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房性早搏(PAC)前PR和ST压低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ECG)特征分析,并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自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的房性早搏患者102例,把102例患者中的51例房性早搏患者的前RP和ST低压的临床和心电图表现归纳为观察组,把其中51例房性早搏患者无前RP和ST低压的患者归纳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和RP以及ST低压的临床表现,并对其结果做出相关的探讨与分析。结果观察组对房性早搏前RP和ST低压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后,均呈现提前指数(PI)小、联律间期(CI)短但固定、P波时限长且多呈高尖或切迹、多数PonT现象,绝大多数的PR和ST也压低;在病发前心动周期多不稳定,且房性早搏成对及连续发生或阵发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均较多,窦性P波电压较高房内阻滞同样较多;而对照组进行心电图检查后,均呈现提前指数(PI)大、联律间期(CI)长、P波时限短且多呈矮低或弧型,绝大多数的PR和ST也较高;在病发前心动周期多为稳定,窦性P波电压较低房内阻滞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R和ST压低是心房心电图不稳定的重要表现,对含有该特征的房性早搏患者均具有较高房性早搏危险,患者均常伴有其他更为严重的房性心律失常对患者含有较高的危险性。

  • 标签: 房性早搏心电图PR段压低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7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心电图有无ST抬高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临床特征,用于指导治疗。结果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大多有糖尿病或心绞痛病史;ST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常伴有心率失常、心源性休克等表现;两组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易发生于糖尿病患者,既往有反复心绞痛发作病史,做好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有利于临床治疗心肌梗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胸椎多节骨折早期后路手术良好的治疗时机和实际有效的治疗方法,以便能够尽快的恢复重建胸椎的稳定性,彻底的缓压,维持胸椎的正常排列,消除对神经脊髓的压迫,确保患者尽早康复以及防止继续受损,为手术后恢复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方法抽取24例胸椎多节骨折患者,他们均在全麻状态下进行手术,主要进行4个重要的环节减压、复位、植骨以及内固定术。24位患者中男性患者占18位,女性患者占6位。所处年龄在19-54岁,平均年龄34.2岁。导致受伤的原因;①交通事故伤9例②压砸伤5例③高空坠落伤10例。从受伤到就诊均在48小时内,平均10.5小时。完全性胸椎骨折18例,不完全性胸椎骨折6例。结果就医的患者全部获得了随访,时间为5~28个月,平均14.2月。手术后复位情况良好,植骨后3个月内骨性得到融合,24位患者损伤的脊髓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及改善,15例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9例损伤严重的患者疼痛等症状得到缓解。结论胸椎多节骨折早期后路手术能够使患者得到满意的效果,脊髓功能能够尽早恢复,全面的复位使患者可以进行康复训练,消除对神经脊髓的压迫,更便于临床护理等术后恢复工作。

  • 标签: 骨折 早期 后路 胸椎 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胸腰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治疗手段主要以手术为主,后路椎弓根系统在临床已普遍使用,相比之上,脊柱前路内固定系统应用相对较小。由于胸腰特殊的解剖特点,后路椎弓根系统加侧前方减压手术可以解决临床上部分胸腰骨折并有脊髓前方压迫者,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复查行MIR及多排重建CT检查,发现前方减压不够彻底,后路植骨融合效果较差。我们采用前后联合入路,一期后路行椎弓根系统后路固定,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沉降式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1年8月间5086例宫颈细胞学标本,采用自然沉降式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和TBS报告系统诊断,对细胞学诊断阳性的标本进行阴道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所有病例的诊断均双盲进行。结果5086例宫颈细胞学筛查出鳞状细胞癌(SCC)7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4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42例,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15例,意义不明的鳞状上皮细胞(ASC-US)198例,非典型腺细胞(AGC)3例,腺癌(ACC)2例,与活检病理诊断符合例数分别为SCC100.00%(7/7),HSIL91.67%(22/24)和LSIL90.48%(38/42),ACC2例100.00%(2/2)。结论沉降式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对宫颈病变检出阳性率高,高度病变与组织活检符合率高。

  • 标签: 沉降式液基薄层细胞学 宫颈病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心肌梗死ST抬高常见疾病心电图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两年间符合心电图ST抬高诊断标准的非心肌梗死患者40例,总结这些疾病的心电图特点及临床诊断要点。结果ST抬高可见于多种非心肌梗塞病人,并且具有各自心电图特点。结论非心肌梗塞ST抬高与心肌梗塞ST抬高鉴别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如掌握了每种疾病心电图的特点,并结合临床情况,就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的发生。

  • 标签: 心肌梗死 ST 段抬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主动脉内膜损伤后动脉内膜增生狭窄形成状况,为冠脉再狭窄研究动物模型提供参考。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健康SD大鼠35只,体重(295±35)g,采用自身对照法研究,以球囊损伤法建立大鼠主动脉内膜损伤模型结扎左颈总动脉并球囊拉伤主动脉内膜,所有大鼠术前、术后处理一致,直至实验结束。术后随机数字法分7,14,28d亚组,按亚组时间处死并取其主动脉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作血管形态学检测。结果大鼠动脉内膜球囊损伤呈现不同程度增生新生内膜平均厚度、面积沿胸主动脉到腹主动脉上段及下段逐渐增加,管腔狭窄逐渐明显;球囊委F2.0拉伤动脉内膜时胸主动脉内膜增生不全,腹主动脉上段增生良好,但内膜增生厚薄不一,腹主动脉下段内膜增生常较均匀,再狭窄典型。结论动脉内膜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程度与球囊大小、动脉直径相关,大鼠腹主动脉下段是大鼠动脉内膜再狭窄模型的理想目标血管。

  • 标签: 动脉内膜损伤 再狭窄模型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采用胸硬膜外阻滞(TEA)治疗的效果。方法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TEA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观察两组治疗后心绞痛改善情况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TEA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及心脏舒缩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EA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疼痛症状及心脏舒缩功能的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硬膜外阻滞 心绞痛 不稳定型/治疗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锁定板结合植骨对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所收治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30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患者采取肱骨近端锁定板结合植骨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三叶草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0.00%,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肱骨近锁定板结合植骨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显著,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肱骨近端锁定板 植骨 肱骨外科颈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溶栓治疗效果,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巴彦淖尔市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中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8例,溶栓者82例,未溶栓者46例,对比分析溶栓治疗效果。结果溶栓治疗能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使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明显下降,减少心肌梗死的并发症。新型的溶栓药物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溶栓的开通率及安全性。结论溶栓药物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 标签: 溶栓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频度即转移方向与各病理学相关因素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1月318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结果318例患者共清扫淋巴结3054个,其中584个淋巴结发生转移,淋巴结转移度为19.12%。肿瘤的侵润深度和病理分期与淋巴结转移度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而肿瘤部位、病变长度等与淋巴结转移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频度与肿瘤生长密切相关,应被视为食管癌TNM分期的一个重要因素。

  • 标签: 食管肿瘤淋巴结转移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血管科内科开展临床路径和优质护理服务的模式。方法通过对我科101例ST抬高性心肌梗死应用临床路径和优质护理与常规整体护理进行对比,作出效果评价。结果推行了临床路径和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极大地提高,规范了护士行为,护士职业形象意识增强,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临床路径和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提升了满意度,实现了病人满意、员工满意、领导满意的三满意工程。

  • 标签: 临床路径 优质护理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装置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入选60例患者,将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送至闭塞病变血栓前,将其尾端的注射器抽成负压状态,前后移动抽吸导管,从近端至远端尽可能深地进行抽吸。结果冠脉造影均提示大量血栓征象,抽吸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栓负荷明显降低,46例可见红色血栓,52例即刻恢复TIMIⅢ级血流,8例恢复TIMIⅡ级血流。均行支架治疗,术后前向血流均达到TIMIⅢ级,血管开通率100%。结论急诊PCI中应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装置在血栓负荷较重的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能有效地减少梗死相关血管内的血栓负荷及远端栓塞,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即刻的远端心肌血流灌注,应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

  • 标签: 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非梗死区导联ST压低对梗死相关血管病变位置﹑合并非梗死相关血管的病变情况及梗死后心功能变化的判断价值。方法连续评价2009-2011年95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分析入院时心电图,根据是否存在Ⅱ﹑Ⅲ﹑aVF导联(下壁导联)ST压低及Ⅰ﹑aVL导联(高侧壁导联)ST压低分为四组。A组下壁导联ST压低组(32例),B组高侧壁导联ST压低组(20例),C组二者均压低组(9例),D组二者均无压低组(34例)。四组间进行临床资料﹑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的比较。结果冠脉造影发现对于梗死相关血管(IRA)A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近的病变发生率高于B﹑C﹑D组(P<0.05)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36.1%﹑63.6%,A组合并右冠状动脉(RCA)病变的发生率高于其余各组(P<0.05),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9.4%﹑75%,各组间其他血管病变及病变血管支数无明显差异(P>0.05)。A﹑B组ST的压低幅度与左室射血分数有相关性(A组r=-0.44,P<0.05;B组r=-0.66,P<0.05),C组ST压低幅度与左室射血分数无相关性(r=-0.23,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的压低能帮助判断梗塞血管的病变位置,非梗死区ST的压低的导联数目和压低幅度对预后心功能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电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节非相邻型脊柱骨折病(MNSF)症进行探讨,研究其临床治疗及诊断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过的多节非相邻型脊柱骨折患者38例,对其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中,经手术治疗的患者有31例,非手术治疗的患者有7例。结果在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8至30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中,有10例患者神经功能未改善,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没有任何患者出现继发性畸形加重或者是迟发性神经障碍的情况。结论对MNSF进行早期的诊断,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多节段 脊柱 骨折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CT使用的日益普及,目前CT在诊断胸腰脊椎爆裂骨折已占首选地位。笔者整理本工作单位2007-2009年间55例胸腰脊柱爆裂骨折病例,结合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广大骨科、放射科医师对胸腰脊椎爆裂骨折CT诊断及临床意义的认识。

  • 标签: 胸腰段脊椎 爆裂骨折 CT 诊断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针和加压钢板两种方法对胫骨中远骨折的治疗效果区别,寻找较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2008-2010年收治的胫骨中远闭合骨折患者6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对照组32例。实验组运用交锁髓内针对患者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用加压钢板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运用交锁髓内针治疗时患者愈合率达100%,平均愈合时间为(20±2.5)周,其中膝关节活动度受限3例,踝关节活动度受限2例。治疗效果依照Hohl评分的优良率为75.76%,依照照Mazur评分的优良率为81.82%。对照组采用加压钢板对患者进行治疗愈合率同样为100%,平均愈合时间为(21±1.9)周,其中膝关节活动度受限2例,踝关节活动度受限2例,治疗效果依照Hohl评分的优良率为93.75%,依照照Mazur评分的优良率为96.88%。结论在胫骨中远的闭合骨折的治疗过程中,交锁髓内针与加压钢板两种治疗方法的愈合率没有明显差异。但依照踝和膝关节功能判断标准来看,加压钢板的优势较大些。

  • 标签: 胫骨中远段骨折 交锁髓内针 加压钢板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环形减压治疗胸腰B2型骨折伴不完全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3月12例胸腰B2型骨折伴不完全瘫患者资料,12例患者存在骨折伴不完全瘫痪,均予后路环形减压治疗。术后定期随访,通过观察伤椎椎体高度、伤椎后凸角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SpinalInjuryAssociation,ASIA)评分及术后线片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组12例患者手术顺利,随访2~5年,平均39.6月,患者椎体高度恢复率约为86%~95%,平均93%;VAS评分恢复到0~4分,平均1.9分;Cobb角恢复到0°~9°,平均3°;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内侧行椎体后壁切除,可以良好减压,重建脊柱稳定性,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治疗胸腰B2型骨折伴不完全瘫效果良好。

  • 标签: 后路环形减压 胸腰椎骨折 不完全瘫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有效的临床联合用药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106例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3例,一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观察组),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53例患者治疗后显效48例(90.6%),有效2例(3.8%),无效3例(5.7%),治疗总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3例出现头晕、头痛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结论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非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联合用药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