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前路与一期前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L5∕S1结核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L5∕S1结核患者行手术治疗。男13例,女4例;年龄23~62岁,平均39岁。病程6~24个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7例(A组),前路病灶彻底清除、植骨加后路器械固定、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10例(B组),术后随访时间16~48个月,平均22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患者随访期间植骨融合时间,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和下腰痛JOA评分,比较组间差异。结果两组之间平均植骨融合时间,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和下腰痛JOA评分等指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4~7个月,平均6个月。8例神经根受压症状术后消失。结论单纯前路与一期前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L5∕S1结核均达到满意疗效。单纯前路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优于一期前后路手术。

  • 标签: 腰骶椎结核 前路手术 前后路手术 病灶清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以提高病员生存质量。方法通过对2011~2012年本院80岁以上老年脊柱结核患者中,采取手术治疗(A组,n=9例)与保守治疗(B组,n=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治疗前后脊髓神经功能分级(ASIA分级)及治疗后恢复速度(治疗1个月下床活动人数;治疗3个月下床活动人数;治疗3个月后血沉正常人数;治疗3个月后CRP正常人数)。结果术中及在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手术治疗组的VAS评分、脊髓神经功能分级及恢复速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完善的围手术期管理及合理的术式选择情况下,大于80岁的高龄脊柱结核患者仍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能有效的提高病员的生存质量及满意率。

  • 标签: 脊柱结核 手术治疗 高龄
  • 简介:目的观察前方经胸骨及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治疗对上胸椎结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的27例上胸椎(T1-4)结核患者。经胸骨入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手术14例(A组),采用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13例(B组),术后随访时间12~52个月,平均27个月。记录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评分(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SF-36量表的记分,比较组内和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ODI评分、VAS评分和SF-36量表的记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上述三项指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上胸椎结核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术后功能,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与两种手术方式无关。

  • 标签: 结核 脊柱 脊柱融合术 随访研究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报道一种新的经前路矫正少儿脊柱结核所致严重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运用前路后凸顶椎前移的方法治疗少儿脊柱结核伴后凸畸形5例,对比术前、术后影像学检查,了解矫形效果。结果5名患儿随访6~24个月,平均14.2个月;术前脊髓神经症状在术后一段时间均完全消失,无医源性脊髓神经并发症发生。后凸角度﹙Cobb角﹚由术前32~55°平均42.2°,改善为术后5~26°平均12.8°;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植骨融合。初期治疗效果较满意。结论前路后凸顶椎前移法是矫正少儿脊柱结核所致非僵硬严重后凸畸形可选择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脊柱结核 后凸畸形 顶椎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