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治疗中干预心率对机体的影响。方法测定432例在本辖区高血压人群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13例)选用对心率无影响的降压药物,控率组(219例)在常规组用药基础上,对心率>75次/分者加用β受体阻滞剂,随访3年,观察疗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结果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控率组(0.91%)明显低于常规组(5.16%)。结论在高血压治疗期间,心率干预有利于血压控制,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心率 高血压 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衰合并心率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心衰合并心率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相关资料。结果本次所有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升高(P<0.05),患者心功能也有一定改善,治疗后患者心室率相对于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本组患者用药后血压下降者2例,局部发生轻微静脉炎者1例,经过对症处理后均消失。结论心衰合并心率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安全性较高,但是一定要合理把握碘胺酮的应用指征以及给药剂量。

  • 标签: 心率失常 心衰 胺碘酮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ADHF)对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对照组30人,给予常规心衰药物治疗;治疗组25人,在常规心衰药物治疗方案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静脉注射5天。所有病人治疗前后均进行24hHolter检查.分析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率功率谱时域及频域。结果治疗组经过环磷腺苷葡胺注射后心率变异性(HRV)值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全部正常R—R间隔标准差(SDNN)、每5分钟R—R间隔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I)、SDNN的均值(SDNNI)、普通相邻R-R间期差值的平均方根RMSSD、普通相邻R—R间隔相差值>50ms的百分比(PMN50)、心率都有明显改善(P<0.05);低频(LF)和高频(HF)亦明显改善(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可改善ADHF患者的心率变异状态。

  • 标签: 环磷腺苷葡胺 心力衰竭 心率变异状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胺碘酮配伍美托洛尔在治疗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共12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受试者,根据不同治疗药物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6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予以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则以胺碘酮配伍美托洛尔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1.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治疗后的心率显著要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配伍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较好,对心率有显著的降低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胺碘酮 美托洛尔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率变异性(HRV)与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5年9月期间包钢三医院心内科89例OMI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选择同期健康者96例。所有入选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应用计算机分析系统对HRV进行分析。结果两组HRV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HRV降低。

  • 标签: 心率变异性分析 陈旧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肾平肝方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收集高血压早期肾损害阴虚阳亢型患者80例,治疗组(益肾平肝方+科素亚)及对照组(科素亚)各40例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V(SDNN、SDANN、PNN50、r-MSSD)的变化。结果在降压疗效方面,治疗组(益肾平肝方+科素亚)总有效率92.5%,对照组(科素亚)总有效率8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降压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SDNN、PNN50P<0.01,SDANN、r-MSSD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益肾平肝方具有降压效果,且能调节HRV活性及其平衡协调,保护肾功能。

  • 标签: 高血压 早期肾损害 益肾平肝方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冠心病患者接受个体化有氧运动对改善其心功能、心率恢复及生活质量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高龄冠心病患者,共9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日常活动治疗,观察组进行个体化有氧运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心率恢复及生活质量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有效率62.2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峰值心率和HRR1较对照组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静息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过程中,个体化有氧运动对于心功能的改善、心率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进行大力的推广。

  • 标签: 高龄冠心病患者 个体化有氧运动 心功能 心率恢复 生活质量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麻醉深度监测监测下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在老年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2例老年患者,全部患者在术中均行全身麻醉,手术麻醉中均将患者的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分别在0.6MAC(最低肺泡气有效浓度)、1.0MAC与1.3MAC时进行15min的稳定维持,同时通过麻醉深度监测仪对患者的BIS(脑电双频指数)、体温、动脉血压、SpO2(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患者的麻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全部患者均通过手术后,将患者麻醉前后的BIS、体温、动脉血压指标进行对比,0.6MAC、1.0MAC及1.3MAC时均低于麻醉前(P<0.05),而不同麻醉浓度对比,0.6MAC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的手术麻醉中,通过麻醉深度监测仪能够对患者的体征变化及麻醉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老年麻醉 七氟醚 不同浓度 麻醉深度监测仪
  • 简介:摘要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管通路的建立是治疗中最基本的,血管通路的建立效果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透析治疗效果。当前进行血管通路建立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几乎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点,这种情况就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出现。为了保证血管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有效建立,就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估和监测,本文就具体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以期能够为提高血管通路建立的成功率提供参考。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评估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1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60例)则进行常规护理加护理干预措施相结合的护理方式。结果治疗30天时评价临床效果,实验组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高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增加了患者的对疾病的治疗信心。规范化的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具有更好的疗效。

  • 标签: 血糖 监测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加速器剂量监测系统检测分析。方法对ElektaSynergy直线加速器剂量检测系统基本构造进行分析。选取ElektaSynergy直线加速器于2016年1月至6月,100次剂量监测系统检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实际剂量对造成误差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对比加速器校准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造成加速器剂量偏差的原因包括防漏射铅板的滑动、电离室击穿、加速管更换、均整位移出现偏移、调制器稳压器损坏,剂量偏低率依次为9.8%、7.6%、4.5%、7.6%、3.2%。当剂量偏差较大时,校准系数的变化值也较大。结论由于部分部件的老化以及不易被发现的设备问题,都会影响剂量检测系统的准确性,使得放射剂量与治疗方案不相符,影响放射治疗的效果。

  • 标签: 加速器 剂量监测系统 检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应室护理中实施工作质量监测的效果。方法对比分析实施工作质量监测前后供应室常见护理质量缺陷发生率以及效果,同时采用调查表调查本院临床科室对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及服务满意度的评价情况。结果实施工作质量监测后供应室常见护理质量缺陷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供应室护理中实施工作质量监测可有效降低护理质量缺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

  • 标签: 供应室 工作质量监测 护理质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程血压监测对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3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远程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监测,远程组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远程血压监测治疗。观察对比两组血压改善情况。结果组间对比,治疗后,远程组SBP与DBP降压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血压监测对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远程血压监测 原发性高血压 降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管理模式。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结果2016年上报数量和质量有了提高。结论PDCA循环法可以不断地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提高管理水平。

  • 标签: PDCA循环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血糖监测完成率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进行健康指导,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专科护理健康指导,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糖监测依从性,显著维持血糖值,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自我监测血糖 糖尿病 专科护理干预 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年合浦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数据,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状况。方法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合浦县各接种单位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所发生的病例,发生疑似接种异常反应病例后立即进行网络上报和调查并根据统一的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结果从AEFI时间分布来看,合浦县2015年AEFI主要发生率在4月份及7月份;2015年合浦县部分疫苗共接种了352714人次,发生22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百白破疫苗(无细胞)、麻风疫苗及卡介苗和A群流脑疫苗等。结论2015年合浦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个别疫苗异常反应发生率较高,监测敏感性有待提高,应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提高疫苗接种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合浦县 疑似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 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脑外伤后电解质监测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2017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脑外伤患者7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35例病患给予常规的生理盐水(0.9%)进行治疗,治疗组则给予高渗盐水(7.5%)进行治疗,然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解质监测和治疗,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浆钠、钾、氯浓度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病患的颅内压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血清钠(39.3±3.1)mmol/L,血清氯(103.2±5.2)mmol/L,颅内压平均为(1.62±1.3)kPa,每一项指标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讨论脑外伤后的电解质监测与治疗能够有利于纠正机体电解质紊乱,有效降低颅内血压,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以及康复的恢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外伤 电解质 监测 颅内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在甲状腺手术中预防神经损伤的优势及术后护理对策。方法将3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通过术中喉返神经监测,观察其有无神经损伤并发症及术后采取相关护理措施。结果本组30例甲状腺患者接受术中神经监测,术中均未发生神经损伤并发症,术后针对甲状腺神经监测病人的特殊护理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结论术中喉返神经监测可以减少患者神经损伤,术后正确的护理及有针对性的特殊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 标签: 喉返神经监测 甲状腺手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