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各因素对心肺复苏患者成功率的影响,为提高院心肺复苏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市奉贤区医疗急救中心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486例,按照CPR成功与否分为心肺复苏成功组和心肺复苏失败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心肺复苏成功组44例(9.1%),心肺复苏失败组442例(90.9%),年龄、发病原因、群众性CPR、心脏骤停时间、是否可除颤心率、是否高级生命支持是影响心肺复苏患者成功率的重要因素。结论影响心肺复苏患者成功率的因素较为复杂,除患者自身因素外,也与急救半径的长短、急救流程的完善、社会急救知识的普及关系密切,提高院心肺复苏成功率需要急救人员的不懈努力。

  • 标签: 院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成功率
  • 简介:摘要药物仍是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在既往的基础上对复苏药物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现就心肺复苏药物的研究进展作出如下综述。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血管活性药物 心率失常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急诊科于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89例心肺复苏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分成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护理、急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康复状况、生活质量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干预用于心肺复苏患者,可改善其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急诊护理干预 心肺复苏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急诊医学属于综合医学类学科,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无论是从急救观念方面亦或是从急救方法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关于心肺复苏的用药治疗近年来也出现了新的理论及观念,本文将着重对心肺复苏治疗中的常用药物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心肺复苏 给药途径 药物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12月这一时段内在我院进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90例纳入研究,按照住院号单双数,将之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应用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及60min复苏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0.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中采取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可促进患者康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集中护理管理模式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 应用 不良反应发生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救调度质量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120指挥中心接受的200例急救报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急救调度质量管理措施前后各100例。对急救调度质量管理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管理措施。结果实施急救调度质量管理措施后,平均摘机时间、受理派车时间、院内反应时间与实施比,均得到了显著缩短,且有效提高了报警人员满意度。结论在急救调度管理中实施科学的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院急救调度质量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院前急救 调度质量 相关因素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6月—2018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行心肺复苏的患者当中选取68例,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动脉血压及心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动脉血压和心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患者实施相应的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动脉血压和心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心肺复苏 康复效果 急诊护理干预 动脉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18年12月我干休所门诊部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是否进行院急救将所有患者分为急救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发病后由家属自行送入医院,未实施任何急救措施,急救组实施急救,对两组急救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救组转运时间、急诊处理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可缩短“无治疗期”,为患者争取有效治疗时间,进而提升预后,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院前急救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本科实习生心肺复苏培训细节的关键点存在问题常见原因。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理本科生64人,其中男5人,女59人,针对护理本科实习生心肺复苏培训细节的关键点存在问题常见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常见问题包含找不准颈动脉位置,动作不规范;心肺复苏按压部位不准确;肩肘腕未形成一条直线及未垂直于胸骨;按压幅度不足5~6cm;按压与放松时间不成11的比例;吹气量不足500~650ml。结论本文通过对CPR每个细节的逐一分解,并一对一的指导,使每一个学生充分了解自己CPR操作存在细节上的关键问题,及时给与纠正,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实习生 心肺复苏 关键点存在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急救和急诊抢救流程进行无缝衔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2月由120急救经急诊抢救进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其中常规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120急救,到达我院后给予急诊抢救完成术前准备后进行急诊PCI治疗;优化组30例患者,通过拨打我院胸痛急救电话,我院120急救,采用优化急救与急诊抢救无缝衔接完成术前准备后进行急诊PCI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发病-FMC时间(发病到首次接触医疗服务时间)、进出急诊时间、FMC-to-B时间(首次接触医疗服务到球囊扩张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发病-FMC时间(发病到首次接触医疗服务时间)、优化组进出急诊时间、FMC-to-B时间(首次接触医疗服务到球囊扩张时间)均低于常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无缝衔接急救和急诊抢救流程可显著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的时间点,提高FMC-to-B时间的合格率,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取更多的时间。

  • 标签: 无缝衔接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的时间点 FMC-to-B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转运。方法选择我中心2017年9月—2018年11月内接诊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成两组,设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占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转运流程,研究组采用优化急救转运流程,统计两组患者死亡情况。结果研究组0例死亡,对照组4例死亡,比较发生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优化急救转运流程,可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运用胺碘酮预防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胺碘酮预防性治疗)和对照组(利多卡因治疗)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运用胺碘酮预防性治疗后,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胺碘酮 预防性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烧伤休克患者应用延迟复苏补液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54例在我院接受烧伤休克治疗的患者,依照补液公式为所有患者进行复苏补液治疗,第一个24h复苏补液量为体重×烧伤面积×1.5ml+2000ml5%葡萄糖,晶胶体比例为11或者21,确保成年患者每小时尿量保持为80ml,小儿尿量为1ml/(kg·h)。第二个24h复苏补液量减半,采用电解质液、水、胶体、碳酸氢钠以及利尿剂等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患者复苏补液治疗效果以及延迟复苏治疗烧伤后不同时间患者预后情况。结果51例患者复苏成功,成功率为94.44%,3例患者复苏失败,失败率为5.56%。痛通过对复苏补液治疗时间分析延迟复苏治疗继烧伤后≤6h患者复苏时间<24h比率高于继烧伤时间>6h患者,感染率以及病死率明显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补液量>3000ml比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复苏治疗继烧伤时间越短越能够使患者病死率以及感染率得到明显降低,对于提升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烧伤休克 延迟复苏补液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救应用在急性创伤救护工作中的效果和必要性。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10月-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创伤救护患者70例,根据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急救组和常规救护组,每组35例。急救组的患者均配合有效的急救措施干预,而常规救护组则进行常规的救护,对两组急救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经过不同干预以后,急救组感染发生率、相关器官功能受损率、伤残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常规救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急救工作应用在急性创伤救护当中,能降低感染发生率和相关器官功能受损率,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急性创伤性救护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患的抢救工作中使用急救及绿色通道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8月急诊科收治的156例AMI病患作为本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先入院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的对照组(78例)及后入院接受急救及绿色通道的实验组(78例),分析比较两组病患的抢救有效率、住院时间以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实验组病患的急救有效率为78.21%(61/7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患的心肌再灌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1.03±8.15)min、(11.42±3.83)d,和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少(P<0.05)。结论在急诊科为急性心肌梗死病患提供有效的急救并入院后给予绿色通道可有效提高病患的抢救有效率,减少心肌再灌注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获得病患对急救工作的满意,应用效果较好,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 标签: 急诊科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绿色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费孕优生健康检查中加强健康教育对促进优生优育、预防出生缺陷中的效果。方法2017年1-9月,在我院接受免费孕优生健康检查的人群中,随机抽取400对夫妇,分为两组,每组200对,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孕检查和指导。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有针对性进行孕健康教育指导。结果观察组能够在孕前进行自我保健并积极治疗调理身体状况,自觉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新生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孕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夫妇对优生优育、预防出生缺陷的认知及行为自律,提高了孕妇的妊娠质量,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 标签: 健康教育 免费孕前优生检查 出生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大剂量肾上腺素联合阿托品在急性心脏骤停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我院在2016年6月—2018年6月治疗的急性心脏骤停的患者,均实行院急救,按药物剂量分为实验组(大剂量肾上腺素联合阿托品治疗)和对照组(普通剂量肾上腺素联合阿托品治疗)。结果在急救复苏成功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自主呼吸以及自主循环恢复情况上,急救的治疗效果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生存率上,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在急性心脏骤停的患者急救的过程中使用大剂量的肾上腺素联合阿托品治疗,能够提高自主呼吸以及自主循环恢复情况,提高复苏成功率,但是并发症发生率也增高了,需合理应用。

  • 标签: 大剂量 肾上腺素 阿托品 急性心脏骤停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ICU儿童心肺复苏过程中持续呼气末CO2分压(PETCO2)与连续有创动脉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PICU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58例行心肺复苏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心肺复苏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45例)、失败组(13例)。对比两组患儿心肺复苏时的PETCO2与有创动脉压水平及二者间相关性。结果从5~30min,成功组患儿PETCO2、有创动脉压均不断升高,30min后呈平稳状态;失败组患儿PETCO2、有创动脉压则在心肺复苏时有过短暂升高并急速降低,30min后未监测到相关数值。心肺复苏5、10、20、30min时,成功组PETCO2均比失败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20、30min时,成功组有创动脉压均比失败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不同节点PETCO2值与创动脉平均压呈正相关。结论在预测患儿心肺复苏结果上可将PETCO2、有创动脉压作为重要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PICU 儿童 心肺复苏 持续呼气末CO2分压 连续有创动脉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内静脉溶栓、急诊静脉溶栓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0例,将50例患者分为院内组和急诊组,急诊组患者行急诊溶栓治疗,院内组行院内溶栓治疗。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溶栓处理,急诊组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院内组(P<0.05);院内组冠脉再通率(72.00%)显著低于急诊组(92.00%)、院内组病死率(20.00%)显著高于急诊组(4.00%),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有利于保障其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内溶栓 急诊院前溶栓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内静脉溶栓、急诊静脉溶栓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0例,将50例患者分为院内组和急诊组,急诊组患者行急诊溶栓治疗,院内组行院内溶栓治疗。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溶栓处理,急诊组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院内组(P<0.05);院内组冠脉再通率(72.00%)显著低于急诊组(92.00%)、院内组病死率(20.00%)显著高于急诊组(4.00%),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有利于保障其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内溶栓 急诊院前溶栓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