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血液培养阳性率,细菌分布及科室分布进行的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培养标本用BACTEC9050全自动培养仪进行培养和DL-96Ⅱ鉴定仪进行鉴定。结果2109例标本中196例培养阳性标本分离出细菌19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7株,革兰阳性菌54株,真菌7株。感染率最高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葡萄球菌。结论肠杆菌科细菌和葡萄球菌是培养中的主要病原菌,多见于疾病。

  • 标签: 血培养 病原菌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自动培养系统与手工配制培养液进行血液培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3年2月-2023年6月接收800份血液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接受手工配制血液培养、全自动培养系统培养,分析其培养效率。结果:各菌种的系统培养阳性显像时间均明显短于手工培养;800份血液标本经全自动培养系统培养后获得83份阳性结果,阳性率为10.38%。各菌种中,大肠埃希菌、念珠菌属、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珠菌等阳性率均明显较高。结论:相比于手工配制血液培养,全自动培养系统的血液培养效率、效果均更显著,可在临床高效推广。

  • 标签: 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手工配制血培养液 阳性显示时间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和培养阳性时间(TTP)在区分培养阳性是感染或污染中的应用。方法对该院2015年7月—2016年3月培养阳性,同时又监测PCT的106份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PCT值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组较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组有显著增高。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值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组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组比较有缩短,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PCT与TTP可作为培养阳性结果是感染或污染的辅助判别指标,但PCT较TTP更具优势。

  • 标签: 降钙素原 血培养阳性时间 感染 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DBACTEC9050全自动培养仪检测1928份需氧培养结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我院临床各科室送检的培养标本1928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阳性、阴性、假阳性和假阴性检出情况和细菌种类。结果1928例培养标本共有216例阳性,阳性率为11.2%,其中革兰阴性菌143株占66.2%,革兰阳性菌69例占31.9%,真菌4株占1.85%;假阳性率为2.31%,假阴性率为2.22%。结论需养血培养结果显示BDBACTEC9050全自动培养仪阳性检出率高,细菌检出种类多,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血培养 血培养仪 细菌 假阴性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厌氧培养和需氧培养培养中的应用,分离菌阳性率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200份标本采用自动培养监测系统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并分离菌株。结果共检出27株细菌,阳性率为13.5%,其中需氧培养检测出的细菌20株,阳性检出率为10%,厌氧培养检测出25例,阳性检出率12.5%。细菌检出时间为2~50h,其中2~24h检出细菌22株,24~48h检出细菌6株,48h以后检出细菌2株。结论需氧和厌氧培养用于菌血症、败血症、脓毒病等病原体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血液标本应同时做需氧和厌氧培养,以提高临床细菌的阳性检出率。

  • 标签: 厌氧培养 需氧培养 血培养中的应用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对一例送检三瓶培养,在120h内仅有一瓶仪器报阳并鉴定出胎儿弯曲菌、另外两瓶“阴性瓶”经转种后均有胎儿弯曲菌胎儿亚种生长的案例进行分析,思考怎样提高实验室关于培养检出少见菌及疑难菌的能力。方法:通过革兰染色涂片镜检及郑州安图质谱鉴定仪和法国梅里埃质谱鉴定仪认识胎儿弯曲菌,了解其生长特性,同时关注培养仪检测原理及细菌生长曲线,对疑似“阴性瓶”进行验证。结果:检出的细菌经过染色及质谱鉴定确认为胎儿弯曲菌,“阴性瓶”中生长的细菌经过确认与报阳瓶中结果一致,这是一例由胎儿弯曲菌感染所引起的菌血症。结论:少见菌引起的血流感染常常由于细菌生长缓慢导致结果“假阴性”,实验室应当认真慎重对待每一个报阳瓶及生长曲线,并关注感染病原体,发放出最值得有参考意义的检测报告单。

  • 标签: 胎儿弯曲菌 假阴性 菌血症
  • 简介:目的研究人脐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IK)体外培养扩增,并检测其功能。方法应用Ficoll-Hypaque离心获得界面细胞,贴壁培养2h,获得悬浮单个核细胞,体外以重组人白介素-1、重组人白介素-2、γ-干扰素和CD3抗体诱导培养15d。在CIK发育过程中,在光镜下观察其生长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IK表型。采用MTT法检测CIK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性。结果CIK前3d细胞扩增不明显,在培养4d后,细胞增殖,呈团,可观察到不规则形的细胞.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少、胞核大、圆.有时可观察到细胞分裂相。培养12d后CIK细胞高表达CD3^+CD56^+,CD3^+CD8^+细胞缓慢增长,CD3、CD4细胞有所增加,在d7之后有所下降,CD3^+细胞维持高水平且变化不明显。CIK细胞对2种来源于不同组织的肿瘤细胞均产生了明显的杀伤性。结论人脐经重组人白介素-1、重组人白介素-2、γ-干扰素和CD3抗体体外诱导培养,能诱导出CIK,并对恶性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杀伤活性。

  • 标签: CIK 脐血 细胞体外扩增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评价国内外预防培养标本污染的最佳证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内关于预防静脉血液标本污染的证据,包括指南(BPG)、最佳实践信息册(BPIS)、证据总结(ES)、推荐实践(RP)及系统评价(SR)。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9年3月27日。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循证指南1篇,以专家共识为基础的指南4篇,证据总结1篇,最佳实践推荐1篇,系统评价6篇。最佳证据包括采血人员、采血时间、皮肤消毒、采血途径、采血部位、标本注入、无菌手套、标本转运等。结论护理部应与检验科合作,加强对于护理人员静脉培养标本采集相关知识的教育,在进行血培养标本采集时,要注意采血时间,采血过程中要使用无菌手套,正确进行皮肤消毒,选择合适的采血途径、部位,采血完成后要及时转运标本,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静脉采血 血培养 污染 最佳证据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通过优化培养工作流程的方式是否可以缩短菌血症标本培养阳性报警时间(TTP)、阳性报警到审核时间(阳性报警后处理时间)和标本周转时间(TAT)。方法本实验采用回顾性研究。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4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收集的阳性培养标本进行阶段性分析研究。本研究中的传统流程阶段(2014年),共纳入分析阳性培养标本502瓶;流程优化第一阶段(2016年),较传统流程阶段延长了工作人员在岗时间至22:00,共纳入分析阳性培养标本976瓶;流程优化第二阶段(2018年),较流程优化第一阶段增加了质谱快速鉴定流程,共纳入阳性培养标本1 029瓶;流程优化第三阶段(2020年),较流程优化第二阶段引入新型VIRTUO BACT/ALERT培养系统。比较不同阶段中培养阳性报警时间、培养阳性报警后处理时间和标本周转时间的差异。统计分析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在传统流程阶段(2014年),阳性报警后处理时间为55.70(47.35,68.45)h;流程优化第一阶段(2016年),阳性报警后处理时间为47.25(33.88,59.96)h,流程优化第一阶段阳性报警后处理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流程阶段(Z=‒10.734,P<0.001);流程优化第二阶段(2018年)阳性报警后处理时间为47.18(36.41,59.40)h,在17:00之前12.18%革兰阴性杆菌的初步鉴定结果可以在审核前回报临床;流程优化第三阶段(2020年),原有BACT/ALERT 3D系统的培养标本TTP为39.56(21.52,62.65)h,TAT为78.16(64.68,99.72)h;新型VIRTUO BACT/ALERT系统的培养标本TTP为37.03(21.08,58.22)h,TAT为73.41(62.88,89.48)h,VIRTUO BACT/ALERT系统较BACT/ALERT 3D系统的TTP明显缩短(Z=‒2.273,P=0.023);VIRTUO BACT/ALERT系统较BACT/ALERT 3D系统的TAT明显缩短(Z=‒4.040,P<0.001)。结论通过对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工作流程进行多方面、多措施的持续改进,可缩短培养中各阶段的处理时间,使临床获得受益。

  • 标签: 感染 血培养 评价研究 阳性报警时间 标本周转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近年来的败血症患者病原菌分布,并对其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细菌分离标本148株,采用纸片扩散法(K-B)测定13种常用抗生素对标本的药物敏感性分析,按NCCLS标准判断。结果分离数占前5位的菌株依次为甲型副伤寒、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结论临床需及时掌握培养细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血液 细菌培养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