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醇胺乳膏湿敷创伤性伤口的减痛效果。方法以2015年2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74例创伤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37例,分别采用藻酸盐敷料为主的湿性治疗以及醇胺乳膏湿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日常疼痛水平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揭除敷料疼痛、覆盖敷料疼痛、愈合时间、敷料更换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慢性伤口发生率0.00%,对照组2.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醇胺乳膏湿敷治疗创伤性伤口,可减轻换药疼痛,加速伤口愈合。

  • 标签: 伤口 湿敷 疼痛 三乙醇胺乳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7.5%高渗盐水和6%羟乙基淀粉对于腹部大手术以后液体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部大手术患者118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实验组患者在手术中注射7.5%高渗盐水和6%羟乙基淀粉,对照组患者单纯的注射7.5%高渗盐水,观察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尿量,生命体征变化和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尿量较对照组患者多,输液量要少于对照组患者,并且术后并发症出现也要少于对照组。结论7.5%高渗盐水和6%羟乙基淀粉联合注入在腹部大手术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其利尿效果好,减少输液量,尽早纠正液体平衡,并且术后并发症少,治疗安全性高,可以在腹部大手术治疗中应用。

  • 标签: 7.5%高渗盐水 6%羟乙基淀粉 腹部大手术 液体平衡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泮托拉唑、吗丁啉、碳酸镁联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泮托拉唑联合吗丁啉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还接受碳酸镁联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症状消失时间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82.0%。经分析,具统计学意义(χ2=6.82,P=0.01)。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26.0%。经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7,P=0.00)。试验组症状消失时间为(4.7±1.6)天,对照组为(6.8±1.7)天。经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t=6.36,P=0.00)。结论泮托拉唑、吗丁啉、碳酸镁联治疗可更加有效缓解症状,加快症状消失时间,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标签: 泮托拉唑 吗丁啉 铝碳酸镁 慢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的创伤病人的液体复苏至今仍有争议,羟乙基淀粉(HES)是一种在临床中常用于创伤病人的复苏液体,最近研究表明有潜在的肾毒性,因此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HES130/0.4对长期创伤病人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从2012年至2014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18例创伤患者,AKI根据RIFLE标准,通过比较创伤病人第一个24小时接受大于1500ml羟乙基淀粉和小于1500ml羟乙基淀粉两组AKI的发生率及RRT的使用几率。结果最终纳入了118例患者,尽管高剂量组有着更高的创伤评分,但是两组之间的AKI发生几率及RRT使用率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KI发生率升高及RRT与创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超过或小于1500mlHES(130/0.4)并无相关性。

  • 标签: 羟乙基淀粉 早期创伤患者 急性肾功能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羟乙基淀粉130/0.4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及羟乙基淀粉130/0.4,2周及1个月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在NIHSS量表得分方面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观察组2周后得分为8.56±4.04,1月后得分为5.16±3.24。对照组2周后得分为12.26±4.221月后得分为9.46±3.72。前者明显优于后者,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和羟乙基淀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具有疗效肯定、安全、副作用少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研究。

  • 标签: 进展型脑梗死 低分子肝素钙 羟乙基淀粉130/0.4 联合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中输入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择期老年手术病人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前肾功能正常,预计术中失血量在400~600ml,有必要采用胶体溶液进行扩容治疗的择期老年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万汶组(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H组输入20mL/kg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进行快速扩容,使血容量增加约20%,C组术中只输入乳酸林格氏液,以维持循环稳定。测定手术前(T0)、术后第1天(T1)、术后第2天(T2)、术后第3天(T3)时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mALB、血清CysC、尿β2-MG及尿晶体渗透压等指标。结果两组各时点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mALB,血清CysC,尿β2-MG,尿晶体渗透压均在正常范围内,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T1、T2、T3时两组血清CysC均高于T0,但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且仍在正常值范围内。以上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输入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行高容量血液稀释对于术前肾功能检查正常的老年手术病人肾功能无影响,对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有着积极作用。可安全用于围手术期的扩容治疗,是一种简单可行、安全有效的血液保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容量血液稀释 老年人 肾功能试验 血清CysC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200/0.5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不同血型的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妇科手术患者60例,按血型分为O型组(O组)、A型组(A组)、B型组(B组)、AB型组(AB组)。全麻诱导后快速输注6%羟乙基淀粉200/0.520ml/kg。术中连续监测MAP、HR和尿量;分别于AHH前(T0)、AHH后20min(T1)、40min(T2)、80min(T3)采集静脉血进行凝血活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Willebrand因子(vWF)、Ⅷ因子活动度(FⅧC)、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和血栓弹力描记图(TEG)的测定。结果四组患者AHH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T1、T2时O组APTT均长于A、B、AB组(P<0.05)。T1~T3时四组vWF、FⅧC、FIB、GpⅡb/Ⅲa均明显低于T0时(P<0.01);T1、T2时O组患者vWF、FⅧC和GpⅡb/Ⅲa活性显著低于A、B、AB组(P<0.01)。四组患者TGE的凝血时间(K)和反应时间(R)均有轻微延长,T1~T3时O组±角小于A、B、AB组,但四组a角都在正常范围。结论6%羟乙基淀粉200/0.5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O型血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大于其他血型组。

  • 标签: 6%羟乙基淀粉200/0.5 血液稀释 ABO 血型系统 凝血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将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制备成亚微乳(SN38-SME),并对其性质进行体外表征。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SN38-SME,并采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考察亚微乳的形态,葡聚糖凝胶柱法测量包封率、载药量。结果SN38-SME呈类球形,粒径在100-200nm,稳定性好,包封率、载药量较高。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SN38-SME,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标签: 7-乙基-10-羟基喜树碱 亚微乳 制备 表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硫糖、法莫替丁联合应用于急性胃炎患者治疗活动中的疗效以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急性胃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硫糖+法莫替丁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而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法莫替丁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以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各项指标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由此可以看出,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患者在硫糖+法莫替丁治疗方案背景下,其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各项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由此可见,硫糖+法莫替丁治疗方案值得在相关临床活动中应用与推广,从而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 标签: 硫糖铝 法莫替丁 治疗方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对照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沙莫替丁联合硫糖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100例急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沙莫替丁单独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沙莫替丁联合硫糖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沙莫替丁联合硫糖对急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 标签: 沙莫替丁 硫糖铝 急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法莫替丁联合硫糖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接受诊治的83例急性胃炎患者作为探讨对象,根据其接受的用药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单纯采用法莫替丁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析法莫替丁+硫糖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用药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57%,2组疗效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2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法莫替丁联合硫糖治疗急性胃炎,临床疗效明显,能够减少患者复发率,用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法莫替丁 硫糖铝 急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性胃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硫糖以及法莫替丁,探究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2015年8月到2017年8月收治的急性胃炎患者共12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法莫替丁40毫克进行静脉滴注,而在观察组中,则联合硫糖以及法莫替丁对患者进行治疗,最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为66.6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为83.33%,两组患者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用法莫替丁,在急性胃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硫糖以及法莫替丁,其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值得广泛应用并推广。

  • 标签: 硫糖铝 法莫替丁 急性胃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了解许昌市面制食品中污染情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辖区部分市售面制食品进行抽样检测,检测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T5009.182—2003执行,即铬天青S比色法;卫生学评价按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100mg/kg进行制定。结果共检测样品72份,合格47份,合格率为65.3%,其中油条合格率最低,仅为37.5%。结论本市辖区内面制食品中含量超标严重,源于食品加工过程中含添加剂的过程使用有关,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 标签: 面制食品 污染 限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硫糖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胃炎患者8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硫糖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实验组,仅以法莫替丁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97.7%)高于对照组(86.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硫糖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急性胃炎,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 标签: 硫糖铝 法莫替丁 急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胃炎患者予以硫糖联合法莫替丁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48例急性胃炎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均为2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法莫替丁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予以硫糖联合法莫替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1%,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7%。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了20.83%,而联合组的不良反应率则为8.33%,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胃炎患者予以硫糖联合法莫替丁进行治疗比单纯使用法莫替丁的效果更加良好,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且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胃炎 硫糖铝 法莫替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碳酸镁对胆汁返流性胃炎上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28例胆汁返流性胃炎分成两组,(n=64)对照组服用多潘立酮,(n=64)治疗组同时服用多潘立酮和碳酸镁,在经过四周的治疗后观察其症状变化。结果经治疗,两组的症状有效率和胃镜下胃黏膜炎症好转总有效率分别为76.7%、94.1%、和66.7%、91.2%(P<0.01),均无不良反应。结论碳酸镁作为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有效药物,它可结合胃内胆汁,对胃镜下胃黏膜炎症和胆汁返流性胃炎各项症状起到缓解作用,并且均没有不良反应。

  • 标签: 胆汁返流 胃炎 多潘立酮 铝碳酸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胃溃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各50例。其中乙组的50例患者采用常规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而甲组的50例患者在乙组的基础上联合碳酸镁治疗,比较甲组与乙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乙组的86.00%,差异显著(P<0.05)。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两周治疗以后,甲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乙组患者(P<0.05)。结论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胃溃疡 奥美拉唑 铝碳酸镁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盐酸小檗碱联合磷酸凝胶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从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所有收治的小儿急性肠炎患儿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96例患儿作为本次试验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盐酸小檗碱联合磷酸凝胶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腹泻缓解时以及大便常规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小儿急性肠炎患儿实施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盐酸小檗碱联合磷酸凝胶灌肠治疗,能够加快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和缓解时间,有效的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降低和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评分。

  • 标签: 盐酸小檗碱 磷酸铝凝胶 小儿急性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奥美拉唑+碳酸镁治疗和控制胃溃疡合并胃出血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胃溃疡合并胃出血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施予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施予奥美拉唑+碳酸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症状积分、症状改善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总有效率等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采用奥美拉唑+碳酸镁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奥美拉唑 铝碳酸镁 胃溃疡合并胃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