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口腔修复材料生物相容,并总结玻璃离子水门汀、银汞合金、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恒磨牙邻面龋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9年-2012年间相关文章,将不同材料在口腔修复中生物相容纳入本组研究中,选取5篇文献作为重点分析对象,讨论口腔修复材料的重要。结果经对比,合金类修复材料存在着修复洞缘微漏现象明显等缺点,陶瓷类硬度低、边缘密台差等缺点,纳米材料人体细胞膜表层多糖和蛋白质以氢键结合,无细胞毒性,生物相容较高。结论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兴材料能够与口腔修复材料相融合,是很好的口腔修复材料,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口腔修复材料 恒磨牙邻面龋 相容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输血前相容检测质量控制,规范了临床输血管理的重要环节,从而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输血前的相容检测包括输血前对受血者病史资料的了解,标本要求以及正确的ABO和Rh定型、抗体筛选和鉴定、复查受者供者血液ABO血型以及用两种以上方法交配配血试验和准确记录结果及血液登记发放,把正确的血液及时准确的发放给临床。结果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三年时间,输血科共完成16800人次的血型鉴定,11927人次的交叉配血实验,未出现过错误的血型结果和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出现2例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建立输血前相容检测质量控制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输血前相容性检测质量控制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为临床安全用血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用微柱凝胶卡氏配血法对临床输血患者进行输血相容试验,结果临床科室送输血科检验标本中RhD血型鉴定阴性24例,抗体筛查阳性29例,交叉配血中8例配血不合。结论微柱凝胶卡氏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清楚稳定,易于判读,提高了临床用血的安全,结论微柱凝胶试验具有优越

  • 标签: 达亚美 微柱凝胶 临床输血 相容性 优越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运行PDCA循环法对输血相容检测室内质控管理的应用效果,规范输血相容检测试验操作,保证检测报告的准确。方法将我院2017年3月输血相容检测室内质控数据设为对照组,按照平常操作进行检测;将2017年4-6月输血相容检测室内质控检测数据设为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对失控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追踪验证改进成效。结果2017年3月本实验室室内质控失控率18.8%失控率=(失控次数÷检测次数)×100%,通过不断持续改进后,2017年6月室内质控结果全部在控。结论PDCA循环法在输血相容检测室内质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

  • 标签: PDCA循环法 输血相容性检测 室内质控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颌吸附义齿和生物功能修复系统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无牙颌患者120例,其中60例采用传统方法制作全口总义齿,另外60例采用吸附机制制作总义齿,比较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吸附机制制作的总义齿修复的全口义齿压痛点数量比较少,跟传统治疗方式相比,该种治疗方式更好。

  • 标签: 吸附 全口义齿 生物功能性修复系统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排便障碍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肛肠科2016年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6例功能排便障碍便秘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乳果糖15ml,2次/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治疗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9.07%、治疗满意度位86.0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物反馈治疗法治疗功能排便障碍便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排便效果,提高治疗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生物反馈治疗 功能性排便障碍性便秘 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评价可吸收防粘连液的生物安全。方法取50只昆明小鼠参照《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汇编》对其生物安全评价,分别进行热原试验、细胞毒性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遗传毒性试验、溶血试验、植入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结果发现该材料无致热性,细胞毒性1级,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迟发型超敏反应,无遗传毒性,样品溶血率为3.2%,皮下植入后局部无异常生物学反应;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中显示试验组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钾和均低于对照组,肝脏质量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常规检查和体质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可吸收防粘连液生物安全高,但是应用时需要定时检测肝功能,并及时进行保肝护肝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细菌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方法选择我中心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检并得到确诊的细菌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40例,给予病原微生物检验,并分析检验结果。结果全部40例标本中共检出29株病原菌,检出率为72.5%。在全部病原菌中,志贺菌所占比例最高,然后分别为弧菌属、气单胞菌等。通过药敏试验发现,病原菌对头孢哌酮、头孢三嗪以及氨苄西林等具有非常强的耐药性。结论志贺菌、弧菌属以及气单胞菌等是引起儿童细菌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临床中应给予重视,同时通过有效的方式来给予预防。

  • 标签: 儿童 细菌性腹泻 病原微生物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品微生物检查方法及方法适用试验,加强对方法适用试验的重视。方法分别从检验方法的选择、确认以及中药制剂的特殊等方面分析方法适用试验。结果药品微生物检查方法适用试验必不可少。结论相关部门应重视微生物计数方法适用,提高人员专业素质,加强质量控制。

  • 标签: 计数方法 微生物检查 方法适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腹泻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方法选择我中心收检的50例确诊为细菌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并分析结果。结果在50例患儿的粪便标本中,共检测出36株菌株,检出率为72.00%(36/50),其中志贺菌占38.89%(14/36),弧菌占30.56%(11/36),气单胞菌占19.44%(7/36),其余菌种占11.11%(4/36),志贺菌所占比例最高,相比较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菌株在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三嗪、阿莫西林中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儿童细菌腹泻危害较大,在临床上可进行病原学检测,通过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给予治疗,降低死亡率。

  • 标签: 细菌性腹泻患儿 病原微生物 志贺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规范化标本采集对于提升微生物检验准确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6月期间检验科收集的接受常规采集检验标本1040例作为对照组。另将我院2016年7月—12月检验科收集的标本1040例作为研究组,均实施标准化标本采集检验。将两组检验结果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呼吸道标本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标本、大便标本及尿液标本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标本微生物总体阳性率为29.04%,显著超过对照组的23.94%(P<0.05)。结论积极实施规范化标本采集可以有效提升结果的准确,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标本检验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4期
  • 机构:在欧盟国家中有40%的个体都遭受着非酒精性脂肪肝带来的痛苦,在当前富裕社会这种疾病的流行率越来越高,其也是个体糖尿病和体重过度增加的直接结果。当前研究者并不可能预测这种疾病的未来发展情况,而其直接的结果似乎只能是肝硬化和肝癌,此外其也会增加个体患心脏病及肾脏损伤的风险,未来研究者或将利用不同生物标志物的风险评分来对该疾病进行预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研究吸收止血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为其在手术中应用的安全做出评价。方法将9只新西兰兔分为3组,即供试品-1组(6.25mg/kg)、供试品-2组(12.5mg/kg)和供试品-3组(25mg/kg),每组3只,各组采用自身作为空白对照,通过皮下注射在动物背部植入吸收止血生物材料,每个时间点1只动物,每侧4个皮下囊,在植入后第3、7、14天取皮下囊部位组织常规HE染色做病理检查。结果大体观察残留程度0%;解剖时肉眼观察仅供试品-3组在植入后第3天其4号取材点可见皮下囊包块存在;病理镜检发现,各组皮肤表皮及真皮均无明显的病理改变,皮肤附件结构正常,皮下及周围组织也未见充血、水肿及炎细胞浸润,供试品-1和供试品-2组在各时间点均未见供试品残留,供试品-3组在植入后第3天和第7天其4号取材点可见供试品极轻度未吸收,第14天各取材点未见供试品残留。结论6.25mg/mL、12.5mg/mL和25mg/mL的吸收止血材料在新西兰兔背部皮下很快被吸收,在机体内两周基本被降解,对于手术应用安全颇佳。

  • 标签: 吸收性止血生物材料 皮下植入 生物相容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相关价值。方法收集微生物检验在控制医院感染以及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进一步分析微生物检验对于临床的价值。结果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对于医院控制感染有很大的价值,这主要应用在预测感染传播途径、监测病原菌与监测易感人群等各个方面。结论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对于控制医院的感染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微生物的推广与应用,有效地控制医院的感染问题。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感染控制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细菌食物中毒的检验分析,探讨其病原性特征,评价微生物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60例被确诊的细菌食物中毒事件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相关的粪便、肛拭子、呕吐物、厨师或食物售卖者手拭子以及食物操作间涂抹样。结果全部60例食物中毒事件中,占比最大的致病菌为副溶血性弧菌,共16例,占比26.7%;占比第二位的致病菌是致泻大肠杆菌,共8例,占比13.3%;占比第三位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共7例,占比11.7%;其余依次为蜡样芽孢杆菌6例,占比10.0%;变形杆菌5例,占比8.3%;沙门菌4例,占比6.7%;志贺菌3例,占比5.0%;另有11例为其他致病原菌,占比18.3%。其中发生于春季的有12例,占比20.0%;发生在夏季的有20例,占比33.3%;发生在秋季的有24例,占比40.0%;发生在冬季的有4例,占比6.7%。结论在导致患者细菌食物中毒的所有致病菌中,副溶血性弧菌和致泻大肠杆菌是比例最高的两种病菌;从发生时间上来看,夏秋两季发生细菌食物的概率较大,在生活中应当提高警惕。此外,通过对细菌食物中毒实施微生物检验,能够迅速找出致病菌类型,找到致病污染源,对于有效控制病情,科学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食物中毒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因胎儿组织细胞较成人更易受超声生物学效应作用,超声的生物学对胎儿各系统的安全的作用一直备受超声科学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大量应用于临床的超声成像技术,使关注超声生物学效应是否影响胎儿安全的重要大大提高。本文从超声作生物学效应、动物实验及人体研究现状的角度,就目前应用于产科的诊断超声技术对胎儿的安全做如下综述。

  • 标签: 超声 生物学效应 胎儿安全性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期
  • 机构: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医学与生物学实验室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放射卫生防护基本要求》,这是我国首次出台实验室强制性放射卫生标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盆底失弛缓便秘患者,均实施生物反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排便症状积分以及肛管表面肌电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肛管表面肌电指标均显著改善,经t检验检验行统计学处理后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排便症状积分均显著改善,经t检验检验行统计学处理后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便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盆底功能和临床排便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生物反馈 盆底失弛缓性便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骨伤洗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根据骨伤洗剂的用药途径和制法,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规定对其进行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及控制菌的检查。结果确定采用稀释法进行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采用常规法进行控制菌的检查。结论建立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合理可行。

  • 标签: 骨伤洗剂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适用性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分析和了解流行病学分布的具体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3年期间我院3700份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并对该期间我院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的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除血培养标本,其他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2012-2013年都低于2011-2012年,对比有显著差异(P<0.5)。结论为了给临床疾病治疗提供有利的保障,提高临床微生物标本检验的水平,确保诊断的准确,应对不同期间的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进行仔细的分析,了解流行病学的分布状况,寻找出能够指导治疗的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回顾性分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