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夹层技术充填深层楔状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深层楔状缺损患者100例共251颗患牙,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即夹层技术组)50例124颗患牙,采用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对照组50例127颗患牙,仅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两年复诊,对比修复疗效。结果研究组成功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86.6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层技术用于修复深层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楔状缺损 光固化氢氧化钙 光固化复合树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胸腹痛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到2014年12月间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具备胸腹痛特征将其分为三组,典型胸腹痛组、不典型胸腹痛组和无胸腹痛组分别有74例、26例和20例,分别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初步诊断正确率。结果本文120例患者中,经综合性初步诊断后,正确诊断95例,正确拟诊率为79.2%。其中,典型胸腹痛组、不典型胸腹痛组和无胸腹痛组的正确拟诊率分别为89.2%、69.2%和55.0%,有典型胸腹痛组显著高于不典型胸腹痛组,高于无胸腹痛组的规律,每两组之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中,胸腹痛症状可以和常规查体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腹X线平片等联合应用,提高患者的正确拟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腹痛 主动脉夹层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0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取的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病人68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率值、收缩压值、舒张压值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氧分压值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评分、VAS评分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P<0.05)。结论在主动脉夹层患者护理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地控制AD病情,确保治疗安全。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护理安全管理 HAMA VA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CTA扫描方法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医院2015年4月到2016年5月期间诊治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中抽取50例作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使用原始数据进行图像重建。结果本组患者DeBakey分型如下Ⅰ型17例,Ⅱ型9例,Ⅲ型24例;重要分支血管受累患者有11例,主动脉扩张、硬化、形态不规则和各段管径比率不均匀者42例。结论全程CTA扫描可明确患者主动脉夹层分型,并了解其主动脉、重要分支血管以及器官受累情况,从而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全程CTA扫描 诊断 主动脉夹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夹层动脉瘤术后,运用饮食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三年收治的夹层动脉瘤患者,共186例。将所研究的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不采用饮食护理。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与饮食护理结合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康复临床效果对比对照组更加显著。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体现得更明显。结论采用饮食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身体康复速度;有利于增强患者康复信心。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临床推广。

  • 标签: 饮食干预 动脉瘤术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细菌分布特点和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胆道疾病患者294例胆汁细菌培养检出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敏感情况。结论引起胆道感染的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胆汁中检出两种菌混合感染与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呈上升趋势。经验性治疗对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建议选用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对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建议联合氨基糖甙类治疗。

  • 标签: 胆道感染 胆汁 细菌 耐药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学龄前弱视儿童弱视程度的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和诊断弱视儿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成都市53家幼儿园12567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在2014年3月21日至2015年3月21日期间,使用美国WelchAllyn筛查仪进行视力筛查,对视力低常者进行斜视检查、散瞳验光、裂隙灯及眼底检查,并对儿童弱视程度的分布情况进行探讨。结果12567名学龄前儿童中,共有1382例儿童存在弱视情况,弱视发生率为11.00%;1382例弱视儿童中,共包括806例屈光不正、36例斜视、15例形觉剥夺及525例屈光参差,分别占总比的58.50%、2.50%、1.00%和38.00%。结论学龄前儿童发生弱视的概率较高,常见的弱视类型包括屈光不正、斜视、形觉剥夺屈光参差,故应对儿童的视力发育情况加以重视,定期对儿童进行视力检查。

  • 标签: 学龄前 弱视 程度 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温州地区献血者MN及P血型系统表型和基因频率分布。方法微量板法检测672名献血者红细胞上MN、P血型抗原,根据红细胞凝集与否判定被检者MN及P血型表型。结果MN表型332例,占49.40%,M表型195例,占29.02%,N表型145例,占21.58%,基因频率M为0.5372,N为0.4628;P1型235例,占34.97%,P2型437例,占65.03%,基因频率P1为0.1936,P2为0.8064。结论本地区MN血型的表型分布规律为MN﹥M﹥N,P血型中P2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P1型。MN、P血型表型的观察值与期望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值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

  • 标签: 献血人群 MN血型 P血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并发精神异常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分析2015年8月~2016年3月间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隔绝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结果15例患者经腔内隔绝术后,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其中1例发生严重意识精神障碍),其余无切口感染、肾功衰、内漏、无脊髓损伤。15例患者均在术后2周内康复出院。结论经过对术后并发症的细致观察及有效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能积极处理,使患者术后都能良好地恢复,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腔内隔绝术 并发症 精神异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筛选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主动脉介入造影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所有患者手术治疗前均接受胸腹部CTA检查,并将原始影像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容积再现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根据影像结果进行诊断,并总结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CTA特异性征象。结果CTA确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7例,检出率为85.00%,与手术及DSA结果证实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图像后处理可清晰观察主动脉夹层范围及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移位与破裂口。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敏感性较高,可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累计范围与细节结构,可作为首选的无创检查手段。

  • 标签: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分布特征,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73名医务人员并进行率的分析。结果73名医务人员暴露中,其中护士占65.75%、实习护士占2.73%、助产士占2.73%、临床医师占23.28%、麻醉师占4.10%、检验师占1.37%。结论职业暴露高危人群为护士,高危科室为外科系统,高危暴露源为乙肝;建立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标准预防意识,可有效防止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高危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进行调查与分析,为临床用药指导提供细菌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儿科住院的6251例临床确诊为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入选病例采集标本包括痰液、血液、尿液、大便、伤口分泌物、脑脊液等并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6251例儿科住院患者的感染病原菌分布现状。结果1.病原学检测阳性的病例共1023例(检出阳性率16.3%),1023例儿科住院患者的感染病原菌分布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占37.30%,革兰阴性菌占37.30%,真菌占11.72%。结论革兰氏阴性菌是儿科住院患者的主要感染病原菌,需加强注意。

  • 标签: 儿科 住院 感染病原菌 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年龄分布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治及制定防治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至l2月就诊的患者9521例,利用PCR技术对生殖道分泌物沙眼衣原体标志物进行检测,根据年龄分为6组,并针对各组阳性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本研究CT-DNA总异常检出1031人,异常检出率10.8%,小于等于20岁年龄组异常检出率最高,其次为21~25岁年龄组,各年龄组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感染发病率高,发病人群年轻化,20岁及以下人群发病率最高,应当受到临床及保健医生重视,并且加大宣传教育及相关知识的普及。

  • 标签: 生殖道感染 沙眼衣原体 年龄分布 分泌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血管成像(MCSTA)在主动脉夹层里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薄层针对3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增强扫描,并观察这些患者的病变血管和部位。后处理措施是将原始数据在ADW工作站上利用容积再现法(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覆盖法(SSD)、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建等相关技术。结果35例病例中,内膜钙化移位20例,病变主动脉内真假两腔呈不一样密度有24例,在增强扫描中均有双腔显影,两腔之间见内膜片35例,内膜破口显示18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CSTA)具有很高的分辨率,患者的病情显示也非常清晰,是诊断夹层动脉瘤快捷、准确、有效的可靠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体层摄影术 血管造影术 放射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5年1月—2015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60株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情况。结果60株大肠埃希菌的标本分布以痰液为主(88.25%);其次是脓/分泌物(6.80%)。以ICU(15株)、急诊科(8株)、消化内科(11株)、普外科(10株)为主。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均有较高的耐药性,而对碳青酶烯类、β-内酰胺类及含酶抑制剂复合药物较为敏感,其中最敏感的是亚胺培南78.66%。结论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多来自于痰液标本和ICU病房,并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加强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监控并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官渡区辖区内医院及社区医院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特点,为本地区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菌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官渡区辖区内医院及社区医院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3月31的各类临床标本所分离肺炎克雷伯菌408株,对其临床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598份各类临床标本,共分离获得肺炎克雷伯菌408株,其在痰液标本中检出最多,264株占64.7%;科室分布以呼吸内科和重症监护病房为主,分别占61.1%和18.5%。36.0%分离株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0%。结论监测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趋势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官渡区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手术病理分布特征,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早期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胃癌手术患者的分布特征,并将165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微创手术)和对照组(开腹手术),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四年间胃癌手术患者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夏季发病率最高,但与其他季节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年龄超过40岁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大于年龄≤40岁的患者(P<0.05),男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女性患者(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个数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胃癌手术患者在发病季节、性别分布、年龄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分布特征,微创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均为治疗胃癌患者的有效方法,但微创手术的痛苦更小,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胃癌 手术病例 分布特征 微创治疗技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临床上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的一种常用并且比较重要的检测指标,广泛用于各种类型贫血的鉴别诊断。脑卒中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死因之一,也是致残的首要原因。由于RDW的检测方法快捷方便,可以广泛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监测,更好的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本文将对RDW与脑卒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探究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方法选择综合医院出现医院感染的18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医院感染病原菌和耐药性情况。结果医院感染神经外科所占比重最高,其次为普通外科、保健医疗部和血液科;所有1858例医院感染患者分离出1675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为69.43%,革兰阳性菌占27.22%,真菌占3.34%;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粪肠球菌均具有较高耐药性,只有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敏感率高;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以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较高,而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对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更低。结论综合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现象较为严重,需要加强病原菌相关监测工作,强化细菌消毒等预防措施,并且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

  • 标签: 综合医院 医院感染 病原菌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中医医院2013-2015年临床分离的212株铜绿假单胞菌引起临床感染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合肥恒星HX-21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5.6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分离的21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97.3%来自于住院病人,75.5%分离于呼吸道标本中。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8.3%,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10.8%,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15%以上,详细见表1。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应加强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控制医院耐药菌感染的流行。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病原菌 抗菌药物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