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前,心内患者呈上升趋势,而且年龄也趋于低龄化,为了医疗护理增加了负担,同时也对心内护理提出新的课题,本文目的在于探究心内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通过对心内及其护理的定义回顾,综合分析了若干医院的案例报告和相关论文著述,得出了影响心内护理风险主要来自患者本身,护理人员水平和医院管理规范等因素,并由此提出了相关的防范措施,为更进一步做好心内护理工作建言献策。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 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探究心内护理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风险因素以及相对应的应对策略,希望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的是我们医院在2019年5月到2020年5月这个阶段内所接收的90例心内疾病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实施针对性风险防范护理干预措施,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风险事件发生几率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风险事件发生几率等情况,都要有比较明显的改善,P值小于0.05。结论:在护理心内疾病患者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护理干预,这样能够进一步有效减少患者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提高其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因此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行。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管理 风险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本实验将对心内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出现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对应的应对措施。方法 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选自于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所治疗的心内心源性猝死患者,选取人数为80例。将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对应的干预方式,进而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结果 经过实验数据分析,有7例患者是具有肺源性心脏病、有14例患者为高血压心脏病、有3例患者为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变、有9例患者为风湿性心脏病、有3例患者为肥厚型心肌病、有44例患者为冠心病。其中影响因素主要为吸烟9(11.25%)、饮酒13(16.25%)、用力排便3(3.75%)、情绪过激27(33.75%)、剧烈运动28(35.0%)。结论 经过实验,心内老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疾病的原因很多,其中疾病原因主要为患者具有冠心病,而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表现为剧烈运动以及患者的情绪过激,应当针对这些因素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心内科老年患者 心源性猝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本实验通过对冠心病心绞痛心内患者采用规范治疗,分析该治疗方式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 本实验将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所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总共选取人数为80例。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划分成为两个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当中各有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式,而观察组则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结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注射治疗。结果 由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37(92.5%)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29(72.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7.5%)要显著的低于对照组11(27.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规范化治疗,其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的效果,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中有显著应用价值。

  • 标签: 心内科 冠心病 心绞痛 规范治疗
  • 简介:摘要:心内是医院的重点科室,一般收治心脏相关疾病的患者,比如慢性心力衰竭、心绞痛等,心内患者所患疾病病情较为严重,并且一般都是器质性的疾病,患者预后效果一般。疾病管理是医疗改革背景下推广的一种管理方式,包括疾病预防、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管理和患者出院后的管理,疾病管理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疾病的治疗进展,并且对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目前国内疾病管理方法主要应用西医治疗方法,关于中医应用于疾病管理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和分析心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疾病管理方法,并且对其特色和优势进行阐述。

  • 标签: 心内科疾病管理 中西医结合 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在心内护理中的施行价值。方法:本实验研究对象为82例我院心内收治的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干预后,41例编入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41例纳入观察组,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 心内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遥测心电监护仪固定装置在心内遥测心电监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1-6月我院心内使用遥测心电监护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2020年7月-12月我院心内使用遥测心电监护患者设为试验组,试验组使用自制遥测监护仪固定装置。比较两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医护人员满意率。[结果] 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固定装置 遥测心电监护 不良事件 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模式对提高心内导管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方法:筛选我院心内导管室22名医务人员开展研究,将2021年2季度这22名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数据作为干预组,采用PDCA模式进行手卫生管理。另外对这22名医务人员2021年1季度的手卫生管理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手卫生管理,并将其作为一般组,对不同时段下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2021年2季度心内导管室即干预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明显高于一般组(P<0.05)。结论:研究发现心内导管室作为现代医院中重要的区域,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医务人员自身及患者的健康,采用PDCA模式加强手卫生管理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整体质量。

  • 标签: PDCA模式 心内科导管室 手卫生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心内护理单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位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此次探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除常规治疗方式之外运用心内护理单元对患者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常规手段进行护理,记录相应指标参数对比其中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各项肌体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心内护理单元能够为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降低患者顾虑,具有极高医学价值可在临床领域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内科护理单元 急性心肌梗死 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消化内科患者650例,对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本次研究对象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我院650例消化内科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46%)。在42例出现医院感染的消化内科患者中,≥60岁的患者人数占比为(73.81%),且住院时间超过30d。患者的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所占比例为(42.86%)。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占比较多,其次分别为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胃炎,所占比例为(40.47%)、(23.81%)、(14.28%)、(14.28%)和(7.14%)。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所占比例为(70.77%)。结论: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是消化内科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而病原菌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通过加强对易感人群的关注力度,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使患者免受额外的疼痛折磨,促进消化内科患者的早日出院。

  • 标签: 消化内科 医院感染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明危重症心脏瓣膜患者心内直视术后起搏器护理效果。方法:我院在2019年3月~2020年4月收治了危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共计114例,本次研究中将收治的病患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的病患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于研究组的病患采用综合性的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危重症 心脏瓣膜 心内直视术 起搏器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空腔内科疾病临床诊断的实际情况,以及口腔内科疾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2020年1月某院口腔内科接诊的患者72名,将这些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准确划分患者的病症,根据口腔内科疾病的诊断标准判断患者的病症,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式,采用疗效评级的方式评价治疗和诊断的临床效果。结果:牙髓病、龋齿、牙周病、根尖周病等本身为常见的口腔疾病的类型,这些患者占据的比例分别为:26.39%、25%、13.89%、27.78%,其中实验效果较为显著的患者共计76名患者,这些患者占据所有患者比例的93.06%左右,治疗有效的患者共为3名,占据所有患者4.17%,治疗无效的患者共为2名,占据所有患者的2.78%,根据上述表述可知治疗有效患者占据97.22%左右。结论:作为口腔类疾病治疗的基础,有效诊断主要是指在诊断结果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达到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目的。

  • 标签: 口腔内科 疾病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介入术的应用能够对疾病诊断、治疗等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能够为后续的临床护理指明方向,促使护理工作迈向一个全新的领域。本文以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了介入护理在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策略,相关内容如下。

  • 标签: 神经内科 介入 护理
  • 简介:【摘要】:消化内科疾病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腺等疾病,病种繁多且临床症状多种多样。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提升、饮食结构的改变,消化内科疾病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因此人们对于此类疾病临床治疗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文章主要针对临床常见消化内科疾病治疗进展展开探讨。

  • 标签: 消化内科疾病 临床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归纳消化内科患者感染情况,分析导致感染的具体原因,并提出几点防治措施。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200例消化内科患者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在本次实验中对所选200例消化内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记录所选患者临床感染情况,分析导致患者感染的因素,为改进后续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在本次实验所选200例消化内科患者中,胃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其他感染的人数分别为28人、32人、56人、80人及4人,占比分别为14.00%、16.00%、28.00%、40.00%、2.00%;所选患者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比例较高,主要为产气杆菌、阴沟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存在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恶性肿瘤、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出现感染的概率较高,(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明确消化内科患者感染的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防范。

  • 标签: 消化内科 感染 易感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正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机体也逐渐衰老,各项功能呈直线下降趋势,如食欲减退、失眠、视力下降、两耳失明、头发变白、免疫功能低下等等。伴随着这些生理机能退化的同时,老年人的心理也在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等,这些身心疾病不仅涉及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安宁与幸福,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因此,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群体的医疗保健及精神卫生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 标签: 老年人 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