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研究了10具新鲜成人尸体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交叉韧带的拉伸力学性质和粘弹性力学性质,对前交叉韧带交叉韧带进行单向拉伸实验,得出了破坏载荷,强度极限、最大应变、伸长比、弹性模量.对前交叉韧带交叉韧带进行应力松弛,蠕变实验,得出了应力松弛、蠕变实验数据和曲线.对实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了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蠕变函数,以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了回归系数,很好的拟合了实验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前交叉韧带的拉伸强度极限、最大应变等大于交叉韧带,交叉韧带7200s应力松弛、蠕变量小于前交叉韧带.

  • 标签: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 单向拉伸 应力松弛 蠕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交叉韧带作为间接MR影像在前交叉韧带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共选取采用MR影像诊断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共42例,MR检查工作,需要借助扫描仪及专用的线圈,采用双回波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对交叉韧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有29例ACL损伤患者和38例ACL正常患者,PCL角<109°ACL损伤的敏感性为73.68%,特异性为86.21%。PCL线阳性的敏感性为84.21%,特异性为93.10%。共有29例ACL损伤患者和38例ACL正常患者,PCL角ACL损伤指数为101±10.2,ACL正常指数为115±9.7。PCL指数损伤指数为3.75±0.85,ACL正常指数为4.95±0.58。结论PCL角<109°及PCL线阳性为ACL损伤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ACL损伤无法通过敏感性进行判断,PCL角度及指数越小,增加了ACL损伤的发生可能性,在对ACL损伤进行诊断时,需要借助关节镜。为了提升ACL损伤检出率,应结合ACL信号、角度及骨挫伤等直接或间接影像来完成诊断工作。

  • 标签: 后交叉韧带 间接MR影像 前交叉韧带损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前交叉韧带具有制导膝关节生理运动和限制异常活动,维持稳定前向及旋转运动的功能,是膝关节内运动的核心结构。但在运动中常易受到损伤,且遗留后遗症几率较高,因此,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成了损伤后期治疗的关键之一。运动康复凭借其科学、无创、简单易行,循序渐进的特点,成为了进行后期康复治疗的不二选择。

  • 标签: 前交叉韧带损伤 运动康复 文献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由后向前建立胫骨隧道的全内交叉韧带(PCL)重建技术治疗PCL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15例(15膝)PCL损伤患者资料。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46.3岁(23~60岁);左膝8例,右膝7例;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33.6d(4~120d)。合并伤:内侧半月板损伤3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例,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例。术前查体及MRI检测均显示PCL完全断裂,均采用由后向前建立胫骨隧道的PCL重建技术治疗。手术前、均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进行评定。结果1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8.3个月(6~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平均为55min(45~70min)。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不稳症状均消失,抽屉试验和胫骨沉征均呈阴性,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达到110°~130°,平均118°。末次随访时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为(88.1±3.3)分,与术前[(52.3±2.1)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0.6±3.1)分,与术前[(43.1±2.3)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后向前建立胫骨隧道的全内PCL重建技术,无需定位器、倒打钻等特殊工具即可完成全内PCL重建手术,术中可获得良好的PCL足印区视野,胫骨隧道内口定位准确,有效避免了血管、神经损伤,操作方便,术后近期疗效良好。

  • 标签: 后交叉韧带 关节镜检查 创伤和损伤 胫骨隧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目前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疗效的方法有很多种,而医生总是习惯以客观指标为参考标准(比如膝关节活动度、影像学资料)来评价手术的成功与否,而很少从患者自身主观满意度出发来评估疗效。目的:分析影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主观满意度的可能因素。方法: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98例,男性58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为27.4岁,平均随访时间为17.5个月,随访调查所有患者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满意度,对可能影响的因素(包括年龄、随访时间、性别、患肢、心理素质、文化水平、经济状况、术后运动水平、术后膝关节IKDC评分)与患者主观满意度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其影响作用。结果与结论:(1)98例患者均获随访,72%的患者对手术愈表示满意,28%的患者表示不满意。(2)统计学分析发现,患者的心理素质、经济状况、术后运动水平和IKDC评分与患者的主观满意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结果提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大对医疗行业的投入,良好的术前沟通,心理辅导和合理的康复计划都可以提高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病人满意度 关节镜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满意度
  • 作者: 童晓1 陈佳2 次彩哲3 于铁强4 孙明宏5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21-08-03
  • 出处:《药物与人》 2021年第5期
  • 机构:1唐山市第二医院 关节三科 河北 唐山 063000;2河北省人民医院 骨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00;3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心内一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51;4唐山市第二医院 小儿骨科 河北 唐山 063000;5唐山市第二医院 关节三科 河北 唐山 063000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究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于治疗方式中各种交叉韧带保留型的有效运用。方法:我院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份在我院临床首次收治的进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84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治疗对象,对其采取电脑随机分组,针对不同组别分别采取不同治疗干预措施,分别将其设定为常规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每组拥有42例参与患者。针对相同干预时间,不同操作方式下,两组参与患者得到的最终治疗效果。结果:相同干预时间,不同操作方式下,不同组别得到的实际治疗效果均存在不同,可发现实验对照组参与患者所得到的实际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对照组得到的实际治疗效果,且上述差异均具有重要统计学事实意义(p

  • 标签: 后交叉韧带保留 治疗效果 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膝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膝交叉韧带撕脱骨折患者,采用空心拉力螺钉手术治疗,另外选取40例采用钢丝内固定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而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率差异显著(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86%;对照组优良率为74%,治疗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膝交叉韧带撕脱骨折临床效果确切,简单又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空心拉力螺钉 膝后交叉韧带 骨折
  • 简介:目的介绍关节镜下缝线加强固定治疗交叉韧带(PCL)损伤的方法,研究其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0月至2006年6月,对13例单纯PCL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缝线固定维持胫骨中立位,增加PCL的紧张度。采用IKDC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膝功能进行评估,通过KT-1000检查比较膝关节的后向松弛度。结果术后无伸膝受限,屈膝活动度120°~140°,平均128°。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5个月),最后随访时IKDC评分;A6例,B7例;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从术前的(67.4±3.3)分提高到随访结束时的(92.5±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37,P〈0.01)。屈膝90°位KT-1000检查,双侧胫骨结节后坠差异从术前的(8.1±1.7)mm减少到最后随访时的(2.0±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30,P〈0.01)。陈旧性损伤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7.5±3.1)分,最后随访时为(95.8±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6,P〈0.01)。12例患者恢复了原来的运动水平,1例较损伤前稍有降低。结论在关节镜下采用缝线加强固定治疗急性PCL中远部损伤,能取得良好效果;治疗陈旧性PCL部分损伤,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

  • 标签: 后交叉韧带 关节镜 缝线
  • 简介:背景:人工韧带因其不需牺牲自体组织、无潜在传染性疾病、重建韧带康复时间短等优点,自一面世始终受到到关注。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应用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从而在较大样本量的前提下评价并比较两种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在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康复等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进行文献初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维普期刊网(VIP)、Pubmed(medline),收集国内外关于应用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对照研究文献,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其中,试验组以LARS人工韧带为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对照组以自体腘绳肌腱为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结果与结论:共收集国内外5个临床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例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病例术后12个月以上Lysholm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病例术后Tegne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病例重建前交叉韧带kt-2000/1000测量差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析结果表明,与自体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相比,LARS人工韧带短期内的Lysholm评分更高,在更长时间内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kt-2000/1000测量差值上差异不明显。

  • 标签: 前交叉韧带重建 LARS人工韧带 自体腘绳肌腱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法治体系的持续完善以及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于损伤时司法中的民事问题与实物鉴定问题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对于受害者、加害者来说,其自身利益、人身损害赔偿等也与伤残鉴定意见密切相关。本文引入实例,主要对法医伤残鉴定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予以统计,以供参考。

  • 标签: 伤残鉴定 伤病关系 常见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节镜下交叉韧带修复术护理的配合要点。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行关节镜下交叉韧带修复术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数字随机方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分别采用常规术中护理配合和优化的护理配合。结果在手术时间以及术后Lysholm评分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关节镜下交叉韧带修复术的护理配合,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

  • 标签: 关节镜 后交叉韧带修复术 护理配合要点
  • 简介:摘要交叉韧带损伤是运动医学科较为常见的损伤之一,关节镜下行交叉韧带重建已成为治疗交叉韧带损伤的常规术式,术中胫骨隧道的位置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依据现有经胫骨交叉韧带重建时的胫骨隧道位置,从前内侧和前外侧隧道、胫骨隧道最大角和最优角隧道、解剖和非解剖隧道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后交叉韧带 膝关节 关节镜 胫骨隧道 隧道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重建围手术期护理中所发挥的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7 年 5 月 ~2019 年 6 月诊治的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 70 例作为护理对象,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 35 例和对照组 35 例,观察组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和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患者恢复总有效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数据对比有意义;观察组住院时间短, P<0.05 。 结论: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可提升膝关节稳定性,在围手术期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能提升疾病康复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应用。

  • 标签: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重建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评估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的交叉韧带(PCL)重建的技术和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16例(16膝)患者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PCL断裂。关节镜下对原PCL残端不做切除,采用自体四股胭绳肌腱两切口法,单束重建PCL,采用悬吊钢板和生物可吸收挤压螺钉解剖复位固定重建韧带。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4~14个月,平均(7.4±2.1)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61.3±8.7)分,提高至随访时的(91.7±6.3)分(P〈0.05)。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综合评定由术前异常(C级)9膝、显著异常(D级)7膝,改进为随访时正常(A级)11膝、接近正常(B级)5膝。16例患者均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的PCL重建术对关节内干扰小,可能有利于重建韧带血供和神经支配的重新获得,手术操作简捷,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膝关节 后交叉韧带 关节镜 四股胭绳肌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重建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78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39)。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加行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的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膝关节功能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少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膝关节 交叉韧带损伤 围手术期护理 膝关节功能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