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以2010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鲜四肢及骨盆骨折患者100例为对象,对患者的骨折类型、受伤机制、手术及治疗方法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VT发生率为8%,股骨干骨折DVT发生率为最高达27%,3个部位以上的多部位骨折患者DVT发生率为50%,年龄超过60岁患者的发病风险为20%。结论DVT在骨科创伤中具有一定的发生率,与年龄、骨折部位与类型、受伤距手术时间等相关。

  • 标签: 骨科创伤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骨科严重创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骨科严重创伤138例,均行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69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69例患者实施舒适护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明显改善骨科严重创伤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骨科 创伤 手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回顾性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11月入治我院的117例遭遇下肢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原则对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59例,对照组5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手术治疗方案流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前实施骨科牵引术。观察和对比各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状况等指标,并予以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术前行骨科牵引术对于下肢创伤的骨折愈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疗效显著,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骨科牵引术 下肢创伤患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疼痛护理管理在骨科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260例急诊创伤患者,并将其分为实验组(n=130)和对照组(n=130)对照组的患者给予一般的疼痛护理措施,实验组的患者给予疼痛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术后患者疼痛评分以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骨科急诊创伤患者疼痛护理管理能够规范护理流程,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疼痛护理管理 骨科急诊创伤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39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9例患者经过护理后康复率高,38例患者已经完全康复满意出院,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对患者早日康复起关键作用。

  • 标签: 创伤 患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创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诱发因素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84例下肢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4例患者为术后未发生DVT患者,观察组38例患者为术后发生DVT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因素及其对DVT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制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8.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9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科创伤术后DVT发病同手术操作、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因素相关,综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DVT发病率,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骨科创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骨科创伤实施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接收治疗的100例骨科创伤,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100.0%,对照组为68.0%,二者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创伤实施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有助于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一定可行性,值得推广。

  • 标签: 骨科创伤患者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创伤骨科100例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术后病人要在及时进行康复治疗;要对其进行身体、心理、职业、社会等多方面护理;依据病人的患病情况、病人精力以及经济条件为其制订专门的护理方案,实行一对一的专门护理。结果100例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9d,其中有65例病人了解相关的康复知识,76例病人对自己的患病知晓。从护理情况来看,有96例(占96.00%)的病人生活能够完全自理,有3例(占3.00%)病人生活能够部分自理,有1例(1.00%)病人生活不能够自理。在100例病人中,有3例(10.00%)病人出现了并发症,包括1例肌肉萎缩、1例关节痉挛、1例关节畸形。结论通过康复护理能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因机体损伤所产生的伤害,加强患者的康复意识,使其积极主动的进行康复锻炼,使伤患部位最大程度的恢复,最大程度减小伤残的概率。

  • 标签: 创伤骨科 患者 护理 锻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创伤创伤程度与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含量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7年期间收治的300例骨科创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浆D-二聚体(D-D)和血糖(Glu)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其创伤程度和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含量之间的关联性。结果不同创伤程度在不同时间点的D-D和Glu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时间点严重伤和重伤的D-D和Glu水平均高于轻伤,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e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骨科创伤创伤程度和D-D和Glu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含量与骨科创伤创伤程度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可准确判断患者创伤的严重程度以及恢复水平。

  • 标签: 骨科创伤 创伤程度 血浆D-二聚体 血糖含量 关联性
  • 简介:摘要目的旨对急性创伤院前救治工作的组织实施与救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120院前救治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方法回顾分析总结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我市120出诊急救急性创伤200例的救治资料,并就急性创伤年龄、性别、创伤部位、致伤原因等进行详细统计分析。结果本组200例急性创伤中,男性占62.0%,女性38.0%;其中21~35岁发生急性创伤居首。本组患者存活195例(97.5%),死亡5例(2.5%),其中1例在到达现场已死亡,4例在途中死亡;其急性创伤死亡原因主要为重度颅脑外伤、交通伤、多发伤以及刀伤。结论急性创伤是院前急救第一病因,以颅脑伤、肢体伤最为常见,而颅脑伤也是主要致死因素。同时,在全面控制救治反应时间的基础上,院前急救医师还须全面掌握基本颅脑伤、骨科检查等技能,有效提升现场急救技术水平是降低各类创伤漏诊率,避免或降低致死率、致残率的关键环节。

  • 标签: 院前救治 创伤 致死率 致伤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外科创伤死亡危险因素,改进创伤急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创伤死亡患者院前及抢救无效死亡病例一般资料,并选取性别、年龄、气管插管、清创止血、院前时间、现场评估昏迷、专业现场急救、ISS及GCS评分等可能影响死亡原因的指标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再将P<0.10变量引入多因素分析。结果176例死亡患者,院前死亡103例,创伤部位以头部、胸部、腹部居多;急诊创伤死亡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其中176例死亡患者中22~50岁者102例,占58.0%;急诊创伤死亡病例以交通事故最多,为60.8%;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机械通气、GCS与ISS评分及现场急救是影响创伤死亡危险因素。结论专业现场急救、年龄、创伤评分是影响创伤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加强院前急救,及时进行诊断可以提高创伤救治率。

  • 标签: 急诊外科 创伤 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外科创伤发生死亡的原因并探讨降低病患死亡率发生的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26例急诊外科创伤死亡患者,观察患者的死亡情况及死亡原因。结果急诊外科创伤死亡的高危人群为青壮年男性;导致急诊外科创伤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占56.6%,排名在第二位的是高空坠落引起的死亡,占23.5%,其他造成患者死亡的原因包括刀具砍伤、重物创击等,占19.9%。结论加强患者的院前急救,快速及时的对病患病因做出分析、提高现场急救水平能有效降低急诊外科创伤的死亡率,提高急诊外科创伤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死亡原因 创伤 急诊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初级创伤救治模式对呼吸异常创伤救治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救呼吸异常创伤,分为常规救治组40例和初级创伤救治组40例,比较两组气道、呼吸急症识别时间及优先识别处理率,颈椎保护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PTC救治组气道、呼吸急症识别时间20s,优先处理率100%,颈椎保护率100%,均明显优于常规救治组的72s,20%,1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级创伤救治可有效提高呼吸异常创伤急症患者处理率,有效提高急救人员急救能力。

  • 标签: 初级创伤救治 呼吸异常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评分在严重创伤急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36例骨科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急诊救治的诊断方式不同将其中15例根据创伤评分作出诊断的患者标记为观察组,另21例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体征作出诊断标记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急诊救治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现场明确诊断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伤情知晓率为93.33%、可预见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61.91%和47.62%(P<0.05)。结论使用创伤评分能有效提高病情诊断的准确性,有利于救治人员了解病情和评估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创伤评分 急诊救治 创伤
  • 简介:摘要煤矿是高危行业,虽然安全生产持续在改进,但创伤仍然存在,煤矿创伤的救治与交通肇事、建筑工地有所不同,创伤以群发为多、伤情危重紧急、复杂程度高、死亡率高,因此做好煤矿创伤的紧急抢救护理,对挽救病员生命至关重要。

  • 标签: 煤矿创伤 急救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对于严重创伤采取的院前急救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由接诊的医生、护士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并记录成为电子档案;此外,创伤现场的医护人员应当对伤者的伤情进行准确评估,然后根据伤者不同的情况采取对应的措施实施现场急救处理。结果64例严重创伤经及时救治后,存活59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7.81%。死亡的5例患者中,有2例均死于重度颅脑损伤,另外3例患者死于多发伤。结论院前急救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创伤在伤后1h内是抢救的黄金时期。我院通过加强院前院内信息的预警和联动,缩短各个环节的急救时间,避免伤者出现生理潜能的进行性耗竭,为严重创伤成功救治争取宝贵时间,以求最大限度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创伤 院前急救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质量改进对重症创伤的护理质量改进效果。方法2017年1月尝试进行改进,截至10月,收治重症创伤106例,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2017年1月—10月,医院ICU重症创伤106例,纳入观察组,强化管理,分析现存的护理问题,针对性的改进。结果观察组睡眠障碍、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改进可明显降低ICU重症创伤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ICU 创伤 重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的痛苦,针对骨科伤患损伤控制骨科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入住我院的80例骨科伤患,采取损伤控制骨科原则进行治疗。结果68例患者伤愈出院,随访2—20个月,平均随访11个月,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4.5—10个月,均无畸形愈合与远期并发症发生,12例治疗无效死亡(15%);骨科损伤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值得在骨伤患的救治过程中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骨创伤,观察给予术后康复功能锻炼以及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9月~2015年09月骨创伤102例。通过抽签法完成所有骨创伤的随机分组,分别选择B1组(观察组51例)以及B2组(对照组51例)表示两组骨创伤的组别名称。B1组常规护理+综合康复锻炼;B2组选择常规护理干预的方法。比较所有骨创伤在肢体功能康复优良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改善程度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骨创伤分别完成干预后,在肢体功能康复优良率方面,同B2组患者进行比较,B1组表现出显著优势(P<0.05);在住院时间方面,同B2组患者进行比较,B1组表现出显著优势(P<0.05);在术后疼痛改善程度方面,同B2组患者进行比较,B1组表现出显著优势(P<0.05)。结论针对骨创伤给予术后功能锻炼以及护理干预,可以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将患者临床预后质量成功改善,有效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 标签: 骨创伤 术后康复功能锻炼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