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梳理中医对急性眩晕的认识和辨证治的方式方法。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对眩晕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具体分析,结合西医治疗,讨论了在现代急救技术下,治疗急性眩晕时中医治疗的参与度。结果: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在急性眩晕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和实用,在中医与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眩晕的情况下,可以看到显著的效果。结论:中医对急性眩晕辨证治疗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 急性眩晕 辨证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痞满的辨证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5月收治的 64例痞满患者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实施辨证治,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中,治疗显效率为 56.3%,治疗总有效率为 10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显效率 40.6%、治疗总有效率 78.1%。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痞满患者实施辨证治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痞满 辨证论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田志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创建时间:2024-06-17
  • 出处:《大健康杂志》 2023年第16期
  • 机构: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正逐渐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随着患者数量的不断攀升,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与管理策略变得尤为迫切。在这一背景下,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精准医疗的融合,为糖尿病的全面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旨在探讨这两种医学体系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结合应用,以及它们如何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患者的健康与福祉。通过深入分析,我们期望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同时为糖尿病的综合管理开辟新的道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中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58例研究对象筛选自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1/2患者采取西药三联治疗,将其纳入到对照组,余下1/2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将其纳入实验组。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予以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有效率数据表明,对照组低于实验组(P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中医辨证治疗 治疗有效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中医辨证护理对骨折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所收治的60例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的划分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进行干预,而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护理管理进行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采用中医辨证护理管理进行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良好,显著优于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进行干预的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中医辨证护理管理进行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进行干预的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采用中医辨证护理管理进行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生活质量显著优于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进行干预的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折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改善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患者的满意度更高,临床上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中医辨证护理 骨折 生活质量 术后恢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心力衰竭中医分期辨证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性分析本院自 2017年 7月至 2019年 4月收治的 80例慢性心衰患者资料作为分析对象,依据诊断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分期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用药依从性。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性显著;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要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中医分期辨证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分期辨证 用药依从性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分期辨证手法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 方法: 将 2018 年 2 月到 2018 年 12 月 李院长门诊收治的 30 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5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电针仪治疗,观察组采用分期辨证手法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病情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3.33%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7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分期辨证手法针灸治疗的效果更好,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分期辨证 手法针灸 周围性面瘫
  • 简介:摘要:急性乳腺炎市乳腺套管及周围结缔组织的炎症,多发生在产后哺乳期的妇女,尤其是初产妇,可以发生在哺乳期的任何时间里,产妇出现红,肿,热,痛,局部肿块,通过中医分型施护,使患者治愈, 本文针对乳腺 患者的中医辩证 护理心得做一总结。

  • 标签: 急性乳腺炎 乳痈 辨证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辩证施护痔疮患者术后便秘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100 名痔疮术后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即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第一组的 50 名患者进行传统护理,对第二组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护,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第二组的护理效果要明显强于第一组, 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第二组的护理满意度也比第一组的要高。 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辩证施护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便秘状况,是治疗患者便秘的一种重要手段。

  • 标签: 辩证施护,痔疮,便秘
  • 简介: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自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特应性皮炎患者 10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52例。实验组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 1个月,随访半年,而后对比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 IgE水平,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比 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实验组( 96.1%)明显高于对照组( 76.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3.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 2组患者的血清总 IgE水平,实验组治疗前后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效果颇为显著,患者的血清总 IgE水平明显稳定,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辨证施治;中药治疗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易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儿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因也相当复杂,病程较长,治疗也较为困难,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 [1]。据调查显示:中医辨证能很好地治疗特应性皮炎,取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患者的血清总 IgE水平明显稳定,且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 [2]。为此,本院随机抽取自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特应性皮炎患者 104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本院自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特应性皮炎患者 10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52例。实验组男 28例,女 24例,年龄在 7~ 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11.5±4.52)岁,病程在 1~ 10 a,平均病程为( 5.5±4.07) a。对照组男性 29例,女性 23例,年龄在 6~ 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11±5.26)岁,病程在 1~ 11 a,平均病程为( 6±5.25) a 。排除标准:( 1)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者。( 2)有心肺功能不全者。( 3)有严重自闭症的儿童。( 4)患者及其家属不同意参与此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 P>0.05),可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治疗方法:( 1)中医辨证:特应性皮炎属于中医 "奶癣 "、 "四弯风 "等范畴。病机有:孕育时期母亲过食肥甘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体内生湿,以致助湿化热;或是因情志内伤、五志化火、遗热于胎儿,直接导致胎儿先天禀赋不足,素体偏热;或因胎儿时期喂养不当,导致胎儿脾胃失调,湿热内蕴;或因湿热蕴久,血虚生风,致使肌肤失荣失养,进而发为此病;或是后天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及辛辣刺激之品,致使脾失健运,进而生湿化热发为此病 [3]。( 2)特应性皮炎在临床上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中医辨证急性期为风湿蕴肤型,症见:皮肤潮红、瘙痒,抓之糜烂渗出,治法以“清热祛湿”为主,佐以健脾疏风。所选方药为胃芩汤(随症加减药物剂量):金银花 6 g,泽泻 6 g,白藓皮 6 g,藿香 6 g,滑石 9 g,茯苓 9 g,防风 3 g,黄连 3 g,木通 3 g,薏苡仁 12 g,水煎服,分 2次服用,每日 1次,连续用药 1月。中医辨证缓解期为血虚风燥型,症见:皮肤干燥、肥厚、瘙痒,舌质淡、苔白,治法以“养血润肤、祛风润燥”为主,所选方药为(药物剂量随症加减):生地黄 6 g,玄参 6 g,茯苓 9 g,泽泻 9 g,白藓皮 6 g,何首乌 6 g,当归 6 g,川芎 6 g,白芍 6 g,蛇床子 6 g,水煎服,分 2次服用,每日 1次,连续用药 1月。    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方法:给予患者赛庚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31021372 生产厂家: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 规格: 2mg×100片)口服,儿童每次 1片, 1日 2次;维生素 C(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53399 生产产家:北京春风药业有限公司 规格: 0.1 g/片)口服,儿童每次 1片, 1日 2次。连续用药 1个月。     1.3疗效评价标准观察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 IgE水平,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为:显效:患者皮疹消退,皮肤无瘙痒不适等症,有少许的色素沉着或减退斑;有效:患者的皮损变薄变淡,消退程度在 30%以上,瘙痒等症状有所减轻。无效:患者的皮損消退程度不足 30%,皮肤仍旧瘙痒,其他临床症状仍旧存在。记录 2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口干、乏力。记录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 IgE水平。     2结果    对比 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实验组( 96.1%)明显高于对照组( 76.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3.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 2组患者的血清总 IgE水平,实验组治疗前后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特应性皮炎又被称为“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的、较难治的皮肤性疾病,瘙痒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特应性皮炎常常伴有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特应性皮炎分为 3期:婴儿期(多发于出生后的第 2或第 3个月,皮疹分渗出型和干燥型,均伴剧烈瘙痒)、儿童期(多发于 5岁之前。皮损分湿疹型和痒疹型)、青年及成人期(皮损与儿童期类似)。特应性皮炎病需与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婴儿脂溢性皮炎等进行鉴别:湿疹常无家族史、无一定好发部位;慢性单纯性苔藓皮损为苔藓样变和多角形扁平丘疹,无个人和家族遗传过敏史、无特殊的皮损发生和发展规律、无血清和皮肤点刺试验的异常发现。据研究报道,特应性皮炎在伦敦的发病率较高,可高达 20%,并且发病率继续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全球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由于食品添加剂日益增多的原因,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也相对增高,与此同时,患有特应性皮炎的患者,皮肤剧烈瘙痒、慢性并且反复发作不易治愈,这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因此,采取积极而又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成为皮肤科的难题。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