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功能衰竭院前急救护理中的效用以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我院所收治的 140例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纳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各 70例,其中对照组研究对象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试验组研究对象遵循急救护理路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并对两组研究对象急救用时、急救成功率以及急救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研究对象在急救用时、急救成功率以及急救满意度比较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上述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实施院前急救,能够有效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增进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临床价值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院前急救 ;护理路径 ;急性心功能衰竭 ;临床价值    急性心衰竭是一类临床上较常见的急危重症,其表现症状主要有突发性呼吸困难、面色异常、发绀出汗、烦躁,还伴有咳嗽及咳痰为粉红泡沫状,严重时可致脑缺氧及昏迷 [1]。该病具有病情病情发展急快、高死亡率的特点,因此,一般在患者刚开始发病时给予院前急救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功能衰竭院前急救护理中的效用以及价值进行探究分析,将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140例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设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现将具体实验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我院所收治的 140例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设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各 70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 38: 32,年龄在 61-73岁间,平均年龄为 66.7岁 ;试验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 36: 34,年龄在 60-75岁间,平均年龄为 65.8岁。两组研究对象基础资料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可进行研究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试验组依照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行院前急救护理,护理路径有我院科室主任、护士长功能拟定,其主要内容包括:备齐急救物品,定点放置,便于随时取用 ;所有参与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均经过系统性培训,持证上岗,包括急救医师、急救护士以及驾驶员等 ;接到急救电话后,即刻出诊,在车上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了解患者病史,发病时间以及病情等等,同时指导患者家属进行自救,到达现场后,遵循急救护理路径中规范的急救护理流程予以处理 ;急救护理人员完成各项急救护理工作之中,于临床护理路径表上 签名,明确已经执行的急救护理内容,却各项护理计划、措施均明确无误。     2结果     2.1 急救用时及急救成功率统计    由数据结果可知,试验组研究对象自接诊至抢救用时、接治至专业治疗用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抢救成功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 70例研究对象护理满意度为 98.57%,对照组 70例研究对象护理满意度为 88.57%。试验组研究对象护理满意度显著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急救护理路径是应用于急救工作之中的标准化、规范化护理方法,护理人员需遵循护理标准基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优质、高效的护理。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与患者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缩短急救反应时间也是降低急性心功能衰竭死亡率,提高患者治愈几率的必要保障。从这个角度来说,备齐急救所需物品、仪器,将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救护理工作之中,能够有效提高急救护理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同时大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院前急救也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对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的症状、病情进行精准、全面的评估,并将医疗机械设备妥善应用于患者身上。护理人员也需对患者病情的变化做出预见性判断,及时发现问题。急性心功能衰竭发病较为急骤,且病情严重,需要在现场对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救治,这也是提高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治疗成功率的关键,因此应用急救护理路径,规范院前急救工作也就有其必要性。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在院外发生突发性急危重症或事故时,医护人员在院外对其进行现场抢救,并将患者迅速安全的转运至医院救治的一系列流程 [4]。急性心衰具有发病急且快的特点,一般情况下伴有呼吸困难症状,不能随便移动,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能否得到有效地抢救,是急性心衰患者抢救成功重点,所以院前急救很有必要。临床护理路径是综合性的护理方式,是在整体护理基础上进行延续的护理模式,实际上是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整体护理过程,院前急救人员接到求救电话后,只需要 15分钟左右便可以完成对患者的抢救 [5-7]。同时,临床护理路径联合院前急救,可以有效提高对患者抢救的效率,减少抢救时间。在本院接受救治的大部分急性心衰患者经过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急救后,均得到成功转运,并在到达急诊科前,呼吸症状已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急救護理路径的应用能够大幅优化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主动性,使护理人员能够有预见性的,按照规范化标准实施急救护理增进患者满意度的同时,提高护理安全 [8-9 ]。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应用,为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提供了个性化护理流程,大幅缩短了急救反应时间,提高了急救成功率,具有较为积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邵国宇 .分析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应用于急救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的实际效果 [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 02): 109.     [2]杨秀森 .优化急救护理干预用于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急救中的效果观察 [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8( 11): 76-78.     [3]李治,杨启蓉 .院前急救模式应用于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和安全性评价 [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 40): 1+14.     [4]佟朦 .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分析 [J].中国农村卫生, 2018( 06): 54.     [5]郭彩霞 .优化急救护理对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急救效果的价值 [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 03): 517-518.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100 例心力衰竭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n=50 )心理护理,对照组( n=50 )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 BNP 以及 LVFF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心理护理在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升护理有效率,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心力衰竭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方法:随机从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抽取 60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0例,对照组在治疗中采用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采用心理护理。结果:实验组病患在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的血浆脑型利钠( BNP)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

  • 标签: 心理护理 心力衰竭 心功能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配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血脂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9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 n= 46)和对照组( n= 46),全部患者均收入急诊留观或住院,并进行心电、血压监护。对照组采用溶栓+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上自拟益心汤,对两组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水平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LDL-C)、中心静脉压( CVP)均比对照组低;心功能室射血分数( LVEF)、心输出量( SV)都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以上所有数据均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中药配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血脂和心功能都会有明显的改善,并且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益心汤,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脂,心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为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内二科 2018-2019 年收治的 40 例急性心衰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及时抢救和精心护理,都转危为安,顺利出院。结论 对急性心衰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及临床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各种症状,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 左心衰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4年 10月—— 2015年 10月收治的急性心衰的患者 47例为班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 56%,有效 40%,无效 4%,总有效率 96%;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 50%,有效 36.36%,无效 13.64%,总有效率 86.36%;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动脉血气分析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PaO2、 SaO2指标数存在明显差异,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衰临床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早期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左心衰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氧氟沙星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与规律。方法:收集我院 2013年 9月 -2016年 4月期间收治的氧氟沙星治疗的住院患者资料,对其中发生不良反应的 16例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分布与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接受氧氟沙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反应等,常见瘙痒、皮疹等,多在 2h内出现;男性、年龄在 20-60岁、联合用药、剂量为 400mg等条件下,患者更易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全面掌握氧氟沙星的临床适用症,合理控制药物剂量,首选口服给药,并在用药后 3d内密切关注患者状况,积极采取预防与护理措施,可有效避免不良反应带来的病痛折磨。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临床用药 不良反应 发生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所产生的护理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1 月诊治的脑卒中患者 76 例作为护理对象,将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38 例,研究组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结果: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运功功能评分和认知评分相比 P>0.05 ;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运功功能评分和认知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 P<0.05 。 结论: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提升脑卒中患者运功功能和认知功能,取得了积极的护理效果,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对护理工作评价好,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 运功功能 认知功能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盐酸氧氟沙星用于妇科盆腔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医院妇科诊治的 118 例盆腔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n=59 )采用盐酸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 n=59 )采用氧氟沙星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盐酸氧氟沙星在妇科盆腔炎患者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药物安全性高,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盐酸左氧氟沙星 妇科 盆腔炎
  • 简介:  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早期功能锻炼配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的效果。方法收集了 2017年 3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疾病护理; 6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联合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治疗后实验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步行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功能锻炼配合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针灸治疗;早期功能锻炼;肢体功能恢复    脑卒中指 [1]的是因急性脑动脉阻塞或破裂,引起到全脑或局部神经功能障碍超过 24h或死亡,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以及蛛网膜下出血等。相关研究资料证实 [2],我国每天脑卒中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该疾病的死亡率非常高,存活患者的致残率高达 75%左右,脑卒中复发率约为 45%。为了进一步研究早期功能锻炼配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的效果,收集了 2017年 3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了 2017年 3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上述患者经 CT检查确诊,并与 [3]脑血管学会的临床诊断标准相吻合,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或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60例对照组,其中, 32例男, 28例女,患者年龄 41~77岁,平均年龄为( 45.3±5.2岁), 33例脑梗死, 27例脑出血。 60例实验组,其中, 37例男, 23例女,患者年龄 40~79岁,平均年龄为( 48.1±3.2岁), 29例脑梗死, 31例脑出血。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肢体功能障碍等方面,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60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给予改善血液循环、活化剂、提高脑细胞代谢等药物治疗,并指导患者正确的卧姿、坐位与直立平衡以及正确步态等常规疾病护理。     6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具体方法:     1.2.1针灸醒脑开窍法:选择患者极泉穴、内关穴、尺泽穴、三阴交、委中穴刺入以患肢抽动为宜,上星透百会、人中穴至流泪为宜,点刺不留针。    矩阵针灸:选择患者完骨穴( 2)、颞穴( 2)、四中穴,配合肢体的太冲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血海穴、环跳穴、合谷穴、外关穴、曲池穴,留针 30min,每天清晨一次。下午取患者天柱穴、完骨穴、风池穴,留针 20min。     1.2.2康复训练采用神经异化技术,通过促进技术,重点锻炼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此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尽可能控制与防止患者肢体痉挛。维持训练关节活动度与良肢位摆放,每关节至少活动 2次, 20min/次。     1.2.3医疗体操结合患者肢体功能的具体恢复情况,可以针对性选择三期医疗体操,上期、中期以及偏瘫期, 1次 /d医疗体操,保证 5次 /w。     1.2.4坐位、站位训练以及步行训练每天在专业治疗师的指导下,锻炼患者的坐位平衡能力、站位平衡能力,以及步行能力,训练 1h/d。每天可以由患者家属协助,帮助患者进行各项训练。     1.2.5 作业治疗结合患者上肢护肤功能,针对性的设计不同训练方法,结合患者兴趣、能力等进行不同的作业治疗。比如说,接球、抛球、翻牌、插积木等训练,进一步锻炼患者手部功能,至少进行 3次 /w训练, 30min/次。在整个早期康复治疗过程中,持续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锻炼。     1.2.6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必须以热情、积极、主动的护理态度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需求与心理变化,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避免患者情绪波动,充分认识健康生活与健康心理的关系。     1.3观察指标选择运动功能积分评定法 Fugl-Meger,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对患者 ADL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选择 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步行能力,包括患者站立情况、辅助步行、监视步行、卧床、轮椅等级别。     1.4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分析,组间进行 t检验、 χ2检验,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积分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非常相近, P> 0.05,无显著差异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步行能力情况分析实验组患者步行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研究以及现代医学实验证实,通过针灸方式能够有效扩张血管,进一步促进脑血管建立侧支循环,提高血浆纤溶活性,有效改善患者血液粘稠情况,抑制血小板大量聚集、降低红细胞聚集性,改善肢体循环以及脑部循环,使病灶部位得到充足血供,促进血栓溶解,加强新陈代谢能力,激发细胞活性,有效促进上下运动神经的恢复。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之后,可以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流程,它能有效调动脑组织的残余细胞,调动其发挥脑组织代偿功能,促进脑组织机能重新恢复与再建,减少伤残程度。同时脑卒中患者易出现抑郁、恐惧、焦虑等异常心理状况,面对患者的心理障碍,必须加强心理护理,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多使用鼓励性、安慰性语言,帮助患者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加强与医生、护理人员的配合。通过本文研究证实,治疗后实验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步行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4结论    脑卒中患者通过科学合理的进行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患肢的功能恢复,防止关节挛缩和变形。在良好心理状态下,配合早期功能锻炼以及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从而减轻心理障碍,其有效性是药物不可替代的。对患者能早日回归社会、家庭甚至回归职业,消除焦虑、抑郁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2, 29(6):379-380.     [2]许琳琳,郭根平,王珏,等.脑卒中后偏侧感觉障碍的康复进展 [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11(1):30- 3l.     [3]林滨,李中元,吴成晖,等.运动模仿训练对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及 ADL 的疗效 [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 20(9):665- 66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4-18岁不同类型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手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对 2019年 7月 -2019年 9月纳入标准的 4-18岁 60例脑瘫患儿进行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扩展和修订版 (GMFCS-ER) 和手功能分级系统 (MACS) 进行评定分级。结果 痉挛型四肢瘫患儿中 2 例 (3.3%) GMFCS和 MACS评级处于 Ⅳ ~ Ⅴ 级。痉挛型双瘫患儿中 16 例 (26.7%) GMFCS和 MACS评级处于 Ⅰ ~ Ⅱ 级;其中有 5 例 GMFCS和 MACS均为 Ⅰ 级。痉挛型偏瘫患儿中 2 例 (3.3%) GMFCS和 MACS评价均为 Ⅰ 级 ,1 例患儿 GMFCS和 MACS 均为 Ⅱ 级。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 1 例 (1.7%)GMFCS为 Ⅰ 级、 MACS 为 Ⅱ 级, 2 例 (3.3%) GMFCS和 MACS评价均为 Ⅲ级。混合型脑瘫患儿 4 例 (6.7%)GMFCS和 MACS评级处于 Ⅰ ~ Ⅱ 级, 6 例 (10%)GMFCS和 MACS评级处于 Ⅳ ~ Ⅴ 级。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 1 例 (1.7%) GMFCS为 Ⅱ 级、 MACS 为 Ⅲ级。 结论 GMFCS 和 MACS具有较好的关联性。

  • 标签: 脑瘫 粗大运动 手功能 分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 + 西孟旦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 96 例心力衰竭患者 ,采纳随机数字表法 分观察组(重组人脑利钠肽 + 西孟旦) 与对照组( 西孟旦 )各 48 例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LVEDD 、 LVEF 、 CI 及 SV 指标高;不良反应少, P< 0.05。 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 + 西孟旦治疗 心力衰竭患者能提高整体疗效 。

  • 标签: 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左西孟旦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临床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采取盐酸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的具体效果开展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在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期间开展调查,调查对象选取我院诊治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 78例,按照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将患者组成治疗组与对比组,治疗组的 39例患者采取盐酸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对比组的 39例患者采取氯霉素滴耳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比对比组低, p< 0.05。结论 :临床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盐酸氧氟沙星滴耳液,能够尽可能的避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 标签: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 氯霉素滴耳液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失眠伴肠道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临床初步观察。方法:选取 120例失眠并伴有肠道功能异常的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焦虑程度。结果:经观察,所有患者中身体乏力的有 82例( 68.33%)、腰酸背痛 71例( 59.16%)、健忘 89例( 74.16%)、情绪易怒 76例( 63.33%)、抑郁 53例( 44.16%)、眼干 67例( 55.83%)、舌暗 73例( 60.83%)、苔腻 64例( 53.33%)、心悸 61例( 50.83%),所有症状中健忘的情况相较于其他症状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因失眠伴肠道功能异常而导致情绪极度焦虑的有 31例( 25.83%)、中度焦虑 63例( 52.30%)、轻度焦虑 26例( 21.66%)。结论:失眠患者容易受到心情的影响,焦虑程度越高失眠症状越严重,因此更容易导致肠道功能异常,失眠与肠道功能异常两者存在相关性。

  • 标签: 失眠 肠道功能异常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研究对肝硬化患者应用肝功能检验的临床价值与意义。 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 75 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结果健康者 75 例作为对照组。取两组患者静脉血进行检测与分析并将观察组患者根据 Child-Pugh 分级,将各项指标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肝功能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 TBA 水平, A 级患者显著低于 B 、 C 级; CHE 、 ALB 及 CHO 水平, A 级患者均显著高于 B 级、 C 级,呈逐渐递减趋势( p < 0.05 )。 结论 肝功能检测可帮助临床医生更好的了解患者肝功能情况及损伤程度,指导临床及时制定针对性治疗与预防措施,对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及改善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硬化 肝功能检测 肝脏储备功能分级 指导临床 意义与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讨论单纯性妊娠合并肝功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单纯性肝功能异常的孕妇 41例为实验组,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 41例肝功能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实验组肝功转氨酶情况,对比两组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预后等差异。结果:分娩方式,实验组剖宫产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 P< 0.05),实验组 妊娠合并高血压、胎儿窘迫、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而对于合并糖尿病、羊水异常(羊水过多或过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越来越高,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保证母婴安全。由于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需要给予正确有效的护理来保证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

  • 标签: 妊娠 肝功能 并发症 原因 护理监护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