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不同临床分期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衰竭患者37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9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39.5岁。早期19例,中期11例,晚期7例。急性肝衰竭8例,亚急性肝衰竭13例,慢性肝衰竭16例。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方法对37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4h、治疗后72h临床症状、生物化学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血清转氨酶、黄疸指标等],从而判断临床疗效;并观察临床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常规内科治疗联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急性肝衰竭有效率为37.50%,亚急性肝衰竭为69.23%,慢性肝衰竭为68.75%。早中晚期肝衰竭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84.21%、63.64%、28.57%。治疗后24h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有下降,PTA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h再次复查以上指标较治疗后24h的ALT、AST、TBiL、DBiL、IBiL有所上升,但较治疗前仍有所下降。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肝衰竭的方法,安全性好,明显提高了救治的有效率,降低了死亡率。

  • 标签: 人工肝 血浆置换 肝衰竭
  • 简介: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备体外循环的湿备模式进行改良,以达到即满足临床需要,又节省医疗资源的预期。采用储血器、微栓滤器、接头和管道连接并预充排气的湿备模式,术中根据需要再连接氧合器。23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术中因血压偏低转为体外循环辅助下冠脉搭桥共7例,平均用时约2~3min。此种改良湿备模式能更好地满足冠状动脉搭桥术备体外循环的需要,并可节约大量医疗资源。

  • 标签: 冠状动脉分流术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 手术并发症 膜式氧合器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改良腘窝小切口与传统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35例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改良腘窝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腘窝后"S"型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随访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5±18)分钟,出血量为(50±20)mL,对照组手术时间为(75±20)分钟,出血量为(100±50)mL,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4.4%,对照组优良率为82.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腘窝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等特点,与传统切口对比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值得临床上广泛开展。

  • 标签: 小切口 空心钉 后交叉韧带 附着点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