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肱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治的护理观察。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96例根据单纯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经皮肱动脉穿刺途径或经皮股动脉途径完成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术后止血效果。结果解除绷带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穿刺部位止血效果达到Ⅰ级、Ⅱ级和Ⅲ级的百分数分别为83.0%、14.9%、2.1%与89.8%、10.2%、0%;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经肱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前准备工作简单,术后止血效果好,患者舒适感增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积极认真的护理干预是经皮肱动脉穿刺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术 肱动脉 止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不同修复方法对根管治疗牙修复后强度的影响。方法对70颗完整拔出的人上中切牙,进行根管治疗,随后将其平均分为5组,每组采用不同的桩核修复,将这5组分别命名为A、B、C、D、E组。A组实行无桩核材料无冠修复,余下冠部牙本质4mm;B组同样没有桩核材料,余下冠部牙本质4mm;C组桩核运用镍钛合金,余下冠部牙本质2mm;D组的桩核材料为镍钛合金,不余留冠部牙本质;E组桩材料与核材料是不同的物质,分别为parapost和复合树脂,同时保证冠部牙本质2mm。BCDE组均进行烤瓷溶附金属全冠修复,对各组牙齿进行折裂强度实验。结果折裂强度实验结果显示,C组的牙齿的折裂强度最高,A组折裂强度稍后,其他形式处理的牙齿的折裂强度并无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不同的修复方法对根管治疗牙的修复强度是不同的,桩核的修复设计不同,对牙齿的折裂强度影响也不一样,牙本质套圈能够增加牙齿的抗折裂强度。

  • 标签: 修复方法 根管治疗 修复后牙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部位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在安全性,临床适宜性等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对照调查法对不同部位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后在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发生率及接种人员操作方便性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大腿前外侧接种法在接种局部红肿硬结、出血、淤血情况、区域淋巴结肿大、受种儿童异常哭闹情况方面优上臂三角肌接种法(P<0.05);接种人员认为大腿前外侧接种法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操作方便,安全性较高,受种儿童家长配合方便(P<0.05)。结论大腿前外侧接种法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安全性高,操作方便,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大腿前外侧接种法 接种安全性 临床适宜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TCD检测比较。方法将7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用生理盐水250ml加入血塞通注射液0.4,静脉滴注,1次/天;对照组(36)用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天,两组均14天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血流速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为72.22%,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CD血流速检测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增加(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明显增加(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TCD具有无创伤、重复性好,是理想的诊断VBI方法。

  • 标签: 血塞通注射液 椎基底动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液流变学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为观察痔上黏膜环形错位套扎术式(EPH)的疗效,通过对以该新术式EPH为治疗组,同时设置PPH阳性对照组,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00例使用相应术式治疗后观察;结果1.手术时间,治疗组总分-141,对照组总分+87p<0.005;2.术中出血量,治疗组总分3,对照组总分69p<0.005;3.术后疼痛,治疗组总分15,对照组总分17p>0.005;4.2组住院天数P0.071、住院费P0.104、手术材料费P0.047。结论经对比观察该新术式具有以下特征1)无金属钉植入;2)减少吻合口出血;3)缩短手术时间;4)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5)费用低。

  • 标签: 痔上黏膜环形错位套扎术 EPH 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 PPH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MRI在诊断半月板损伤类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于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在准备接受关节镜治疗的患者80例,首先通过MRI诊断检查、同时了解有无半月板损伤的存在与损伤形态,最后通过关节镜探查术掌握MRI的诊断符合率。结果MRI在半月板损伤诊断中的特异度为85.3%,敏感度为97.8%,诊断符合率为97.5%(77/79);同时其对半月板桶柄状损伤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诊断符合率,结论充分了解半月板损伤的MRI诊断表现能够很大程度增加半月板损伤诊断的有效性,从而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半月板损伤 MRI 类型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藜芦醛微波辐射合成法和传统化学合成法的差异。方法分别做藜芦醛的传统化学合成及微波辐射合成实验。结果与传统化学合成法相比,微波辐射合成实验操作简便、反应速度快、不需要溶剂、绿色环保、没有热惯性等优点。

  • 标签: 微波辐射 传统油浴加热 藜芦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宫颈炎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2年6月在我站孕前优生检查中,确诊并治疗的301例宫颈炎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其中A组98例,采用大连可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WM—Ⅲ型微米光治疗仪治疗,B组102例阴道放置聚甲酚磺醛栓,C组101例,宫颈涂聚甲酚磺醛液。三组同时给予口服阿奇霉素首次顿服1g,两日后,0.25g,2次/日,共7天,头孢克肟0.4g顿服,共7天。结果治疗后随访三个月,A组治愈94例,占95.92%,未愈4例;B组治愈84例,占82.35%,未愈18例;C组治愈86例,占85.15%,未愈15例。结论三种方法治愈率都比较理想,但微米光治疗安全可靠,治愈率高,优于聚甲酚磺醛栓和聚甲酚磺醛液。

  • 标签: 宫颈炎 微米光 聚甲酚磺醛栓 聚甲酚磺醛液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固定方法。方法选择我科住院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2例.2组均选用前臂浅静脉穿刺留置针,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观察组采用四贴固定法,将肝素帽固定于透明敷贴上缘近端皮肤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固定,将肝素帽固定于透明敷贴上。结果观察组透明敷贴使用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留置针脱出、渗漏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四贴固定法,将肝素帽固定于透明敷贴上缘近端皮肤上,可延长透明敷贴使用时间,减少留置针的脱出和局部渗漏肿胀,延长留置针的保留时间。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固定方法 留置时间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舒芬太尼、芬太尼分别用于静脉术后镇痛效果。方法100例20—70岁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50例。分别用舒芬太尼100ug和芬太尼1mg行静脉术后镇痛,镇痛泵选择100ml规格,速度2ml/h。观察术后4、8、24及48h镇痛效果。结果术后8-48hS组VAS评分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或P<0.01)。结论舒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与普通显微镜在白带镜检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分别从每位患者阴道壁和子宫后穹隆取白带标本各一份,并做好标记,用普通显微镜对两份标本进行检查,用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对两份标本混合后进行镜检。结果共检测200人,收集标本400份,普通显微镜共检出真菌孢子27例(13.5%),滴虫3例(1.5%),P0为Ⅲ0/Ⅳ0的有109例(54.5%);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检出真菌孢子42例(21.0%),滴虫4例(2.0%),P0为Ⅲ0/Ⅳ0的有135例(67.5%)。疑为支原体或衣原体10(5.0%),疑为细菌性阴道炎者52(26.0%)。普通显微镜与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比较,在真菌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在妇女白带的检查中具有比普通显微镜更全面、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白带 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 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静脉血样采集针对穿刺部位损伤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3月份新入院需要进行静脉血样采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使用BD双向静脉采血针(直式),一组使用威高一次性使用静脉血样采集针(软连接式),由2名工作10年的护士担任采集人员,观察两组的穿刺部位损伤情况。结果软连接式采血针穿刺部位损伤小,使用更舒适。结论静脉血样采集针(软连接式)和静脉输液使用的穿刺针外形非常相似,使用方法也完全相同,护士在使用过程中得心应手,利于提高护理操作质量,避免医患纠纷。

  • 标签: 静脉血标本 采集针 穿刺部位损伤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的镇痛方法在骨科下肢手术后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骨科中进行过下肢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人。对A组的患者进行静脉自控镇痛;对B组患者进行硬模外单次小剂量的吗啡注射;对C组患者进行静脉自控镇痛与单次小剂量的吗啡注射结合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镇痛。并对这三组患者在手术后的不良反应、镇静评分以及镇痛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手术后C组的VAS评分明显高于A、B两组,且C组的药剂量以及PCA按压次数均比A组少,B组的镇静效果明显比A、C两组的镇静效果低,其术后的恶心症状的发生率也明显比A、C两组的高。结论对下肢骨科手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与单次小剂量的吗啡注射结合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镇痛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它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 标签: 骨科 下肢手术 镇痛方法 静脉自控 吗啡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种不同凝集法试剂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结果比较。方法分别用明胶颗粒凝集法(TPPA法)和用红细胞凝集法(TPHA法)检测692份样本,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PPA法和TPHA法的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检测梅毒均符合临床需要。

  • 标签: 梅毒 凝集法 包被载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群体使用瑞芬太尼麻醉的效果比较,分析瑞芬对不同群体的效果。方法把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分为老年组、青年组和少儿组。全部采用全麻方法,对照他们的麻醉效果。结论老年人在体内起效慢,但敏感性增强,老年人的负荷剂量应适当减少,青年人疼痛感强应适当增加,少儿尽量用小剂量。针对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患者酌情增减。

  • 标签: 瑞芬太尼 麻醉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外耳道胆脂瘤不同术式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1年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外耳道胆脂瘤患者28例(28耳)的临床资料,按术式分为2组;显微镜下外耳道胆脂瘤切除17例(17耳),显微镜下外耳道胆脂瘤切除+外耳道成形术11例(11耳),统计2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比较2种手术间的差异。结果2种术式术后均有复发,但后者复发率较低,明显优于前者。结论外耳道胆脂瘤的治疗方法是彻底切除之,术后常有复发,对于伴有外耳道口狭窄的病例,手术切除后,行外耳道成形,术后复发率低,是治疗外耳道胆脂瘤的理想术式。

  • 标签: 外耳道胆脂瘤 外耳道成形 术后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外伤CT与MRI检查方法各自优缺点进行比较。方法对我院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外伤病人125例,采取自身对比法行CT与MRI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劣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在脑干损伤,小挫裂伤,硬膜下小血肿,小脑损伤以及单纯性挫伤的显示上比CT更具优势。CT在骨折,超急性期脑出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显示上比MRI更具优势,但CT检查漏诊率较高。结论CT与MRI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因此在诊断时应该将CT与MRI结合起来,以实现优势互补。

  • 标签: 急性脑外伤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眼前段检查仪Pentacam和OrbscanII测量前房深度(ACD)、角膜缘白到白距离(WTW)的差异,分析二者的一致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近视患者72例(144眼),分别使用Pentacam和OrbscanII测量。两种仪器检测数据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数据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72例等效球镜为-2.0~-14.0D,平均-6.40±2.38D,Pentacam和OrbscanII测量ACD的平均值分别为3.22±0.255mm和3.13±0.25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172,p=0.000);测量WTW的平均值分别为11.66±0.340mm和11.46±0.306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570,p=0.000)。两种仪器测量的前房深度和角膜缘白到白距离均具有相关性(r=0.975,p=0.000;r=0.941,p=0.000)结论Pentacam和OrbscanII测量眼部无器质性疾病人群的前房深度和角膜缘白到白距离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entacam的测量结果略大于OrbscanII。

  • 标签: Pentacam Orbscan II 前房深度 角膜缘白到白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