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应激策略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心理应激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指数、心理指数及感性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8%,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心理应激策略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的疗效,优势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心理应激策略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9月收治的93例IC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状况有显著好转,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压疮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护理中,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和减少压疮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ICU患者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52例,以计算机表法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实施常规护理策略的参照组(n=26),以及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的研究组(n=26),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分析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氧分压(88.74±13.81)mmHg、血二氧化碳分压(45.20±5.44)mmHg、谵妄1例、谵妄持续时间(2.86±0.74)d均优于参照组,且最终检验结局P<0.05,具有探讨分析价值。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提高护理效果,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 标签: 集束化护理策略 重症监护病房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22例ICU患者采用电脑抽取方式,划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组61例。常规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对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结果治疗组患者发生压疮率16.39%低于常规组37.70%,而且在损伤程度方面也低于常规组,两组存在一定差距(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率83.61%低于治疗组98.36%,两组相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ICU患者压疮管理中实施集束化护理,不仅可以降低压疮的发生率,还能减轻损伤程度,让患者感受到医院人文化关怀,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率,从而有利于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质量,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ICU 压疮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及相关的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使用第2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应急对策。结果对照组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观察组患者使用头孢菌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2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第三代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的不良反应要多于使用第二代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临床中应严格遵守禁忌证合理用药,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可及时抢救并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应对策略
  • 简介:胸腔积液(pleuraleffusion)是肺、胸膜或其他许多全身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正常机体胸腔内的液体分泌和吸收保持着动态平衡,任何病理原因加速其产生和(或)减少其吸收时,就会出现胸腔积液.

  • 标签: B超 CT X线 病因 胸腔积液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科护理风险,并找出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方法调查分析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进行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制定相应措施,并于2015年进行实施,收集一年以来的实施效果,对比实施预防措施后,内科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结果在本次临床研究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中主要出现了病情观察不详、药品使用错误、药物不良反应、护理人员感染、疾病监护不周以及意外坠床风险,其中观察组患者每一风险出现的概率均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为97.4%,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仅为91.6%。结论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坠床、疾病监护力度不够的风险,基于此,医院需要制定出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并加强对内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在做好护理风险预防工作的基础上,提升内科护理效果。

  • 标签: 内科护理 风险分析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96例老年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对象,根据临床上所采取的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组分别为48例患者。护理组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常规组给予传统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各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风险发生率。结果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47例(97.92%)显著高于常规组36例(75.00%),护理组的风险发生率2例(4.17%)显著低于常规组10例(20.83%),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

  • 标签: 老年患者 无痛胃镜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入优质个体化护理服务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通过结合神经科特点的优质个体化护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由8%下降到2%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优质护理模式相对于传统护理有较大的突破,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该模式更新了护理理念,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 方法
  • 简介:摘要我国农村人口占据着总人口的一大部分比例,因此加强农村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对于相关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然而我国农村目前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状况不佳,因此应采取相关措施来改善这一状况,提高农村无偿献血工作的效率。本文将探讨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延伸农村的相关策略

  • 标签: 农村 无偿献血 延伸 宣传招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质量改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近一年接受的100份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标本为研究案例,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不采用质量控制优化,乙组则采用质量控制优化方式,对两组的检验质量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检验情况分析,乙组和甲组准确人数分别是48例和40例准确率分别是96%和80%。乙组的准确率高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明显(P<0.05)。对两组患者的检验质量评分进行分析,乙组的评分为90.2±0.5分,甲组的评分为80.6±0.8分,乙组评分高于甲组。结论对血常规标本进行质量优化检验分析,整体效果明显,能提升整体检验准确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改善方式 策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西药临床药学服务过程中的风险及引起风险的主要原因进行探讨,通过一定的方式规避风险,为更好的建立西药等相关用药体系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根据相关的治疗情况统计,对于不同的患者应用不同的失效模式,辅以效应分析法,以此对临床药学服务模式进行风险识别管理和研究,以便制定相关的策略,结果分析得出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共计15项流程,21项失效环节,对其中排名靠前的高危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结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从而可以前瞻的识别高危风险,并结合风险产生的原因,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的发生。

  • 标签: 西药临床药学 服务风险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有效处理方式。方法将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诊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样本,针对产妇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着重分析患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产妇的相关临床治疗,合理选择行剖宫产术。结果100例产妇中17例(17%)产妇存在前置胎盘;6例(6%)产妇合并胎盘植入;17例前置胎盘或合并胎盘植入产妇均行手术治疗,且所有产妇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未出现产妇或胎儿死亡情况,无产妇行子宫切除术。结论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危害性高,通过早期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案可改善妊娠状况,促进产妇顺利分娩,并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诊断 处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分析产后出血的根本原因和具体的危险因素,寻找合理的救治策略。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到2016年4月间收治的120例产后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其他因素还包括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等等。运用相对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实现对症急救处理,使所有患者康复出院,尚未发现死亡病例。结论经过综合分析,子宫收缩乏力等原因会引发产后出血等问题,属于分娩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成为致使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采取合理的救治策略,有助于降低孕妇的产后出血概率。

  • 标签: 产后出血 原因 救治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房药品调配差错的原因并研究其控制策略。方法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药房内部药品调配差错登记本中的120例差错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出错类型进行统计并分析原因。结果药品品种出错23例,占比19.17%;剂量剂型出错20例,占比16.67%;药品数量出错8例,占比6.66%;退药出错9例,占比7.5%;用法用量出错11例,占比9.16%;生产厂家出错11例,占比9.17%;包装相似混淆13例,占比10.83%;医师医嘱15例,占比12.50%;发错科室10例,占比8.33%。结论我院对药房药品调配差错产生的原因展开了调查分析后,根据结果制定了控制方法进行预防。并在日后工作中按照要求严格执行,改善我院的药品使用流程和制度,调整工作人员工作心态,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调配 差错原因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遗传咨询在出生缺陷干预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150例孕妇,在出生缺陷干预中引入医学遗传咨询服务,分析医学遗传咨询服务实施前后孕妇的出生缺陷知识知晓情况,对比其婚检、产检意愿。结果医学遗传咨询服务后,孕妇出生缺陷知识知晓率达到90.0%,明显高于接受实施前的50.0%(P<0.05);医学遗传咨询服务后,有婚检意愿者占96.7%,明显高于实施前的66.7%(P<0.05);医学遗传咨询实施后有产检意愿者占100.0%,高于实施前的74.7%(P<0.05)。结论医学遗传咨询在出生缺陷干预中的应用能够增进孕妇对出生缺陷知识的了解,提高其婚检以及产检意愿,有利于减少出生缺陷问题,提高人口出生质量。

  • 标签: 医学遗传咨询 出生缺陷 干预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留置针在输液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在根据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实施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80例,分析患者置留的用时、穿刺的位置、液体的种类、封管液及封管方式和输液中产生问题的关系进行详细的阐述。结果本次研究中共发生7例静脉炎,发生率为(8.75%);本次共发生液体渗漏10例(12.50%),其中前臂发生率居首位为60.00%,其次为肘部20.00%和踝部10.00%;本次共发生留置管导管堵塞6例(7.50%),其中正压式封管发生率最高为66.67%,其次是负压式封管33.33%;氯化钠注射液(0.9%)发生导管堵塞率最高为50.00%,其次为肝素盐水稀释液33.33%、氯化钠注射液(0.9%)+肝素盐水稀释液为16.67%。结论穿刺中选择正确的穿刺位置、娴熟的掌握穿刺的操作技能且应用合理的封管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减低静脉留置针输液中问题发生的几率,亦能促使临床上将该种技术被充分的利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问题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与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静脉输液治疗患儿3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的全部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发生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策略。结果本组300例患儿中发生静脉输液渗漏者28例,渗漏发生率为9.33%(28/300)。渗漏发生的原因为药物原因2例,占比7.14%(2/28);穿刺点固定方法不当6例,占比21.43%(6/28);配合不当10例,占比35.71%(10/28);血管选择不当10例,占比35.71%(10/28)。28例渗漏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小儿采取静脉输液治疗期间易发生渗漏,且诱因主要包括药物、穿刺点固定方法不当、配合不当、血管选择不当等,因此在临床护理时需加强健康宣教,注意改善环境,加强巡视,这样才能确保患儿输液安全,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小儿 静脉输液 渗漏 原因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产后访视是围产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活动从疾病护理走向预防、保健、康复扩展,由医院向社区、家庭扩展。单纯院内孕产妇健康教育已不适应护理发展的需要,为实现对院外产妇全面、全程、连续的健康服务,落实孕产妇及其儿童保健,必须实行产后访视,产后访视是医护人员对产妇及婴儿在出院后健康状况的延续性服务,产后访视在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产妇康复、改变家庭育婴行为和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产后访视能解决母亲及儿童存在的许多实际问题,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可以转变观念,提高产妇自我保健和健康育儿能力,可以规范产后访视操作规程,提高访视人员综合素质并建立完善的孕产妇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

  • 标签: 产后访视 母婴影响 发展策略
  • 作者: 谭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10-11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9期
  • 机构: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检验科,重庆綦江401420
  • 简介:引起尿常规检验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采集准备:采集前准备不够完善,由于在采集尿液的整个过程中都是由患者自行操作完成,如果患者在采集尿液之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那么其采集的尿液样本将会影响到最终检验的准确性。患者的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用药情况、采集尿液样本前的饮食情况、采集尿液样本的时间、年龄以及患者的性别等。(2)采集过程:患者在进行尿液的采集时可能存在以下一些情况,如首患者在采集尿液的时候没有保证自身尿道口的清洁,使得采集到的尿液样本中含有一些其它的液体,使得最终的检验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如:男性患者的尿液中可能含有精液或者前列腺液;女性患者的尿液中可能含有一些阴道的分泌物或血液等。(3)储存过程:尿液样本在采集完成后应当在较短的时间内送到检验科进行检验,在此过程中应当保证盛放的器物干净。如果采集的尿液样本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送到检验科进行检验,将可能使尿液中的细菌大量繁殖,同时也会使患者尿液样本中含有的尿胆原和尿胆红素出现分解、尿蛋白质出现变性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使得检验结果出现较多的误差。(3)检验中:在尿常规检验分析中也较容易引起误差的产生,其中最为直接的原因就是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够规范。如:在进行尿常规检验的过程中检验人员将所有的尿常规试纸取出,使得检验试纸质量受到影响;检验人员操作中手与检验试纸接触之后再进行检验,使得检验试纸受到污染,造成检验误差。除此之外,整个尿液样本的检查需要在干燥的环境中进行,并保证检验的速度,以免在检验过程中尿液样本质量受到影响,引起检验结果误差。

  • 标签: 尿液检验;常见问题;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