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对比常规磁共振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在肩袖损伤诊断方面的应用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接收诊治的肩袖损伤患者67例作为研究样本,对其实施肩关节镜、常规磁共振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检查,以肩关节镜检查结果为基准,对比常规磁共振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方式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磁共振方式(P<0.05)。结论常规磁共振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检查方式均为全层撕裂型肩袖损伤的重要检查方式,检查结果具备准确性及可靠性,在部分撕裂型肩袖损伤方面,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检查方式诊断结果更佳,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灵敏度。

  • 标签: 磁共振 关节造影 肩袖损伤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髌骨软化症的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从而为髌骨软化症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31日—2018年3月31日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髌骨软化症患者共67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回顾分析法对其MRI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本次检查,67例患者中,共检出髌骨软骨软化症Ⅰ期14例,Ⅱ期13例,Ⅲ期20例,Ⅳ期20例。结论应用MRI对髌骨软化症进行检查,其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可以通过梯度回波像+横断位梯度回波像有效对早期髌骨软化症进行确诊,值得广泛地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进行推广。

  • 标签: 髌骨软化症 磁共振成像 MRI 髌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形态学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39例患者(48个病灶)乳腺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分析病变形态学、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各项参数。结果肿块状中良性病变多表现为圆形或分叶状,边界光滑,均匀强化或分隔未见强化,峰值时间多出现在3分钟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可表现为Ⅰ或Ⅱ型曲线,恶性多表现为不规则形、毛刺、边缘强化,峰值时间出现在3分钟前,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可表现为Ⅱ或Ⅲ型曲线。良恶性病灶早期增强率之间无差异性。结论肿块状的病变形态学表现在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占很重要价值。峰值时间、曲线类型对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有较大意义,但Ⅱ型曲线在良恶性病灶有重叠,造成MR特异性减低。早期增强率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意义较低。

  • 标签: 动态磁共振 乳腺疾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对踝关节急性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2月进入我院接受踝关节急性损伤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踝关节镜检查/关节切开术诊断确诊;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MRI诊断、X线诊断,对比不同诊断方法的效果。结果MRI诊断显示有1例患者为骨挫伤、7例患者为骨折、10例患者为胫距韧带损伤、16例患者为腓距韧带损伤、20例患者为跟腱损伤,MRI诊断各损伤类型与X线诊断结果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踝关节镜检查/关节切开术诊断结果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踝关节急性损伤的诊断中磁共振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磁共振的速度较快、无创伤性、诊断费用相对较低;因此,应当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MRI诊断 X线诊断 踝关节急性损伤
  • 简介:摘要睡眠剥夺(sleepdeprivation,SD)是指由于环境或自身原因无法满足正常睡眠需要的一种情况。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致力于试图解开睡眠这一最基本生理活动的内在机制,但因大脑是一个极度精细复杂的结构,其机制目前仍未被人类破解。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压力增加,越来越多人受到睡眠质量低下的困扰,SD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非侵入性磁共振技术广泛应用于神经、精神方面的研究,不仅可以定量分析大脑形态结构及功能活动,而且能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为众多研究SD机制的学者提供了一个新视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静息态脑功能成像(resting-statefMRI,rs-f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及人脑连接组分析方法等技术在SD中的应用。

  • 标签: 睡眠剥夺 磁共振影像 静息态脑功能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人脑连接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椎管肿瘤患者采取核磁共振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在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收治的126例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3例。以对照组患者的CT检测资料和观察组患者的核磁共振检测资料进行比较,对比两种检查对于椎管肿瘤病症的诊断精准度。结果观察组核磁共振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8.41%(62/63),对照组CT检查的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0.48%(57/63)。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椎管肿瘤患者采取核磁共振诊断精准度较高,能够有效判定患者的肿瘤性质及类型,具备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核磁共振 椎管肿瘤 检查方式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股骨头坏死CT与核磁共振诊断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2013年4月23日—2016年4月23日期间)作为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使用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均占30例。对照组中,股骨头坏死患者均使用CT诊断,实验组中,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诊断。将两组患者的诊断检出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诊断后,实验组患者的诊断检出率为93.33%,明显较对照组更佳,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效果均较佳,且核磁共振的诊断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 股骨头坏死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磁共振成像(MRI)与CT对脑出血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4月—2017年3月,研究对象为81例脑出血患者、121处病灶,在同日内行CT、MRI检查,对比分析各项检查资料。结果CT诊断准确率为75.21%(91/121),MRI诊断准确率为100.00%(121/121),CT与MRI在诊断准确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脑出血检出中有明显优势,磁共振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充分的诊断依据。

  • 标签: 磁共振 CT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恶性肿瘤诊断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0例胃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组,健康体检的人员中选择23例为对照组。进行磁共振检查仪MRI检测以及弥散加权扫查。结果当患者的b值处于800s/mm2时,正常胃壁组织的ADC数值要高于肿瘤组织的数值,P<0.05。结论为提高胃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效果,可利用DWI结合ADC平均数值对不同类型的胃恶性肿瘤进行诊断,DWI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胃恶性肿瘤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核磁共振和CT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在其受伤3d内均接受CT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1)CT诊断的准确率为83.64%,明显低于核磁共振诊断的准确率(94.23%),P<0.05;(2)核磁共振技术对特殊部位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技术,P<0.05。结论MRI与CT检测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都有一定诊断意义,但MRI对于患者损伤部位诊断的准确率和特殊部位病变的检出率较高,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 CT 急性颅脑损伤 诊断价值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场核磁共振在早期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接收的早期脑出血患者30例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对患者开展低场核磁共振(MRI)检查,密切观察并分析相应的影像特征。结果30例早期脑出血患者T1WI呈等信号,而T2WI则呈等或高信号,患者平均血肿量为(10.0~35.0)mL,具体的发生部位处在小脑、内囊、顶叶、额、丘脑与基底节。结论在早期脑出血诊断中应用低场核磁共振(MRI),其诊断结果精准而可靠,便于在临床上推广与使用。

  • 标签: 低场核磁共振(MRI) 诊断 早期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核磁共振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应用价值,为后续的临床诊断提供方法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35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患者资料。结果35例患者经过手术经关节镜检查发现膝关节半月板损伤62处,MRI检查发现膝关节半月板损伤58处,两种检查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核磁共振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并且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式,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核磁共振 膝关节半月板 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以及CT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具体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核磁共振以及CT检查,将核磁共振的检查结果作为观察组,将CT的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检出率为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检出率为80.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82%,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核磁共振的检查方法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检出率以及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CT的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 CT 急性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部良恶性肿瘤患者核磁成像的诊断效果。方法将30例脑部肿瘤的患者行CT扫描以及MRI进行诊断肿瘤的情况,并对两种诊断方式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MRI对于良性和恶性脑部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CT扫描。结论MRI对于脑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比CT扫描的高,其具有多方位成像以及图像清晰等特点,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脑部肿瘤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将多层螺旋CT联合磁共振成像检查应用在腕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分析应用价值。方法此文研究分析的资料是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诊治的50例腕关节损伤患者,依据DR检查结果区分为无腕骨骨折组和腕骨骨折组,均开展多层螺旋CT检查联合磁共振成像检查,统计检查结果。结果腕骨骨折组中,多层螺旋CT检查的腕骨骨折数、移位碎骨片数、关节脱位数多于磁共振成像检查,软骨损伤数、隐匿性的骨折数、骨挫伤数少于磁共振成像检查;无腕骨骨折组中,多层螺旋CT检查的关节脱位数多于磁共振成像检查,软骨损伤数、隐匿性的骨折数、骨挫伤数少于磁共振成像检查。结论在腕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取多层螺旋CT联合磁共振成像检查展示较优效果。

  • 标签: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腕关节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多技术扫描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58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确诊。给予患者核磁共振多技术扫描检查。结果以手术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平扫-3D扫描准确率96.86%,平扫-电影扫描准确率91.82%。结论可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推行核磁共振多技术扫描。

  • 标签: 核磁共振 多技术扫描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技术在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诊断为关节软骨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61例,患者均采用X线和磁共振检查,并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结果MRI检查结果显示61例ACDD患者中软骨损伤22例(91.67%),软骨组织肿胀16例(94.12%),半月板变性7例(58.33%),骨质增生9例(90.00%),关节面不平6例(66.67%),关节间隙狭窄7例(70.00%),软骨下囊变4例(80.00%);X线检查结果显示软骨损伤1例(4.17%),软骨组织肿胀0例(0.0%),半月板变性0例(0.0%),骨质增生8例(80.00%),关节面不平4例(44.44%),关节间隙狭窄7例(70.00%),软骨下囊变2例(40.00%),MRI技术在检查软骨损伤、软骨组织肿胀、半月板变性、软骨下囊变和关节面不平上其结果准确性优于X线检查,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骨质增生和关节间隙狭窄检查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MRI检查技术可以提高ACDD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对该病的治疗及预后均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磁共振 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 MRI X线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宫颈癌的发病趋于年轻化,此疾病对妇女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正确分期与诊断是选取恰当的诊断方法、评价预后的有力证据。就目前而言,主要通过妇科检查对宫颈癌患者的分期实施检测,可精确率低,存在主观随意性。而核磁共振具有较好的组织辨别功能,能够全面性、多序列成像,准确的诊断出宫颈癌的分期详细情况,已慢慢变成诊断宫颈癌的主要措施。本研究旨在采用核磁共振对宫颈癌患者所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找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核磁共振 宫颈癌诊断 分期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血清PSA≥4ng/ml前列腺疾病患者120例,接受MRS,根据PSA水平将患者分为PSA高危组(>20ng/ml)、PSA中危组(10~20ng/ml)、PSA低危组(4~10ng/ml),收集并计算PSAD、fPSA/tPSA、(Cho+Cre)/Cit值,分析MRS对不同血清PSA组PCa的诊断价值。结果120例患者病理诊断为PCa的60例,前列腺增生(BPH)60例;MRS诊断为PCa64例,BPH56例,MRS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良好(P<0.05);PCa与BPH的(Cho+Cre)/Cit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列腺癌的(Cho+Cre)/Cit与T-PSA(负相关)、F-PSA(负相关)、PSAD(正相关)、F-PSA/T-PSA(负相关)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A低危、中危、高危组诊断PCa的准确性分别为64.44%、80.00%、93.33%,三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S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同PSA水平组间MRS诊断效能不同。

  • 标签: 前列腺特异抗原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膝关节损伤术前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评判的作用及价值进行探析。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2018年1月我院诊治的65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手术证实;术前均行MRI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和术中所见的符合情况。结果本组组患者术前MRI检查,共发现325个软骨面,其中MRI表现异常202个(62.2%),包括I级71个,图像显示轮廓完整,软骨内存在点、片状的高或者低信号;II级37个,图像显示软骨一定程度变薄、缺损,但低于全层50%,或软骨表层不光整,软骨内存在点、片状高低信号混杂影,关节腔内能见积液信号;III级44个,图像显示软骨显著变薄,软骨缺损超全层50%,且大多数关节腔内积液;IV级50个,图像显示局部软骨全层缺损,缺损位软骨下骨质暴露且伴临近组织结构异常,与术中观察所见基本一致。结论在膝关节软骨损伤术前采用MRI检查,可确定损伤位、大小及累及范围,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磁共振成像技术 膝关节软骨 术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