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颌吸附义齿和生物功能修复系统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无牙颌患者120例,其中60例采用传统方法制作全口总义齿,另外60例采用吸附机制制作总义齿,比较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吸附机制制作的总义齿修复的全口义齿压痛点数量比较少,跟传统治疗方式相比,该种治疗方式更好。

  • 标签: 吸附 全口义齿 生物功能性修复系统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评价可吸收防粘连液的生物安全。方法取50只昆明小鼠参照《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汇编》对其生物安全评价,分别进行热原试验、细胞毒性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遗传毒性试验、溶血试验、植入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结果发现该材料无致热性,细胞毒性1级,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迟发型超敏反应,无遗传毒性,样品溶血率为3.2%,皮下植入后局部无异常生物学反应;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中显示试验组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钾和均低于对照组,肝脏质量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常规检查和体质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可吸收防粘连液生物安全高,但是应用时需要定时检测肝功能,并及时进行保肝护肝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规范化标本采集对于提升微生物检验准确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6月期间检验科收集的接受常规采集检验标本1040例作为对照组。另将我院2016年7月—12月检验科收集的标本1040例作为研究组,均实施标准化标本采集检验。将两组检验结果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呼吸道标本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标本、大便标本及尿液标本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标本微生物总体阳性率为29.04%,显著超过对照组的23.94%(P<0.05)。结论积极实施规范化标本采集可以有效提升结果的准确,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标本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细菌食物中毒的检验分析,探讨其病原性特征,评价微生物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60例被确诊的细菌食物中毒事件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相关的粪便、肛拭子、呕吐物、厨师或食物售卖者手拭子以及食物操作间涂抹样。结果全部60例食物中毒事件中,占比最大的致病菌为副溶血性弧菌,共16例,占比26.7%;占比第二位的致病菌是致泻大肠杆菌,共8例,占比13.3%;占比第三位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共7例,占比11.7%;其余依次为蜡样芽孢杆菌6例,占比10.0%;变形杆菌5例,占比8.3%;沙门菌4例,占比6.7%;志贺菌3例,占比5.0%;另有11例为其他致病原菌,占比18.3%。其中发生于春季的有12例,占比20.0%;发生在夏季的有20例,占比33.3%;发生在秋季的有24例,占比40.0%;发生在冬季的有4例,占比6.7%。结论在导致患者细菌食物中毒的所有致病菌中,副溶血性弧菌和致泻大肠杆菌是比例最高的两种病菌;从发生时间上来看,夏秋两季发生细菌食物的概率较大,在生活中应当提高警惕。此外,通过对细菌食物中毒实施微生物检验,能够迅速找出致病菌类型,找到致病污染源,对于有效控制病情,科学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食物中毒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细菌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150例儿童细菌腹泻患者,收集时间是自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对其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0例儿童细菌腹泻患者中,13例鼠伤寒沙门菌,占8.7%、19株产毒性大肠杆菌,占12.7%、8株胎儿弯杆菌,占5.3%、32株致病大肠杆菌,占21.3%、78株志贺菌,占52%,可知志贺菌是主要的致病菌。结论志贺菌是儿童细菌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临床应加大对志贺菌的研究,及早的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其预后。

  • 标签: 儿童细菌性腹泻 病原微生物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尖充填法与iRootSP相结合后的根管封闭性能。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新鲜拔出的单根管恒牙40颗,将备好的离体牙随机分为热牙胶充填组(A组,n=10)、单尖充填组(B组,n=10)、冷侧压充填组(C组,n=10)以及阳性对照组(D组,n=10),4组标本,均采取iRootSP根管封闭剂充填,充填7d后,测量根尖微渗漏发生情况。结果三个实验组染料渗入长度均小于阳性对照组(P<0.05),B组染料渗入长度较A组、C组更长(P<0.05);而A组、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iRootSP作为根管封闭剂用于单尖充填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根尖封闭性能。

  • 标签: 根尖封闭性 根管充电 生物陶瓷类根管封闭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采取长柄生物型假体关节置换术后,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假体置换术,观察组采取长柄生物型假体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优良率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8.3%,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6.7%。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优良率更高。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采取长柄生物型假体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少,出血量少,手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突出,置换优良率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长柄生物型假体关节置换术 治疗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联合kegel运动对产后压力尿失禁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轻中度90例压力尿失禁作为研究对象,每周治疗2~3次,每次20~30分钟,10~14次为一个疗程,同时结合kegel运动疗法,疗程结束后通过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ICI-Q-SF)问卷调查及尿垫试验进行疗效评价。结果90例患者中有48例轻度尿失禁患者完全治愈(占53.33%);32例中度尿失禁患者中治愈20例(占22.22%),有10例患者症状得到改善(占11.11%)。结论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运动改善产后压力尿失禁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有效。

  • 标签: 生物反馈 电刺激盆底肌 凯格尔运动 压力性尿失禁疗效
  • 简介:摘要溶解度差已成为难溶性药物开发成功的难题,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的溶出度进而提高生物利用度一直是药物制剂研发的重点之一。本文概述了影响难溶性药物口服吸收的因素以及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常见方法。

  • 标签: 提高 难溶性药物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润肤霜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采用常规法对需氧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总数、以及控制菌的检查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润肤霜的抑菌较小,可采用常规法进行需氧菌总数计数、霉菌及酵母菌总数计数和控制菌的检查。结论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润肤霜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 标签: 润肤霜 微生物限度检查 方法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生物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1月—2017年5月期间收诊的54例腹股沟斜疝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有27例,其中,对照组,疝环充填式修补治疗,治疗组,行生物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第一,比较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第二,统计并发症,治疗组发生率为3.7%(1/27),对照组为18.5%(5/27),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不仅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安全高。

  • 标签: 生物补片 无张力疝修补术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重视内部和外部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合理设置问题难度,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利用迁移规律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色彩调动学习兴趣;适时复习,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心理学知识的应用能对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心理学 生物教学 动机 迁移 色彩 复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贲门腺癌中PPARγmRNA的表达,研究和贲门腺癌生物学特性间的相关,探究PPARγ作为贲门腺癌治疗靶点的可能。方法采用RT-PCR检测贲门腺癌组织中的PPARγ的表达量情况。结论(1)PPARγmRNA的表达在贲门癌组织中显著低于远端癌组织,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侵润深度相关(P<0.05)。(2)贲门癌的发生和进展可能与PPARγ其抗肿瘤活性丧失或减低相关。PPARγ可能是贲门癌的预后标志物,并作为贲门腺癌基因治疗的靶点。

  • 标签: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gamma (PPAR&gamma 贲门腺癌 实时定量PCR
  • 简介:摘要生物监测在消毒供应中心尤为重要,它直接反应灭菌物品的灭菌质量,生物监测阴性说明灭菌器灭菌合格,阳性则不合格。本文通过此案例所暴露出的缺陷,利用员工的头脑风暴,完善相关操作规程及考核细则,提升团队文化建设。

  • 标签: 生物监测阳性 结果判断滞后 案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够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微生物标本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干预措施,应用于2016年的微生物标本检验工作中,对比应用干预措施前、后,各类微生物标本的检验准确率。结果应用干预措施后血液标本、呼吸道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脑脊液标本、生殖道标本、脓液标本、胸腹水标本的检验准确率分别为100.0%、100.0%、97.5%、97.5%、100.0%、97.5%、97.5%、100.0%,与应用干预措施前的85.0%、87.5%、80.0%、82.5%、85.0%、82.5%、82.5%、87.5%比较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根据微生物标本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各类型微生物标本的检验准确率。

  • 标签: 微生物标本 检验准确率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5-甲基胞嘧啶在化学修饰中扮演中至关重要的角色。早期的观点认为,这种修饰是静态不变且只起到调控作用的,然而近期的科研进步展示了一幅更为动态的图景。5-甲基胞嘧啶被用于在真核生物的一系列细胞内反应中发挥关键或必要的条件。在文章中,我们简要回顾了这一领域的发展史,强调了胞嘧啶甲基化与去甲基化的机制,探索了其在真核生物中的功能阐明了5-甲基胞嘧啶作为化学修饰标记的优越

  • 标签: 5-甲基胞嘧啶 甲基化 去甲基化 表观遗传标记
  • 简介:摘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指的是在开展相关实验室活动中有效避免对相关人员、环境等造成影响,并保障实验的有效和科学,避免被试因子受到污染,因此,需要注重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本文针对造成微生物实验室安全威胁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安全管理的相关对策。

  • 标签: 县级疾控中心 微生物实验室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食品、药品微生物检验用培养基的比较。方法将药品检验用培养基用作对照培养基,并选择平皿法,结合《中国药典》的对微生物检查限度检查法实现对适用参数的检查,并对比食品检验用与药品检验用的培养基情况,确认各试验菌的回收率是否>70%。结果试验后发现,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均>70%,食品与药品检验用培养基实施的菌落数、酵母计数等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食品、药品微生物检验用培养基比较差异不明显,且说明食品、药品微生物检验用培养基可以通用。

  • 标签: 食品 药品 微生物检验 培养基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微生物检验技术对住院患者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各108例的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根据经验用药,观察组患者根据微生物检验技术用药;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状况。结果全部108例观察组患者的总感染率6.5%显然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各个程度的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住院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现代微生物检验技术能够有效控制患者感染,具有较高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微生物检验技术 住院患者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