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交通微小动脉瘤(≤3.0mm)介入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0月我科室收治的前交通微小动脉瘤患者11例,其中1例宽颈动脉瘤行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其余均行单纯弹簧圈栓塞。结果10例患者中弹簧圈成功栓塞,且术中均未发生破裂,造影均证实达到致密填塞;术后复查CT示颅内无血肿,5~14天出院,出院时GOS评分5分9例,4分1例。3~6月后,6名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均显示填塞满意,无造影剂在瘤腔内显影。1例患者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术后昏迷,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随访患者出院后数日死亡。治疗有效率达91%。结论术前评估充分,术中操作精细,灵活应用各种栓塞手术技巧,选用适合的栓塞材料,可以明显降低栓塞手术风险,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微小动脉瘤 介入栓塞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交通事故创伤院前急救护理要点以及措施。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抽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交通事故创伤伤员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伤员临床资料,总结分析院前急救护理要点和措施。结果通过院前及时且积极地急救,有94例伤员急救成功,2例于事故现场死亡,有4例伤员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通过本次结果的分析可知,在交通事故创伤院前急救护理中,对伤员伤情进行合理地评估,加强保温、呼吸支持、转送过程中监护以及循环支持等,是急救成功的重中之重。

  • 标签: 急救 交通事故 护理 创伤 院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合并交通支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接收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6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抽剥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合并交通支结扎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复发率比较,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合并交通支结扎对大隐静脉曲张进行治疗,安全性高,且治疗时间短,预后理想,值得普及。

  • 标签: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交通支结扎 大隐静脉曲张 效果研
  • 简介:摘要目的是进一步掌握优质护理和手术室病人交叉感染交叉感染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优质护理工作是否能够有效控制医院中手术病人的交叉感染的几率。方法是对本院手术室手术病人作为样本库,加以对比研究其中100名进行了优质护理处理,作为对比的另100名无差异病人只是进行了传统护理,没有进行优质护理。结果是进行优质护理的病人交叉感染为3人,进行传统护理的病人交叉感染为9人。结论是优质护理将有效控制病人之间交叉感染的几率。

  • 标签: 优质护理 控制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作为早期职工医疗制度改革“两江试点”之一的镇江市,地处江南,历史悠久,环境优美。该市推行的部分疾病按病种付费的结算办法,有利于医保基金预算的执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疗机构规范治疗与管理。笔者经引用该市某院2012-2013年单病种病人结算数据并经统计分析后发现,部分病种仍存在定额标准过低、调整不及时及控制不力的现象存在,为此应从医保基金筹集、结算及控制方面下手,持续改进以实现政府、医疗机构及患者之间的共赢。

  • 标签: 单病种 定额标准 医疗机构
  • 简介:摘要医院为了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在筹集和使用资金过程中,会产生相应资金成本。本文从医院资金成本的构成、控制途径及注意问题等方面谈了几点粗浅的看法。

  • 标签: 资金成本 控制 途径
  • 简介:摘要CT检查是现代医学中比较常见的疾病诊断手段,由于其具有诊断时间快、准确率高的优势,在临床中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但是,与此同时,CT检查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对于人体健康将会产生非常大的危害。因此,当前形势下,如何在CT检查中实现对于辐射危害的有效控制,是很多人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对于CT检查的辐射危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辐射控制建议。

  • 标签: CT检查 辐射危害 辐射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食品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食品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因素。食品检验包括多方面的内容,食品抽取、食品配置、仪器配置、检查方法制定、实验条件等都是食品检验中的关键因素,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食品结果不准确,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就我国来说,当前在食品安全上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就影响食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

  • 标签: 食品检验 准确性 控制因素 食品安全
  • 简介:摘要随着医院现代化的发展和医疗措施上侵袭性诊疗手段、激素、化学方法、放射治疗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国内外院内感染发生率均呈明显上升。本文分析了医院内感染控制中儿科病房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管理对策。强调必须重视加强对儿科病房管理,将各项控感制度、措施切实落到实处并持续改进,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医院内感染管理控制

  • 标签: 儿科管理 院感控制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从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全面的检验质量控制,在检验质量上有显著提高,对于各科室医生的诊断和治疗都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使医院的检验和诊疗都得到了患者的认可。结论加强对临床检验质量的控制对于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临床检验 质量控制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控制措施。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多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多重耐药菌的情况,比较近两年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与感染部位。结果研究分析结果发现,2013年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17.7%,2014年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12.5%,其中MRSA与CR-AB感染率明显降低,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呼吸道感染明显多于其他部位,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患者住院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加强耐药菌的监测与消毒隔离,同时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与手卫生消毒,正确使用抗生素等多种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发生概率。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感染 临床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于提高检验准确性的意义,并寻找可靠的途径和方法实现血液样本的质量控制。方法以2012年参加体检的50名检验结果失真的患者的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即刻重新抽取血液样本进行再次检验,对两次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造成检验结果失真的原因并探讨血液样本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结果分析后发现检验结果失真样本中因质量控制不严格造成的占80%以上,造成检验结果失真的因素主要包括意图差异、患者因素、采血不当、保存不当、运送不当。结论样本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血液样本分析前,需要对样本的质量予以严格的控制

  • 标签: 血液样本 分析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手术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确保手术安全。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11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管理,不对患者实施手术室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管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发生切口感染的人数为1例,占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例,占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手术室感染管理,能有效保证医院感染的控制,提高手术室的环境,确保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强化管理 手术室 医院感染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手足口病是婴幼儿中的常见流行性疾病,主要为肠道病毒所引发,其感染暴发情况在全球范围内均不容忽视,由于手足口病毒不断发生变化,其发病率与治疗预后效果均需给予严密的重视程度。笔者通过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并探讨临床有效改善措施,旨在为临床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性建议。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成分不同的化学药品,其作用、特性等也不尽相同,如果在生产、包装以及保存等过程中,因为外界因素而使其质量受到影响,那么患者在服药后很可能产生副作用,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本文分析了化学药品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及控制要点。

  • 标签: 化学药品 质量控制方法 基本要求 控制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键点控制与危害分析在免疫规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关键点控制与危害分析原理分析免疫规划中的关键控制点,建立与每个关键控制点匹配的预防措施。结果我镇预防接种工作关键控制点包括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的宣传、加强本底资料的收集、加强接种门诊建设,建立良好的操作规范、疫苗安全管理、与受种者沟通、加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通过采取以上关键措施,规范预防接种,使预防接种中的危害降至可接受水平从而达到安全接种的目的。结论有效的监控体系是保证免疫接种安全有效的良好措施。

  • 标签: 免疫计划 关键点控制 危害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传播方式和特征,探讨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方法和策略。方法对我科2014年3月20日—2015年6月1日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个月期间,通过严密的消毒隔离措施,我科多重耐药菌占院内感染比例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交叉感染。结论通过加强隔离措施,切断传染途径,有效减少ICU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院内感染现象,可预防多重耐药菌的交叉感染。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