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无损伤微量体液电导传感,可接触人体,使电导仪能直接测量人体所分泌的微量液体的电导值。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影响传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在通过对传感选用不同的电极材料、探头形状、电极间距等所做的对比实验后,提出了具有较高稳定性的实用传感模型。

  • 标签: 体液 电导测量 传感器
  • 简介:设计一种专门用于监控测量脑脊液、手术伤口的渗出液流速和流量的传感。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采用低频方波励磁方式和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选出一种最优方案并进行试验验证。样机的测量精度、重复误差等均能满足要求。样机质量稳定,性能能够满足临床对人体体液引流过程的监控需求,为患者术后的护理提供了一种安全、方便的监护手段。

  • 标签: 传感器 滤波器 低频方波励磁、单片机 负压引流术
  • 简介:为解决人口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老人跌倒事件频发,减轻跌倒等异常状态对老年人的伤害,研发了一种基于惯性传感的穿戴式姿态监测装置。该装置基于姿态解算特性,通过采集三轴加速度计、三轴陀螺仪和三轴磁力计的数据,以多种运动特征为依据进行姿态判别,不仅可以检测跌倒状态,还可对老年人的日常姿态及位置信息进行连续监测并进行步数统计,利用GPRS网络向服务上报数据。装置中加入了语音推送功能,可对服务端推送的天气信息、问候信息等进行语音播报。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对佩戴者的姿态及位置信息进行连续监测,当出现跌倒等异常状态时,可实现实时报警及对事故发生地的准确定位,姿态识别的准确率不低于98%。

  • 标签: 跌倒检测 姿态解算 姿态识别算法 惯性传感器 穿戴式测量 远程监测
  • 简介:一种针型氧分压(Po_2)传感,外形、体积与传统中医针灸针相同(Φ0.33mm)。其线性范围为0.05~20KPa,响应时间小于2min,分辨率为0.1KPa,测量误差小于0.2KPa。在体内准确、快速、方便地测定被测对象的氧分压值,具有耐提插捻转的优点。

  • 标签: 传感针 氧分压
  • 简介:对真实人体边界模型的电阻抗断层成像进行实现,研究其成像特点。提取CT(computerizedtomography)图片中先验信息,得到基于真实人体轮廓外形的模型,利用等位线反投影算法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可以较好地反映多种不同扰动的变化,具有一定程度的目标分辨率和识别率,并可以对扰动目标实现较好的定位。说明基于真实人体边界模型的电阻抗断层成像实现是可行的,结果是可靠的,这种重构模型使得重构结果更趋近于真实人体情况,为临床研究做出初步尝试。

  • 标签: 电阻抗断层成像 图像处理 重构算法 先验信息 重构模型
  • 简介:据StableyDR2011年12月1日(NatMethods,2011Oct30.doi:10.1038/nmeth.1747)报道,美国埃默里大学开发出一种使加在细胞表面的力"可视化"的新方法,让人们能实时且详细地直接"看到"这些力。

  • 标签: 细胞表面 力学研究 传感 荧光 OCT 可视化
  • 简介:近年来,电阻抗技术在临床医学检验中所发挥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对电阻抗技术做了简单介绍,对其应用于临床检验中的几大项目,如细胞计数与分类、微生物鉴定等方面做了综述。电阻抗技术较其他传统检验方法具有高灵敏性、操作简便、快速等明显优势,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电阻抗技术 临床检验医学 细胞计数 微生物鉴定
  • 简介:开发了一种利用尿压传感实现的新型导尿装置。该装置用于因各种原因不能正常排尿而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装置借助压力传感和电子控制,实现日常医用导尿管的自动通断。对于临床上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它既可以有效地保证膀胱的舒缩功能,促进膀胱机能的保持与尽快恢复,又能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 标签: 排尿装置 自动控制 压力传感 留置导尿术 尿管
  • 简介:目的研究人体乳腺癌及其周围组织的电阻抗频谱特性,探究我国妇女乳腺组织电阻抗频谱特性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英国Solartron公司1255B型频率响应分析仪,在1Hz—1MHz频率范围内用四电极法离体测量组织电阻抗频谱特性。将每个测量标本做成病理切片用于观察比较。结果从测量数据看,乳腺癌与其周同组织电阻抗频谱特性差异显著,脂肪组织的电阻率最高,乳腺癌次之,腺体组织最低,而脂肪组织的特征频率最低.腺体组织次之.乳腺癌最高。从病理学分析看,乳腺组织病理状态不同则其电阻抗特性也存在差别。结论人体乳腺癌及其周围组织的电阻抗特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发现测量样本的病理状态不同,其电阻抗特性不同。

  • 标签: 电阻抗频谱测量 乳腺癌 电阻抗特性 病理状态
  • 简介:为了消除电化学PCR系统检测中不同温度对检测电流信号的影响,我们提出了对改进计时电流法电流峰值信号实时校正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改进计时电流法数值解方程基础上,建立了电流峰值与温度的数值模型,并结合PCR温度控制规律,对不同浓度下电活性物质的峰值信号进行实时校正。结果表明,校正后电流峰值随浓度变化的曲线可直观显示,且两者的比例关系验证了校正方法的准确性。更多还原

  • 标签: 电化学检测 改进计时电流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 试剂温度 峰值电流
  • 简介:目的探讨弹性钛制髓内针在儿童四肢长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不同类型的四肢长骨骨折患儿,年龄2~12岁。上肢骨折18例(包括尺桡骨骨折15例,桡骨颈骨折3例,肱骨干骨折1例),下肢骨折82例(包括股骨干骨折64例,胫骨干骨折18例)。采用弹性钛制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2~24个月,100例中,优93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8%,髋、膝、踝关节功能全部恢复,无畸形愈合及断针。结论弹性钛制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折,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操作方便、固定牢固、愈合快、取出简便等优点,临床应用疗效确切。

  • 标签: 弹性钛制髓内针 儿童 四肢长骨骨折
  • 简介:合成了一种新的原位凝胶化的温度敏感型聚合物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甲基丙烯酸丁酯)(聚(NIP-co-BMA)),通过改变两种单体的投料比,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相变温度的可原位凝胶化的聚合物。用FTIR和1H-NMR对单体及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NIP的合成及其提纯的影响因素;讨论了聚合条件对聚合物的特性粘数和分子量及相转变温度LCST和相变时间的影响;研究了外加盐浓度对聚合物的相变温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提高,聚合物的相变温度逐渐降低。利用聚合物的温度响应性,应用微导管介入技术,控制聚合物溶液在肿瘤部位沉淀,堵塞血管,切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而枯死,达到栓塞治疗动脉瘤的目的。

  • 标签: 原位凝胶化 温度敏感型聚合物 非粘附性液体栓塞材料 N-异丙基丙烯酰胺 甲基丙烯酸丁酯
  • 简介:研究一种新型可植入式磁悬浮离心血泵的温度场情况。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设计一种磁悬浮离心血泵,对血泵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后导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中进行温度场分析。结果表明:在标准负荷下电机约在开始运转后250s达到热平衡。血泵温升最高处为电机绕组,最高温度38.4℃,其次为铁心部分温度为38.3℃。血泵整体温升均不超过2℃。在设定的最大运转负荷状态下电机也在250s达到热平衡。温升最高处仍为电机绕组,局部最高温度为39.963℃。与血液相接触的泵壳最高温度为39.3℃。血泵在标准负荷下温升符合要求。在最大负荷状态下电机绕组与铁芯温升超过要求,但可以通过减少电机产热,改良为上下双电机及增加上泵壳下血流量来减少局部过热问题。

  • 标签: 心室辅助装置 磁悬浮 温度场分析 心力衰竭 离心泵
  • 简介:目的探讨用国产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国产骨水泥(PMMA)预先常温和4℃冰箱贮藏调配时取出,常温下按粉剂(g):单体(m1):造影剂(ml)为2:1:1;3:2:1;1:1:1比例配制分组,共6组.自2002年6月~2003年8月采用国产PMMA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疼痛性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9例57椎,疼痛性椎体转移瘤2例6椎,共31例63椎.手术在C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经单或双侧椎弓根穿入骨穿针,国产PMMA按上述分组比例配制后注入伤病椎体内,同时分别测定各组的物料状态时期的时间及产热温度,观察患者在PMMA注入时的疼痛情况及术中、术后症状改善和功能恢复情况;腰背痛按Dennis分级评估.结果3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PMMA外漏压迫脊髓、神经根及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术毕10%患者即觉疼痛消失,90%患者疼痛大部分缓解,于术后24~48小时全部患者完全缓解.腰背痛由术前P5改善为术后P1,跟踪拍X光线片显示术后的椎体高度无再丢失,局部转移瘤无复发.2例术后发现少量PMMA进入静脉中,未出现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结论国产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是安全可行的,常温下按粉剂(g):单体(ml):造影剂(ml)为3:2:1比例配制组成的物料状态时期最适宜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实用性强、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国产骨水泥 骨症疏松 椎体肿瘤 椎体骨折
  • 简介:目的针对医院医疗器械种类繁多、技术高精尖且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提升缓慢、维修效率低等问题,建立基于浏览/服务(B/S)架构下的维修模式。方法建立一种基于B/S架构下的维修数据信息系统,由服务/浏览两部分组成。结果数据库信息系统优化了维修流程,加快了技术人员业务水平提升。结论该模式能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

  • 标签: B/S 医疗器械 日常维修 工作模式 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