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木椎槌击属于我国中医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可谓源远流长。经过后人的改进和优化,发展至今。木椎槌击可调达全身,平衡机体阴阳,改善脏器功能,充分发挥“气”的温煦、推动、防御、固摄、气化、营养的功能。不仅有助于人体的保健,而且也有助于人体肺部的康复。本文即是针对宝鸡“木椎槌击”的功法进行论述,以供大家参考。

  • 标签: 木椎槌击 木棒 发展变迁 肺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了妇科患者在术后通过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静脉血栓进行评估。方法选取到我院在2017.11-2020.11月份收治到的患者60例为这次的研究对象,然后将他们随机平均的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术后进行下肢间接性气囊加压预防静脉血栓,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静脉血栓,然后分析和对比了这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具体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静脉血栓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此差异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对在进行妇科手术后的患者进行下肢间歇性气囊加压+低分子量肝素钙能够有效的预防到发生静脉血栓,值得被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下肢静脉血栓疾病的诊查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精确性研究方法:时间选取2019-2020年,病例:下肢静脉血栓疑似病人140例,分别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查与X线诊查,对比两种诊查方法的精确性、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精确性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高于X线,将静脉造影诊查作为金标准比较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彩色多普勒超声高于X线,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相应提出护理措施,实践证明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细心护理,提供针对性护理对策,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肿瘤术后 深静脉血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穴位线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就诊于烟台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脑病科的抑郁症患者7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予穴位线联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口服,疗程为8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前降低,组间比较P<0.05,有明显差异。结论 穴位线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临床可推广使用。

  • 标签: 穴位埋线 心理干预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是对骨科手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骨科病人70例。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试验过程中,在对患者用药和日常护理方面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对两种护理方法进行比较,得出不同护理方法是否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结果干预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显著。从下肢静脉损伤发生的概率来看,护理干预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概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与护理体会。方法:在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组: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管理,而实验组的患者则接受优质导管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依从性、并发症情况和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了优质导管护理后,和对照组相比,患者的依从评分显著提高、并发症(过敏反应、感染、导管阻塞)的发生率更低、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导管护理可以使血透室的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显著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着优秀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血液透析 并发症 护理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预防脑梗塞患者下肢静脉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68例,全部患者接受临床护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护理A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B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栓塞发生率、静脉血流平均速度、静脉血流峰速,并比较两组护理第1d及护理1w、2w、4w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以FMA量表评价)。结果:护理B组下肢静脉栓塞发生率低于护理A组,静脉血流平均速度、静脉血流峰速高于护理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第1d 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B组护理1w、2w、4w后FMA评分高于护理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梗塞患者下肢静脉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下肢静脉栓塞的发生,也能够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更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提升,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脑梗塞 下肢深静脉栓塞 早期护理干预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手术患者12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实行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对比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 标签: 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内容进行客观研究。方法,选取某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接受骨科大手术的4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灵活分之为对照与研究两组。其中对照组接受的相对常规化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接受的则是系统性优质护理措施。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发现,研究组可帮助患者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骨科大手术患者在手术之后接受有效预防护理类措施,可充分降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概率。

  • 标签: 骨科大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外科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104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预防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较与对照组低(P<0.05),而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在腹部外科围手术期,对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加强预防与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术后恢复期间的危险因素,减轻患者的痛苦,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 标签: 腹部外科围手术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 评价股骨骨折术后静脉栓预防护理中快速康复护理模式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取院内参与手术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分组参与本次实验(常规组、康复组),按照随机数字法纳入研究对象100例后,分别以常规护理和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各组患者术后神静脉栓形成情况。结果 康复组脉血栓形成率、疼痛发生率(6.00%)低于常规组(12.00%/18.00%);护理满意度(96.00%)高于常规组(90.00%)。结论 快速康复理论应用于骨科临床手术患者的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中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加速患者康复,优化预后效果。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股骨骨折 手术治疗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栓塞(VTE)是指在静脉内形成血栓,导致静脉血栓形成(DVT)。严重者可引起肺栓塞。它是住院病人的一种潜在并发症,其中肿瘤病人发生VTE的风险增加4~7倍。研究表明,妇科肿瘤是最常见的VTE,高达20.6%。对在北京医院接受肿瘤手术10年并于术后90天内发生VTE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妇科肿瘤患者VTE发生率最高。妇科肿瘤患者由于年龄、灌肠液丢失、盆腔解剖的特殊性、术中取石位置等原因,发生DVT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妇科手术患者DVT发生率为9.2%,恶性肿瘤患者DVT发生率(27.03%)明显高于良性疾病患者(4.73%)。国外报道,在缺乏血栓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妇科手术患者DVT的发生率高达15%~40%。在我国,未采取预防措施的DVT发病率为9.2%-15.6%。DVT发生后,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DVT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术后深静脉血栓 非药物预防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在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开展静脉导管留置护理过程中,静脉导管一体式敷料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肾内科2020年1月至2020年4月招募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血液长期透析静脉导管留置患者64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每组32人,参照组患者用3M敷料,研究组用一体式敷料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出口的皮肤感染发生的情况,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的比较,护士满意度的比较。结果 研究组的导管出口皮肤感染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液透析深静脉导管护理 3M敷料 一体式敷料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颅脑术后静脉血栓方面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本院接受颅脑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应用双色球分组法进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单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的不同时间腿径变化情况、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于术后第7d及14d的膝上10cm及膝下10cm腿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循证护理在预防颅脑术后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减少术后机体腿径,降低静脉血栓发生几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颅脑 术后 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脑血栓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中预见性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总结一系列的护理体会,降低脑血栓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率,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使得临床护理实践工作走向更大的成功。方法:抽选10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实施随机分组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和预见性护理方法,预防脑血栓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临床护理效果、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护理服务满意度的统计分析,相关结果均作为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结果:实验组脑血栓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极佳,护理服务满意度普遍高于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有效降低脑血栓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的关键在于,预见性护理方法的合理应用,预见性护理服务理念的全面渗透。护理人员深入研究预见性护理策略,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更好地服务脑血栓患者,有效预防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也将加快医院的整体发展进程,可谓一举数得。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脑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室术中护理在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本院手术患者,本次实验在2020年10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4月,实验对象人数为100例。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为随机编号结果的奇偶性,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概率、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概率相比,实验组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血小板参数比较,实验组患者血小板参数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细致的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相比,实验组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在手术室术中护理中预防性护理干预的表现优于一般护理干预,其在降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概率、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水平方面表现优异。

  • 标签: 手术室术中护理 一般护理干预 预防性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面部Ⅱ度烧伤患者进行湿润再生自然疗法联合磨痂术的治疗,随后对其效果进行探究。方法:2018年1月到12月将参与本次烧伤研究的5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常规治疗应用称为一般组,对湿润再生自然疗法联合磨痂术进行应用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人数为2例,其比例为8.0%。通过对一般组和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进行对比,其中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优于一般组患者。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水平的比较,其观察组的相关水平高于一般组。结论:采用湿润再生自然疗法联合磨痂术方法在现阶段的烧伤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 标签: 湿润暴露 原位再生 烧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预防性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进行调查。 方法 以 2020年4月至2020年9月期间入院下肢二科择期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管理组、对照组,各30 例。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管理,管理组患者予以预防性护理管理,对所有患者护理后发生血栓的结果进行比较,评估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管理组患者彩超检查1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对照组患者血流5例出现静脉血栓,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预防性护理管理能够降低骨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静脉血栓 骨折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肾病综合征伴下肢静脉血栓(LDVT)的危险因素,提出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选取肾病综合征患者100例,合并LDVT者50例(观察组)、未合并者50例(对照组)。分析L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危险因素有高龄、合并糖尿病、关节炎症等;本院提出加强患者下肢运动训练、重视患者起居习惯、应用间歇充气压力装置等护理方法。结论 肾病综合征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危险因素众多,需引起重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加以预防。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