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西药房高危药品与用药安全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西药房2018年1月-2020年4月入院的240例处方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管理,观察组实施高危药品用药安全管理,对比两组药品差错事件发生率、用药不当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药物摆放不当、警示牌毁坏、药物摆放不合理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P

  • 标签: 西药房 高危药品 管理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西药房高危药品情况与用药安全性。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作为对照组,分析西药房高危药品中存在的问题,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时间段作为观察组,在分析对照组西药房高危药品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并落实,两组管理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摆放不合理、不合理用药、认识不足发生次数都要低于对照组,两组在摆放不合理、认识不足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西药房高危药品可保证用药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西药房 高危药品 管理 用药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西药房高危药品情况与用药安全性。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作为对照组,分析西药房高危药品中存在的问题,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时间段作为观察组,在分析对照组西药房高危药品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并落实,两组管理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摆放不合理、不合理用药、认识不足发生次数都要低于对照组,两组在摆放不合理、认识不足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西药房高危药品可保证用药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西药房 高危药品 管理 用药安全性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高警示药品及风险控制方式。方法:抽选2019年5月-2021年5月应用高警示药品的130例患者,以时间顺序划入试验组与常规组(n=65)。常规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试验组应用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药物使用错误次数、患者的满意度及不良用药问题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药物使用错误次数、患者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距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54%,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0.77%,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安全管理模式可强化高警示药品及风险控制的效果,降低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适合推广使用。

  • 标签: 高警示药品管理 风险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细节管理在药房药品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自2020年7月医院药房实施细节管理,将实施前2020年1-6月发生的药品发放事件1142件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后2020年7-12月发生的药品发放事件1132件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细节管理。比较2组药房管理效果,包括审核正确率、调配正确率、复核查出差错率及退药率。结果观察组审核正确率、调配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复核查出差错率、退药率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细节管理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好,可显著提高药房的服务质量,减少配药差错,降低退药率。

  • 标签: 细节管理 药房药品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企业药品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环节,其制度与政策对于药品安全与有效性具有深远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企业药品制度与政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其对公众健康的影响。本文概述了当前药品制度的基本框架,包括监管机构、注册流程和药品审评等方面的要点。接着,分析了政府政策对企业药品的影响,特别关注了药品价格控制、创新激励和市场准入等政策措施。随后,本研究阐述了制度与政策的互动关系,强调了政府与企业在药品中的协作与冲突。

  • 标签: 企业药品管理 制度 政策 公众健康 监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药品不同于其他一般商品,它关乎人们的生命健康,对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药品有效期是指药品在一定的贮存条件下,能够保持其质量的期限。药品过期会严重影响其质量,最终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甚至给患者带来毒副作用。因此加强对药品有效期的认识及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药品有效期管理的内涵入手,提出了加强药品有效期管理的对策。

  • 标签: 有效期 药品管理 对策
  • 简介:摘要:2017年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的通知》,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重点监控药品制度,制定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及加强重点监控药品购用情况的动态监测。本文除介绍重点监控药品措施外,还通过监测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金额、占全院药品使用金额的比例及重点监控药品占全院药品销售金额排名前10位的比例等数据来评价管理结果,以期为完善重点监控药品控制度提供参考。

  • 标签: 重点监控药品 药事管理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西药房高警示药品中安全管理的应用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择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西药房收录的88例使用高警示药品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模式管理(对照组)和安全管理模式管理(研究组),分析安全管理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药品安全管理后,观察组使用错误次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从对安全管理服务满意度方面来看,研究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安全管理在西药房高警示药品中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西药房 药品管理 高警示药品 安全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了PDCA循环在麻醉和精神药品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方法选取到我院在2017.1-2018.12月份收治到的麻醉和精神药品中87次质控检查结果为这次的对照组,将2019.1-2020.12月份的麻醉和精神药品中的96次质控检查结果为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到较为常规的药品,而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到PDCA循环法,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问题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中存在的问题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差异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了PDCA循环在麻醉和精神药品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方法选取到我院在2017.1-2018.12月份收治到的麻醉和精神药品中87次质控检查结果为这次的对照组,将2019.1-2020.12月份的麻醉和精神药品中的96次质控检查结果为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到较为常规的药品,而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到PDCA循环法,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问题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中存在的问题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差异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手术室麻醉药品中以护士主导或麻醉药师兼任管理等不同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月本院110例手术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之分组对比,常规组由麻醉药师管理患者的麻醉药品,研究组由护士主导管理患者的麻醉药品,两组分别55例。结果:研究组麻醉准备时间短于常规组(p

  • 标签: 手术室 麻醉药品 麻醉药师 护士主导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抢救药品护理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应用PDCA循环法,统一规范管理全院抢救车药品。方法:质量管理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某基层二甲中医院18个科室24台抢救车内急救药品的种类、基数、储存、使用和记录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规范了抢救车药品管理要点,统一了救车内药品的种类、基数和布局,门诊及病房抢救车药品种类统一,基数进行调整,门诊抢救车内使用频次少的药品数量减少了38.1%,病房增加了40.5%;并使用Excel条件格式制作效期统一警示标识,对近3月、6月失效药品进行不同颜色标识,能及时做出处理,与药库进行更换或者及时销毁,质控员每次的检查质控抢救车耗时显著降低52.9%;第4季度PDCA检查中达到医院“抢救车工作管理质量符合率>90%”的管理目标。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统一规范管理全院抢救车药品,优化了药品回收、更换、销毁流程,提升了管理效能,降低了医院的成本,值得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推荐。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麻醉精神类药品管理过程中实施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管理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应用麻醉精神类药品进行治疗的患者140例,根据用药治疗期间药品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70例患者采用常规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观察组中70例患者采用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对药品模式的满意度、不合格处方数、不良反应、纠纷事件情况、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时间和疾病治疗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对药品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处方数、不良反应、纠纷事件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时间和疾病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精神类药品管理过程中应用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模式,可以明显减少不合格处方数和不良反应,使纠纷事件发生率降低,缩短病情治疗时间,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麻醉精神类药品 处方登记 处方编号 不合格处方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麻醉精神类药品管理过程中实施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管理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应用麻醉精神类药品进行治疗的患者140例,根据用药治疗期间药品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70例患者采用常规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观察组中70例患者采用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对药品模式的满意度、不合格处方数、不良反应、纠纷事件情况、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时间和疾病治疗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对药品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处方数、不良反应、纠纷事件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时间和疾病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精神类药品管理过程中应用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模式,可以明显减少不合格处方数和不良反应,使纠纷事件发生率降低,缩短病情治疗时间,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麻醉精神类药品 处方登记 处方编号 不合格处方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医院麻醉药品管理工作中,智能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两个科室,于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展开研究,对其麻醉药物管理情况进行统计及分析对比。将A科室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以人工管理模式展开麻醉药品工作,将B科室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以智能化管理模式展开麻醉药品工作。统计两组科室的麻醉药品情况,而后统计并对比两组科室在研究开展期间的麻醉药品处方修改情况、登记漏记情况。结果:对照组科室、观察组科室麻醉药品支数分别为600支、580支,实际人次均为400人,记录人次分别为380、400,处方数均为400,处方修改数分别为25次、0次。对照组科室的麻醉药品处方修改率、登记漏记率分别为5.00%、6.25%,观察组科室分别为0.00%、0.00%,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麻醉药品管理工作中,以智能化管理模式展开相关工作,可以降低处方修改以及登记漏记的发生率,从而有利于麻醉药品的临床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果,进一步保障麻醉药品的临床使用安全性。

  • 标签: 麻醉药品 药品管理 智能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