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品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基础,也是制约现代药品发展的关键科学性问题之一,同时是药品行业相关专家学者一直致力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文主要分析了药品中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并详细剖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劣。

  • 标签: 药品 质量控制 化学检验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方法探讨,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某地区在2013年1月开始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方法,总结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该地区正常成年人1268人作为对照组、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该地区正常成年人1324人作为实验组,统计两组人群中传染病的发病情况,评价该种传染病预防控制方法的价值。结果实验组结核发病率(1.5‰)、乙肝发病率(1.5‰)及其他传染病发病率(1.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1‰、6.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后能够显著降低各类传染病的发生。

  • 标签: 传染病 预防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高效液相(HPLC)法建立蛹虫草检验标准。方法收集10个不同产地的蛹虫草,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样品中共有的成分。结果从蛹虫草中检测出8个共有峰,且方法学考察合理。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能有效作为蛹虫草质量控制标准。

  • 标签: 蛹虫草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成分不同的化学药品,其作用、特性等也不尽相同,如果在生产、包装以及保存等过程中,因为外界因素而使其质量受到影响,那么患者在服药后很可能产生副作用,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本文分析了化学药品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及控制要点。

  • 标签: 化学药品 质量控制方法 基本要求 控制要点
  • 简介:摘要肺结核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具有较大的传染性,不仅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增加社会经济负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他人健康,为此需要给予患者正规的抗结核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预防肺结核的传染。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学者对肺结核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研究,预防控制效果,并未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基于上述研究现状,本文将选取我中心收治的肺结核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肺结核的相关预防控制措施,以便制定符合实际、易于人们接受的预防控制方案,最终有效降低肺结核的发病率。

  • 标签: 肺结核 预防控制 措施
  • 简介:摘要碘缺乏病监测中尿碘是很重要的指标之一。本研究分析我省疾控中心对尿碘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考核,经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分析尿中碘的质控结果,我实验室均通过考核,结果满意,并具体分析实验中注意各个环节,不断总结经验,为我国消除碘缺乏病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尿中碘 砷铈催化法 分光光度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并探讨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免疫实验室的5000份酶联免疫检测结果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其相关影响因素,同时针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素质及文化水平、实验室环境、标本的质量、试剂的平衡时间及洗液更换情况等。结论调查出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出具体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免疫检验质量,同时促进医院的发展。

  • 标签: 免疫检验 酶联免疫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结核病流行状况以及结核病的控制措施,结核病控制工作的目的在于控制传染源,减少结核病的患病、死亡和传播,以达到控制结核病在人群中的流行,彻底根除结核病,直至对公共卫生不再具有威胁。实现以上目标有赖于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实施。方法分析结核病流行的状况及对结核病的应采取的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发展中国家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就是结核病,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二位。结论严格执行国家结核病规划工作,确保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目标的实现。

  • 标签: 结核病 流行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改探讨硅油霜配制方法及制备工艺条件的控制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破乳法制备硅油霜,并控制乳化温度为75℃,用重量分析法测定二甲基硅油含量。结果制得的霜剂性状和稳定性良好,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 标签: 二甲基硅油 霜剂 制备方法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血型鉴定的影响因素。方法对418名患者采用玻片法和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结果玻片法和试管法存在一定结果不符,其准确率低于试管法。结论血型鉴定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血型鉴定时,需要综合考虑。

  • 标签: ABO血型 血型鉴定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5-15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5期
  • 机构:伦敦玛丽皇后大学在《柳叶刀》上发表的一篇新研究说,他们发明了一个有革命性意义的装置,能显著降低未接受过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而且比其他药物治疗效果更明显。这个装置名为“Coupler”,是一个回形针大小的植入物,需要被植入中央髂动静脉,这一植入过程被称为中央动静脉吻合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藏药产品的质量,确保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提高藏药炮制品的质量来达到提高藏药产品质量。结果通过源头思维、扬弃思维、传承思维、整合思维的方法来提高藏药炮制品的质量。结论本文为提高藏药品的质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 标签: 藏药炮制 质量控制 思维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检验的40份免疫检验血样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质量控制,作为观察组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检验没有予以质量控制的40份免疫检验血样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样SAg、SAb、eAg、eAb、cAb、hiv指标变异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的发病现状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日-2015年3月12日督导随访的160例肺结核患者,对其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方案,旨在帮助患者降低肺结核的发病率。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督导随访后,发现160例肺结核患者中除了4例并发肺心病、3例并发肺气肿以外,其余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论加强对肺结核疾病患者的日常管理工作,依据疾病发病现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方案,有利于控制肺结核的发病率,控制疾病的传播蔓延。

  • 标签: 肺结核 发病现状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中进行临床免疫检验的的10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I组和Ⅱ组,各50人,I组予常规临床免疫检验分析,Ⅱ组在分析之前进行质量控制。对免疫指标进行观察对比,主要包括AFP、CA-l99、CEA、CA-l25、CA-724、CA-153,对比两组各项免疫指标分析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Ⅱ组病人AFP、CA-l99、CEA、CA-l25、CA-724、CA-153检验分析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均较I组病人高,P<0.05。结论临床免疫学检测中使用质量控制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当大力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讨论,并对控制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教学医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248例进行免疫检验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采用ELLSA法进行检验,实验组患者给予免疫质量控制管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免疫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胰岛素、血清C肽、甲胎蛋白、胰岛素抗体、癌胚抗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结果变异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6%,两组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免疫检验中采用免疫质量控制管理能够提升免疫检测项目的变异指数,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检验工作质量提供保障。

  • 标签: 临床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管理 检验准确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L-J质控图前20次数据的二种质控方法作比较。方法用临时L-J质控图和即刻法对HIV抗体质控物检测,比较何种方法更适用于基层实验室。结果用临时L-J质控图易导致假失控,即刻法能满足基层实验室质量控制的要求。结论对于基层实验室用即刻法比L-J质控图法对L-J质控图的前20次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更为恰当。

  • 标签: 质量控制 HIV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病区质量控制管理模式方法,进一步提升病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确保病人安全。方法采取科室护士长质控和科室护理质量小组质控,建立病区质量控制记录本,质量控制活动,质量控制分析,质控控制会议,持续改进记录,对病区护理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结果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质量控制,实行质控反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承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要环节,在质量持续改进中实效性明显。

  • 标签: 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控制外科换药室医院感染的管理方法,以免发生感染。方法调查分析外科换药室所存安全隐患,具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控制感染的管理方法,且予以指导。结果强化了医务工作人员对于外科换药室感染管理的重视度,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结论在外科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制定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合理且科学地进行换药室的布局规划,加强消毒管理,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执行,从而有效预防感染。

  • 标签: 外科 感染 换药室 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