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品管圈1活动在降低介入术后留置尿管2的置管率的。方法利用品管圈工具,以“降低介入术后留置尿管置管率”为主题,以患者介入手术的先后顺序对80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品管圈活动开始前40例,实施品管圈活动后40例,对所有的首次介入术后的患者进行查验,分析留置尿管的原因,制定相对应的措施并且实施。结果在实施相应措施后,介入术后患者留置尿管置管率由22.5%(9/40)下降至7.5%(3/40)。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显著降低介入术后留置尿管置管率。

  • 标签: 品管圈 介入手术 留置导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本院2015、2016年度血培养标本的实验室数据,了解本院血培养污染率及污染菌种类,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2015年、2016年度两年的血培养标本的阳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5年共有916例血培养标本,阳性标本有54例,其中污染菌47例,致病菌7例,其分布为表皮葡萄球菌39例(83.1%)、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8.5%)、大肠埃希菌3例(6.3%)、棒状杆菌1例(2.1%);而2016年共有983例血培养标本,阳性标本有34例,其中污染菌28例,致病菌6例,其分布为表皮葡萄球菌22例(78.6%)、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14.3%)、大肠埃希菌2例(7.1%)。结论2015年度本院血培养污染率为5.13%,而2016年度本院血培养污染率为2.84%,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且前者污染率明显高于后者。

  • 标签: 血培养 污染率 表皮葡萄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立老年专业护理小组在降低干部保健老年病科老年患者误吸发生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科自2017年5月成立老年专业护理小组,采用核心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针对老年患者误吸风险,制定预见性的护理措施。结果老年专业护理小组成员经过培训,误吸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1,P<0.001)。结论建立老年专业护理小组,通过培训、给予老年患者预见性防误吸的护理措施,可降低老年患者误吸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士误吸相关知识。

  • 标签: 专业护理小组 老年患者 误吸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生川乌与半夏配伍对小鼠肝脏毒性的影响。方法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A组灌胃给予生川乌提取液,1.6g/kg,B组给予半夏提取液1.0g/kg,C组给予生川乌-半夏(10.5)提取液,D组给予生川乌-半夏(11)提取液,E组给予生川乌-半夏(0.51)提取液,F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2次/天,连续4周,比较6组肝脏指标变化。结果不同剂量生川乌与半夏配伍组肝脏系数、肝功能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不同剂量的生川乌与半夏配伍组肝脏系数、肝功能指标、活性氧、丙二醛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P<0.05),D组显著低于C组与E组(P<0.05);给予不同剂量的生川乌与半夏配伍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B组(P<0.05),D组显著高于C组与E组(P<0.05)。结论生川乌与半夏临床用量范围内配伍通过提高小鼠肝脏抗氧化能力,拮抗生川乌肝脏毒性。

  • 标签: 生川乌 半夏 配伍 肝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成立护理文书质量控制小组,开展小组的持续督促,以期提升电子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方法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成立护理文书质量控制小组,小组以持续质量管理模式(plan-do-check-action;PDCA)为指导开展月督察,联合双层激励模式,带动护理人员及时、准确和客观填写电子护理文书。结果2016年1月—2016年12月,各类电子护理文书错误率逐渐下降,书写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护理文书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能明显促进护理文书质量提高,减少电子护理文书书写错误率。

  • 标签: 电子护理文书 质量控制小组 双层激励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QCC)手法来降低ICU终末处理不完整率。方法成立本科室品管圈,通过大家集思广义,脑力激荡并使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策略进行问题改善。结果通过改善措施后ICU终末处理不完整率由改善前的17.8%下降为改善后的6.6%,目标达成率112%,进步率为63%。结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有形成果是设计了适合本科室的ICU终末处理核查单、修改了ICU终末处理流程和ICU护理员终末处理流程,无形成果是全组人员沟通能力、团结协助及QCC手法都有很大的进步。

  • 标签: 品管圈 终末处理 不完整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并降低剖宫产率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重点选取了我院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间收治的产妇共120例作为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60例,分析不同护理干预下产妇的自然分娩情况及剖宫产率。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新模式有助于提升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上应用并推广。

  • 标签: 产科护理新模式 自然分娩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管道标识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ICU室2016年1月—12月未进行管道标识(对照组)的90例患者与进行管道标识(实验组)的95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的管道堵塞率、管道脱出率、连接错误率和差错率均高于标识组实验组(P<0.05),而管道受压扭曲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道标识应用在ICU患者中,可有效提高管道安全,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而管道标识在临床护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将管道标识管理制度化、提高风险意识、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等建议。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管道标识 管道相关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以此时段内收治的80例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各40例,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以产科护理新模式为观察组,分析产科护理新模式的价值所在,并对比两组的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结果观察组两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65.0%,对照组为50.0%,剖宫产率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率为35.0%,对照组为42.5%,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产科分娩患者,采取产科护理新模式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剖宫产率,增加自然分娩率,改善母婴结局,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 标签: 产科护理新模式 自然分娩 剖宫产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静配中心成品输液出门前差错。方法按品管圈理论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执行,分析造成成品输液出门前差错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评价效果。结果静配中心成品输液出门前差错件数明显减少,每周由30.3件降至每周14.67件。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达到了减少不合理医嘱的情况,同时圈员在品管手法、沟通协调、团队精神、积极性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

  • 标签: 品管圈 静配中心 成品输液出门前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过程中使用0.35%的聚维酮碘溶液冲洗切口以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结果进行应用探讨。方法抽选自2017年3月—11月间700例在本院施行的手术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450例)在关闭体腔之前选择使用100ml的0.35%聚维酮碘溶液注入体腔内,再行负压吸引器吸出聚维酮碘和混合的血浆,对照组(250例),使用0.9%生理盐水冲洗并吸出血浆,组织液。观察并记录每位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和生命体征,并且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程度和切口感染率。结果实验组的中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切口愈合程度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手术过程中使用0.35%的聚维酮碘进行冲洗手术创口,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有效措施,是值得加大推广力度的。

  • 标签: 聚维碘酮溶液 手术切口感染 术中冲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脑卒中患者误吸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进行现状调查,改善前调查脑卒中患者共88例次,不误吸70例次,误吸18例次,脑卒中患者误吸发生率为20.5%。结果2018年5月20日至6月2日进行效果确认,调查脑卒中患者共80例次,不误吸77例次,误吸率由改善前的20.5%降低到改善后的3.9%。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误吸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ICU失禁相关性皮炎中的应用效果与体会。方法成立QCC小组,确立“降低ICU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按照QCC活动步骤对ICU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实施活动后,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由25.76%降至10.00%,圈员在品管圈方法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团队凝聚力等方面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开展QCC活动可以降低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

  • 标签: 失禁相关性皮炎 品管圈 ICU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08月—2018年08月,对本院收治的68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进行观察和分析,根据电脑随机的方式将之分组,即常规组(n=34)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n=34)行预见性护理。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产后2h和24h的出血量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预见性护理,可大大减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风险,还可以减少产后失血量。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卧床患者用品管圈活动干预对降低便秘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降低骨科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率为主题,通过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值并进行改进,对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骨科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率由活动前的67.50%降低到30.16%。结论对骨科卧床患者采取品管圈活动能显著降低便秘发生率,确保生理平衡,促进病人康复,同时提升护士的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骨科卧床患者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标管理在降低心内科护士用药错误率的效果。方法我院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就诊1000例患者,予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500例。观察组行目标管理,对照组行一般管理,均给予两组患者相应药物,对护士的用药错误率、专业知识考核合格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目标管理能降低心内科护士的用药错误率,保证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在增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能更好的维护医院形象。

  • 标签: 目标管理 心内科护士 用药错误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的术后综合护理方法,观察综合护理对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将5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划分为护理研究组与护理对照组,两组产妇均等各25例。对护理对照组产妇实施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措施,对护理研究组产妇实施剖宫产术后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统计并对比两组产妇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发现,由于护理措施的不同,所以两组产妇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存在差异,和护理对照组产妇相比,护理研究组产妇的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剖宫产术后综合护理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产妇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和实践意义。

  • 标签: 剖宫产 综合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降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8例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细节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和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甲级切口愈合率和乙级切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丙级切口愈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细节护理可显著降低手术切口感染,有助于促进切口愈合。

  • 标签: 手术室细节护理 手术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增强CT造影剂外渗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放射科2016年6月—8月增强CT造影剂外渗情况设为改善前期,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通过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并实施对策,以2016年10月—12月的渗出情况为改善后期,对比改善前后造影剂外渗情况。结果增强CT造影剂外渗率由2.1%降低至0.37%。结论运用品管圈分析管理方法可有效降低造影剂外渗率;同时提供了科学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圈员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医院的品牌形象。

  • 标签: 品管圈 CT增强 造影剂外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