺、止咳、利咽的功效.甜茶含有黄酮类、二萜及其苷类、多酚类、鞣质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甜茶具有抗氧化、抗过敏、抗炎、防龋齿、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且安全无毒.笔者还对甜茶的应用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进行了讨论,为进一步研究开发甜茶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甜茶 别样茶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 简介:微生物在药物的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等)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结构多样性、活性广泛性和临床有效性,其中许多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已经成为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物;微生物产生的酶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立体选择性强和效率高的优点,也成功地应用于甾体药物和手性药物的合成中,部分酶蛋白也直接成为治疗药物。微生物对药物开发的贡献巨大,仍然值得进一步发掘其潜力.

  • 标签: 微生物药物 生物转化
  • 简介:目的:建立壮筋接骨胶囊的制备工艺并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采取直接粉碎成粗粉及提取挥发油、水煎煮、浓缩、干燥等工艺制备胶囊;用薄层色谱法控制质量;设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疗效。结果:对疼痛和肿块消失的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骨折、急性软组织损伤,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8%。结论:壮筋接骨胶囊治疗跌打损伤、骨折、扭挫伤、瘀血肿痛的疗效确切,临床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壮筋接骨胶囊 薄层色谱法 临床应用
  • 简介:湖北海棠叶是我国别样茶的一种,在民间有悠久的应用历史。现代研究表明,湖北海棠叶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多酚类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调节脂质代谢、抗氧化、抗菌消炎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通过查阅中外文献,对湖北海棠叶的应用历史、植物形态、地理分布、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为其系统研究和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湖北海棠叶 别样茶 应用历史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 简介:桑寄生茶为我国传统保健茶饮,但缺乏系统的整理总结,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开发。本文对我国别样茶中桑寄生茶的植物来源、应用历史、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整理综述。桑寄生茶在我国两广地区具有悠久的饮用历史,能补肝肾,强筋骨,降压抗癌。现代研究表明,桑寄生茶含有黄酮类、萜类衍生物、挥发性成分、凝集素等成分,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肿瘤,抗炎镇痛,利尿,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但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现代研究不够深入,以及寄主植物多样,没有规范,可能会对桑寄生茶的质量稳定和安全应用造成影响。

  • 标签: 别样茶 桑寄生茶 应用历史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 简介:目的:为急性期脑出血的改善循环治疗及氙CT在脑出血后脑血流检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发病24h内入院治疗的2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分别于发病后24小时内、15天进行Xe-CT检查,采用感兴趣区测定血肿周边水肿区及其镜像区的局部脑血流量,并于发病后24小时内、15天、28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C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血肿周边局部脑血流量在发病24小时略有下降,15天时明显降低;治疗组在发病15天时血肿周边局部脑血流量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在发病后15天与用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二组之间相比差异也无显著性;发病后28天时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氙气CT灌注技术对深部脑组织的rCBF探测的灵敏度高,而且方便快捷。急性期脑出血早期应用三七总皂甙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血流量,从而改善血肿周边的缺血,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三七总皂甙 脑出血 局部脑血流 体层摄影术
  • 简介:甘草为我国常用药材,其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大孔树脂在分离纯化甘草皂苷类成分、甘草黄酮类成分及甘草多糖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关研究建议:加强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除甘草酸以外的甘草活性成分的研究;不同类的活性成分通过一个大孔树脂柱完成分离;大孔树脂法与其他分离纯化方法联用方面的研究;建立相关的树脂分离纯化工艺模型的,进而指导工业化生产.

  • 标签: 甘草 活性成分 大孔树脂 分离纯化
  • 简介:目的:研究银杏提取物对高脂诱导动脉粥样硬化金黄地鼠代谢紊乱的纠正作用。方法: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检测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比较高脂诱导0、3、6、12周及银杏提取物质干预的金黄地鼠血清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多元统计分析银杏提取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代谢谱差异及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在高脂诱导下,模型动物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动脉斑块及血清代谢组均有显著变化。银杏提取物给药后不仅显著降低血清中TC和LDL-C,同时也使高脂诱导偏离的血清代谢谱向正常代谢谱靠近。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清生物标志物中,银杏提取物给药后,8个代谢物琥珀酸、甘油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1-单油酰基甘油、β-生育酚、胆甾-5-烯和赖氨酸回归正常;另外6个代谢物酪氨酸、油酸、2-单油酰基甘油、γ-生育酚、α-生育酚和脱氧胆酸趋向正常。结论:研究结果提示银杏提取物抗动脉粥样硬化效果与其对脂质代谢、胆酸合成及氨基酸代谢的调控密切相关。这将为进一步探讨银杏提取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效作用机制和特点提供研究基础。

  • 标签: 代谢组学 抗动脉粥样硬化 GC/MS 多变量分析 银杏提取物
  • 简介:半夏为我国常用中药材,药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半夏药理活性丰富,除具有传统的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能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还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降血脂、治疗冠心病等药理作用。通过文献查阅笔者发现,半夏的部分药理作用与其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有关。因此本文综述了半夏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相关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半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半夏 药理 神经系统 毒性
  • 简介:目的:通过构建小鼠阿霉素心肌病模型,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小鼠心肌病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昆明小鼠64只,分为1、阿霉素组(ADR组,16只):生理盐水1mL/100g/d灌胃,ADR4mg.kg。腹腔注射,每周两次,连续4周。2、阿霉素+芪参益气滴丸①组(16只):ADR4mg·kg^-1腹腔注射,每周两次,连续4周,第三周开始予芪参益气滴丸3.5mg/100g,d,灌胃给药,累计4周。3、阿霉素+芪参益气滴丸0纽(16只):ADR4mg·kg^-1腹腔注射,每周两次,连续4周,同时子芪参益气滴丸3.5mg/100g,d,灌胃给药。4、对照组(16只):生理盐水1mL/100g/d灌胃,同时生理盐水lmL·kg^-1腹腔注射,每周两次,累计4周。实验第六周末测定小鼠心功能,制作病理HE切片,用光镜行形态学观察,western法检测小鼠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1、ADR组小鼠LVESD、LVEDD增大,LVEF明显降低,芪参益气滴丸给药两组小鼠心功能较ADR组均有改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病理结果显示ADR组心肌细胞变性水肿、排列紊乱,用药①组及0组病理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Bcl-2蛋白表达阿霉素组〈用药①组〈用药0组〈对照组,Bax蛋白表达阿霉素组〉用药①组〉用药0组〉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有效改善阿霉素心肌病小鼠的心功能,纠正心袁,减.轻心肌桶害作用,且早期用药效果佳,其机制与抑制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阿霉素心肌病 芪参益气滴丸 效应与机制 凋亡
  • 简介:目的:主要介绍鱼腥草化学成分、主要抗炎成分居群差异、抗炎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不足与展望等。方法:查阅近10年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并进行汇总、综述。结果:鱼腥草的抗炎活性成分主要是鱼腥草素和槲皮素,机制涉及调节淋巴细胞亚群、抑制补体下调、调节炎症信号通路、抗氧化应激等方面,临床上用于治疗呼吸系统、五官科、泌尿生殖消化系统等炎症性疾病。结论:应加强鱼腥草抗炎作用不良反应的控制,不断解析鱼腥草抗炎的具体分子机制,不断发现鱼腥草的新应用,以期提高鱼腥草的临床应用范围和疗效。

  • 标签: 鱼腥草 抗炎作用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系统生物学在中药复杂体系研究中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已经获得了中药研究者的认可。在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组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也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实例。作者在近年来部分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技术及蛋白质组学在中药复杂体系研究中的应用思路进行了综述和探讨。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中药 生物信息学 系统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