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难治性贫血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难治性贫血患者和细胞性贫血患者各30例,分别划分为难治性贫血组和细胞性贫血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骨髓形态检验,将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比较两组阳性PAS、红系病态、粒系病态、淋巴样小核,难治性贫血组均高于细胞性贫血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变中细胞指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早细胞变原始红细胞细胞性贫血组均高于难治性贫血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形态检验时,应重点关注难治性贫血患者的核系病态造血,尤其是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状况,而细胞性贫血则观察重点在于细胞胞体,此外,阳性核红细胞PAS也对诊断鉴别存在有利作用。

  • 标签: 骨髓形态检验 巨幼细胞性 贫血 难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性贫血用药后的效果。方法对24例细胞性贫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胞性贫血,使用叶酸和维生素B12后血色素均上升三系大致正常范围内。结论细胞性贫血,确诊后,使用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一般要求10天以上,达到血HB大致正常,达到治疗效果。

  • 标签: 巨幼细胞性贫血 叶酸和维生素B12 氯化钾溶释片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难治性贫血(MDS-RA)与巨幼细胞贫血(MA)骨髓细胞形态,总结其临床诊断经验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难治性贫血的患者,设为A组,巨幼细胞贫血患者,设为B组,均对两组进行血象、外周血涂片检查,并给予骨髓穿刺涂片镜下检查,观察两组血象、外周血检查结果和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结果血象检查可见,A组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皆明显比B组要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中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明显比B组要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外周血涂片检查结果比较有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显示,A组骨髓有核细胞的增生显著活跃有12例,活跃有9例,低下有1例;B组骨髓有核细胞的增生显著活跃有15例,活跃有13例。结论对MDS-RA和MA的诊断,应充分结合两者的血象、外周血检查结果和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进行鉴别诊断,尽可能减少误漏诊,提高确诊率,及早对症治疗,对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难治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 骨髓形态学特征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IDA)患者巨核细胞、血小板变化状况。方法将107例IDA患者与其他贫血组、正常对照组进行血小板、巨核细胞数及巨核细胞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IDA患者血小板数与另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巨核细胞数与其它贫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血小板巨核细胞与其它贫血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颗粒巨核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裸核巨核细胞百分比与其它贫血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DA患者血小板数、产血小板巨核细胞百分率高于正常对照及其它贫血组;骨髓巨核细胞数高于其它贫血组;颗粒巨核细胞低于正常对照组;裸核巨细胞低于其它贫血组。血小板、巨核细胞增多尤是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数增多可作为诊断IDA的参考条件。

  • 标签: 巨核细胞 缺铁性贫血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缺铁性贫血组42例,地中海贫血组42例,健康对照组42例,测定各组红细胞容积(MCV)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结果比较红细胞容积,对照组数值大于缺铁性贫血组、地中海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红细胞分布宽度,对照组均小于贫血组,且与缺血性贫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分布宽度可有效鉴别地中海贫血以及缺铁性贫血,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意义
  • 简介:摘要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储存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孕妇除了自身需要的铁,还要供给胎儿造血的铁。据调查,孕妇贫血的患病率较高,其娩出的婴儿贫血患病率可达占45%。为了胎儿的健康,为了新生儿从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体质,在行常规产检时,早期及中期应查血常规,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在治疗。

  • 标签: 妊娠 缺铁 贫血
  • 简介:摘要1例36岁男性患者因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丙型病毒性肝炎,给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TDF+3TC+EFV。利福布汀0.45g/d+异烟肼0.3/d+吡嗪酰胺1.5g/d+乙胺丁醇0.75g/d抗结核治疗,8周后出现贫血,血常规提示RBC0.85×1012/L,Hb24g/L,HCT0.08%,MCV91.8fL,MCH28.8pg、MCHC308g/L。骨髓检查诊断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停用利福布汀4周后贫血好转,复查血常规WBC4.70×109/L、N3.17×109/L、L0.79×109/L、N67.5%、L3.17%,RBC2.36×1012/L,Hb68g/L,HCT22%,MCV93.2fL,MCH28.8pg、MCHC309g/L、PLT158×109/L。12周复查血常规RBC3.40×1012/L,Hb106g/L,HCT33.1%。

  • 标签: 利福布汀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形态学检验在临床上鉴别难治性贫血(RA)与巨幼细胞贫血(MgA)的实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血液科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7例贫血患者,其中包括巨幼细胞贫血36例,难治性贫血21例。本研究中将21例难治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将36例巨幼细胞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骨髓形态学检验对比其观察结果。结果在患者粒系变、红系变所占的比例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在粒、红、三系病态造血所占比例方面,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在外周血涂片幼稚粒细胞与幼稚红细胞所占比例方面,两组患者相差无几(P>0.05)。结论巨幼细胞贫血与难治性贫血在骨髓形态学检验时具有相似性,但巨幼细胞贫血侧重对变红细胞的观察,而难治性贫血则侧重对病态造血质与量的观察,在临床难以区分两者时可以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以辅助鉴别。

  • 标签: 骨髓形态学检验 难治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 实用价值
  • 简介:摘要人类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的临床应用使肾性贫血得到了有效的治疗,目前治疗方案包括补充铁剂、补充左旋肉碱、高通量透析、纠正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干细胞移植等。其它的促红细胞生成物质正处于研究之中。

  • 标签: 红细胞生成素 EPO抵抗 肾性贫血
  • 简介:摘要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贫血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程度呈正相关。肾性贫血的治疗主要是人类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还有补充铁剂、左卡尼汀、叶酸、还原型谷胱甘肽以及纠正继发性甲旁亢、充分透析与避免感染和炎症、造血干细胞的应用等一系列综合性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使肾性贫血的患者摆脱了长期依赖输血的困境。目前,持续性EPO受体活化剂(CERA)的应用已进入III期临床;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新激动剂肽(Hematide)和低氧诱导因子(HIF)稳定剂的II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本文就肾性贫血的治疗作一综述。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肾性贫血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缺铁性贫血健康教育的方式及内容。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江苏省泰兴市妇幼保健所在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小儿体格检查的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患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经过健康教育,患儿的贫血情况明显好转。对母婴保健知识的宣传,合理喂养,科学育儿,及时给婴幼儿添加辅食并定期体格检查,提早诊治,以免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发育。

  • 标签: 小儿 缺铁性贫血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湿性贫血临床特征及分析可能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患风湿病伴发贫血病人52例临床资料。结果52病例占诊治风湿病人28%。就诊前病程均为1年以上。女性多于男性。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其中7例MCV>100fl,非细胞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组中5例是铁剂缺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中4例出现溶血变化。在治疗风湿病基础上,纠正贫血后临床症状缓解。结论免疫因素导致贫血,风湿性贫血是否有病态造血存在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风湿性疾病 贫血,慢性贫血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69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69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有65例患者得到满意的治愈效果,4例患者明显有效。结论缺铁性贫血患者护理过程存在一定难度,对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高。整体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加强护理工作中的工作态度,实施人性化和整体化的护理干预是治愈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关键。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护理 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对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参数在缺铁性贫血中的实验观察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7月-2011年7月这段时间里我院收治的证实为缺铁性贫血的患者病例46例,并另抽取体检检查显示不存在缺血指征的健康人群50例,对这两组均进行RDW以及一些其它参数的测定,并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缺铁性贫血组的患者的RDW检测结果与正常人群的检测结果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参数与缺铁性贫血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在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中应对其予以注意。

  • 标签: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参数 缺铁性贫血 实验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儿童缺铁性贫血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和贫血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4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探究分析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危险因素和贫血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过单因素分析,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和贫血程度的有关因素包括居住地,喂养方式,以及年龄和病程长度,经过多因素分析,贫血程度的危险因素为1岁以内的患儿以及病程范围为1个月到3个月之间。结论年龄处于1岁之内的婴幼儿的缺铁性贫血发病率较高,同时农村儿童的发病率高于城市儿童,未按时添加辅食的母乳喂养儿童的发病率高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贫血程度和患儿的年龄以及病程关系紧密,根据分析,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患儿的缺铁性贫血的临床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儿童 缺铁性贫血 发病 贫血程度 危险因素 探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可能的发病病因。方法对池州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的376例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月经过多导致缺铁性贫血占52.6%;消化道慢性失血导致缺铁性贫血占22.1%;痔疮出血导致缺铁性贫血占2.9%;孕妇发生缺铁性贫血占20.7%;恶性肿瘤导致缺铁性贫血占10.1%;严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导致缺铁性贫血占0.2%不明原因导致缺铁性贫血占1.0%。结论男性成人患者消化性溃疡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女性成人患者月经过多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消化性慢性失血。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病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63例小儿缺铁性贫血(IDA)病例进行临床研究,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小儿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临床资料分析,63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临床中的治愈率为99%。结论小儿缺铁性贫血主要和饮食有紧密的联系,改善饮食习惯将有利于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

  • 标签: 小儿 缺铁性贫血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