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血液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接诊的110例血液透析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所有患者的用药情况、化验结果及钙磷代谢情况,且对钙磷代谢紊乱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本组110例患者的血鳞达标率为(32.73%),高磷血症者发生率显著高于DOPPS4数据(P<0.05)。血钙达标率为(42.73%),低钙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DOPPS4数据(P<0.05)。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达标率为(34.55%),低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发生率显著高于DOPPS4数据(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血透前血尿素水平、血透时间等因素均为高鳞血症的高度危险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易出现钙鳞代谢紊乱情况,发生原因主要与药物、饮食及透析等方面有关。

  • 标签: 血液透析 钙磷代谢紊乱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脂水平的比较分析,为预防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将本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确诊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为60例来院健康体检者。分别测定两组对象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糖(GLU)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糖尿病组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C、LDL-C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HDL-C水平则略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着明显的脂类代谢紊乱,而血脂异常与其慢性并发症密切相关,所以应该对糖尿病血脂异常给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糖尿病 高脂血症 心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有效分析高血压并代谢紊乱对患者心肾血管产生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我中心门诊部2011年2月~2013年2月接诊的4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单纯性高血压3例,并血脂紊乱与并糖尿病各4例,并腹型肥胖3例,并代谢综合征29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管、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检查,并利用免疫比浊法对患者的白蛋白尿情况进行分析以评估其心肾血管的情况。结果高血压并腹型肥胖患者左室质量与指数情况明显较高,而高血压并糖尿病与并MS患者中出现颈动脉斑块的机率也显著高于其他组,且MAU阳性率与其它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有90%以上的高血压给患者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代谢紊乱,且合并腹型肥胖患者可能会加重其左室肥厚,而并糖尿病与Ms的患者则可能加重对其大血管与微血管的损害,因此,纠正高血压患者的代谢紊乱现象具有重大的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代谢紊乱 心肾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的镁代谢紊乱的原因及机制。方法收集糖尿病患者共120例,并根据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率将患者分为临床肾病组(A组)、肾病初期组(B组)以及正常尿蛋白组(C组),并选择同期于我院门诊的正常人40名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测定并对比分析各组的尿镁及血清镁。结果B、C组的血镁水平降低,A组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A、B、D三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A、B、C组的尿镁水平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A、B、D三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以及高血糖等可能是导致糖尿病患者镁代谢紊乱的原因,而肾排泄镁量减少则是导致高血镁症的主要原因。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镁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代谢紊乱对心肾血管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20例高血压患者,对比不同代谢状况患者心脏结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状况(免疫比浊法检测微量蛋白)。结果FPG、年龄等独立因素会引发MAU(P<0.05);收缩压、WC等独立因素会引发LVH(P<0.05);WC、SBP及年龄因素都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直接相关(P<0.05)。合并MS以及腹型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在左室指数、质量方面有明显变化(P<0.05);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有更高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MAU阳性率(P<0.05)。结论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同时存在不同类型和程度的代谢紊乱,合并糖尿病、MS者微血管和血管易受损,合并腹型肥胖者左心室肥厚易发,康复治疗中应针对性防控上述心肾血管问题。

  • 标签: 高血压 代谢紊乱 心肾血管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代谢紊乱对患者心肾血管的影响。方法选取1300例高血压患者,分析患者的病情以及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功能、血管、心脏结构进行检查,对患者的蛋白尿进行分析,通过免疫比浊法进行患者的心肾血管评估。结果高血压合并腹型肥胖患者在左室质量和指数明显要高于其他高血压患者,与其他组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以及高血压合并MS患者在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和MAU阳性率存在一定的优势,与其他组别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中,有超过90%的患者出现代谢紊乱的症状,合并腹型肥胖对左心室肥厚影响严重,合并MS、糖尿病对血管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害,需及时就医,做好防范措施。

  • 标签: 高血压 代谢紊乱 心肾血管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膳食纤维(dietaryfiber,DF)对脂代谢紊乱小鼠的作用。方法48只雄性C57BL/6J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燕麦DF组和全小麦DF组,以相应饲料连续喂养24周,测定各组小鼠体重、摄食量、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以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等指标,同时进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燕麦DF和全小麦DF降低了脂代谢紊乱小鼠的体重、血清TC、FFAs和TNFα水平以及肝匀浆TG水平,燕麦DF降低了血糖水平。两组干预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结论DF对高脂高胆固醇饲料诱导的脂代谢紊乱小鼠的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燕麦DF对总胆固醇和血糖的作用优与全小麦DF,全小麦DF对甘油三酯的作用优于燕麦DF。

  • 标签: 膳食纤维 脂代谢紊乱 血脂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钙磷代谢紊乱与PTH对透析患者死亡率的影响,制定相对应的治疗措施。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100例合并钙磷代谢紊乱和PTH的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浆磷每升高1mg/dL,每年死亡率增加4%;血钙每升高1mg/dL,每年死亡率增加16%;PTH的水平大于600pg/mL时,死亡率就会明显增加,当大于900pg/mL时,死亡率就会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8%。结论分析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PTH与死亡率,采取持续监测和个体化治疗,调节钙磷和PTH水平达目标范围内是减少骨病、血管钙化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透析患者 钙磷代谢紊乱 PTH 死亡率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脂平汤颗粒冲服治疗2型糖尿病并血脂代谢紊乱患者的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T2DM并血脂代谢紊乱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2例)与研究组(58例),前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后者予以糖脂平汤颗粒冲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HbA1c与AIP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6.55%比对照组57.14%高(P<0.05)。结论T2DM并血脂代谢紊乱患者行糖脂平汤颗粒冲服治疗取得显著效果,可有效降低其AIP,值得推广。

  • 标签: 糖脂平汤颗粒 血脂代谢紊乱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脂质代谢紊乱与心脑血管事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身体健康的46例体检人员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载蛋白(APOB)的指标,同时观察两组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情况。结果MHD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与健康人群相比表现在TG、TC、LDL和APOB的显著升高上,同时MHD患者中合并心脑血管事件的患者其血脂水平也较非心脑血管组高,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的血液透析会导致患者体内蛋白质流失,出现营养不良继而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心脑血管的发生率也会随血液透析时长升高。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脂质代谢 心脑血管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到我院治疗的8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服用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疗程3个月。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血压、血糖、空腹胰岛素、TG、TC、LDL-C等指标的降低效果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具有较好的降压、降糖效果,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脂代谢紊乱状态。

  • 标签: 替米沙坦 糖尿病 高血压 脂代谢紊乱
  • 简介:摘要将腺苷通过乙酰化反应制备得到乙酰腺嘌呤,然后再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直接制备得到腺嘌呤,工艺简便易行,收率高,是适用工业化生产的

  • 标签: 腺苷 腺嘌呤 乙酰化 水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儿童咬合紊乱进行早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儿童咬合紊乱患者,根据患者具体表现给予针对性治疗,观察矫治效果。结果所研究的50例患者矫治后,前牙反牙合、后牙反牙合现象、牙列拥挤现象均得到矫治,缺牙间隙得到保持,3例患者有轻度牙列拥挤,患儿的吸光度值和咀嚼值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儿童咬合紊乱进行及早纠正,效果较好,同时应重视咬合紊乱的预防,从而保证患儿的颌骨正常发育。

  • 标签: 早期矫治 儿童期咬合紊乱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以壳聚糖为载体,腺嘌呤为模型药物,制备纳米粒,分析其理化性质及其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离子凝集法制备壳聚糖空白纳米粒,测定其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制备壳聚糖载腺嘌呤纳米粒,用紫外可见光光度法测定腺嘌呤的偶联率,并计算载药纳米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MTT法检测载药纳米粒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结果在壳聚糖空白纳米粒制作过程中,壳聚糖和TPP的浓度、温度、搅拌速率等对粒径大小产生一定的影响,经过实验得出在Ade=5mg/ml,TPP=8mg/ml,反应体系PH=5.5,温度为25℃,转速500r/min时,制备的壳聚糖载腺嘌呤纳米粒最佳,纳米粒粒径约为177.6nm,粒径较小,分散均一,Zeta电位为27.4mV,载药纳米粒稳定。在药物浓度达到10mg/ml时对肿瘤细胞HepG2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以腺嘌呤作为药物模型,壳聚糖作为载体,三聚磷酸钠为阴离子,利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可成功制备壳聚糖载腺嘌呤纳米粒。MTT实验结果表明,腺嘌呤壳聚糖纳米粒对肿瘤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壳聚糖 腺嘌呤 纳米粒 抗肿瘤
  • 简介:摘要月经紊乱是常见的月经疾病,它是由女性体内的内分泌失调所致,严重的月经紊乱会引发多种疾病的发生,甚至会引起不孕,月经周期的紊乱不仅仅会使女性的皮肤变差影响外观更为重要的是月经紊乱会使女性的生理功能受到一定的损伤。月经紊乱是困扰着很多女性的一种常见妇科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将严重威胁到女性的健康,影响女性的正常工作、生活等。所以女性要改变自己的健康状况就要正确的看待自己的问题,要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对于女性的月经紊乱是一个病程较长的疾病,它的治疗应该以调理为主,固然中医的治本作用更加值得应用。本文阐述女性月经紊乱的原因与中医如何对该疾病的调理治疗,然后总结中医在治疗妇女月经紊乱的好处。

  • 标签: 中医 月经紊乱 治疗与好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痛风稳定期患者采取苯溴马隆+别嘌呤醇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36例痛风稳定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8例。对照组采取单一的别嘌呤醇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苯溴马隆进行联合治疗,收集各组资料,并且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血尿酸检测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5例(95.59%)显著高于对照组56例(82.35%),实验组血尿酸水平(305.75±30.54)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351.78±34.36)μmol/L,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痛风稳定期采取苯溴马隆+别嘌呤醇进行联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血尿酸水平,治疗具有有效性。

  • 标签: 苯溴马隆 别嘌呤醇 痛风 稳定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癀片结合别嘌呤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分组临床对照治疗的方法,治疗组采用新癀片+别嘌呤醇,共30病例,对照组采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传统药物秋水仙碱,共30病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86.7%;结论新癀片+别嘌呤醇能显著减轻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并降低患者的尿酸水平,其效果比秋水仙碱好。

  • 标签: 新癀片 别嘌呤醇 痛风性关节炎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