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流产与子宫位置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药物流产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药物流产方法、结果等,准确记录所得数据并分析药物流产与子宫位置相关性。结果对我院50例药物流产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知,子宫正常位置完全流产率最高(90.00%)、子宫后屈位完全流产率最低(40.00%),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后屈位患者经药物流产成功率较低,临床医生应于药物流产前通过多种检查掌握患者子宫位置,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流产方法,提高人工流产成功率并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药物流产 子宫位置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在胎头位置异常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分娩方式,研究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方式,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及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的结局情况。结果研究组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量和胎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顺产率(86.7%)显著高于对照组(46.7%),而经阴助产率(11.1%)和剖宫产率(2.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经阴助产率(24.4%)和剖宫产率(28.9%)(P<0.05)。结论在胎头位置异常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用自由体为分娩,可显著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母婴结局,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分娩方式。

  • 标签: 产妇 胎头位置异常 自由体位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临床8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行手法复位治疗后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周痊愈64例(74.4%),有效19例(22.1%),无效3例(3.5%),复位有效率为96.5%;治疗过程中少数出现恶心、呕吐、出汗等不良反应。结论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安全有效。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眩晕评定分级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68例,随机分2组。实验组34例,给予手法复位,并且在复位前后根据眩晕评定分级进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34例,予手法复位前后常规护理,观察2组所需手法首次复位成功率及平均住院日。结果实验组患者中经过首次手法复位后症状消失的有31例,平均住院日为3日;对照组患者中一次手法复位症状消失的21例,平均住院日为7日。2组比较首次复位有效率及平均住院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眩晕评定分级对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护理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眩晕分级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性心律失常异常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从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神经性心律失常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频发室性早搏5例,室上速1例,结性逸搏1例,房颤2例,室速1例,频发房性早搏1例,肥厚11例,不齐7例,过缓8例,过速10例,ST低平13例,T双目4例,S-T下移16例,Q-Tc延长2例,T倒置15例。经对症治疗,31例好转(31/40,77.5%),9例死亡,(9/40,22.5)。1例结性逸搏患者经抗胆碱药物治疗24h后心律正常,其他10例异位性心律失常患者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48h后心律正常。结论心电图异常是神经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可作为重要的临床诊疗指标。

  • 标签: 神经源性心律失常 异常心电图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炎症鼻性头痛的病因、诊断及其治疗。方法对2011年3月-2014年3月50例非炎症鼻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发现所有患者均存在鼻腔解剖结构变异。经鼻内镜术治疗后随访1年~1.5年,40例头痛完全消失,8例明显减轻,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结论非炎症鼻性头痛主要系鼻腔解剖结构变异引起,CT联合鼻内镜检查可提高其诊断水平,及时行鼻内镜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非炎症鼻源性头痛 鼻腔解剖异常 鼻内镜 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并对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通过护士工作压力量表对44名急诊护士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工作责任、工作环境、工作风险及技能考核等。结论急诊护士压力主要包含工作责任、工作环境、工作风险及技能考核几方面,可以此为依据制定有效的缓解措施,减轻急诊护士的压力。

  • 标签: 急诊 护士 压力源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恒温加热器放置不同位置对老年患者胃肠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06月—2014年06月经复尔凯硅胶鼻胃管(管径14cm)长期实施肠内营养患者,共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74~88岁,平均年龄80.2±5.6岁。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将恒温加热器分别加持在供应管路的最近位置和距鼻腔120cm处,1月后观察两组的胃肠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入鼻温度高于对照组温度,两组腹泻、恶心呕吐、返流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恒温加热器应夹持在供应管路的最近端,但仍达不到临床护理预期温度。

  • 标签: 恒温加热器 肠内营养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重症胆性胰腺炎手术时机和治疗效果情况。方法对74例重症胆性胰腺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比较分析梗阻型延期手术、早期手术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情况,以及非梗阻型术前及术后生化指标情况。结果早期手术和延期手术淀粉酶、白细胞、脂肪酶、尿淀粉酶、总胆红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早期手术组有7例进行了再次手术或多次手术,41例延期手术组有3例进行了再次手术,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胆性胰腺炎手术时机选择与患者预后有一定关联,手术时机选择应坚持个体化方案,根据患者的实际指征选择手术方式。如患者病情出现明显加重,应立即手术。如为非梗阻性重症胆性胰腺炎可选择延期手术。

  • 标签: 重症胆源性胰腺炎 手术 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肺结核疾病的慢性传染特点及防控。方法选取我县卫生院登记的肺结核患者,共1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9例)和对照组(9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预防治疗措施,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措施,分析两组患者康复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对比有明显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未痊愈人数少于对照组,痊愈患者6例,基本痊愈2例,未痊愈1例,痊愈率为88.88,对照组痊愈患者3例,基本痊愈2例,未痊愈4例,痊愈率为55.55%。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疾病的慢性传染特点主要为传染性强、影响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应加大农村肺结核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力度,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及接种卡介苗,关注自身健康,减少疾病发生率。

  • 标签: 肺结核 慢性传染源 特点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肺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每组各75例。其中一组采用肺心病治疗方案,另一组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分析患者的心电图特征,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ST-T段改变、电轴左偏、传导阻滞、心肌梗死发生率均高于单一肺性心脏病患者;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70例(93.3%),高于对照组的59例(78.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肺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具有特殊性,采用综合治疗方案效果确切,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

  • 标签: 肺源性心脏病 冠心病 心电图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癫痫是一组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慢性疾病,是神经系统疾病中仅次于脑卒中的第二大常见疾病,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迄今为止,癫痫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的研究发现,BDNF及其受体TrkB在癫痫发病中具有特殊作用。本文就BDNF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癫痫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来源,并且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日后的压力消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来源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经过临床的调查和分析,发现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为“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2.60±0.57)”、“工作量太大(2.55±0.56)”、“工作环境差(2.45±0.55)”,“没时间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2.34±0.31)”、“经常倒班(2.18±0.93)”,以上5项压力来源,均为重度压力。结论急诊护士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患者,工作强度较高,在日常的工作中,受到外界的压力和自身压力的影响,容易在日常工作中出现差错。今后,应根据急诊护士工作压力的来源及相关影响因素,对急诊护士实施排解压力的措施,减少心理上的负面情绪和外界的影响。

  • 标签: 急诊 护士 压力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病患者的感染、求医和防病等行为特征。1方法对天水市第一人民院、天水市中医院、天水市四0七医院、秦州区医院、天水市妇幼保健院、秦州区妇幼保健院、天水市博爱医院、天水市仁和医院等八所辖区内皮肤性病门诊的127例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结果司机、餐饮服务者、个体经营者和无业人员等高危人群易从非婚性接触感染性病,且安全套使用率低。70%因为有了症状才求医;分别只有60%、55%和30.0%性病患者表示会鼓励其配偶、同居者、性伴和临时性伴就诊作性病检测;虽然女性患者的求医行为较为积极,但性病患者整体上治病不及时,安全套使用率低。在暗娼中,安全套使用率不到5%,即使知道感染性病后使用率也只有10%左右。结论对性病患者应加强宣传、咨询和健康教育,减少性伴数和慎重选择性伴,提高防病意识及使用安全套的意识。

  • 标签: 性病患者 感染源 求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讨肝性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分析了58例肝性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及效果。结果48例取得满意效果,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加强生活护理、药物治疗护理、感染预防、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做好肝炎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做好患者的生活及心理护理;用药护理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

  • 标签: 肝源性糖尿病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分析广西田东县农村居民土性线虫感染现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对农村居民土性线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5个点共调查农村居民1026人,其中男性533人,女性493人。土性线虫总感染率为5.56%。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为5.46%、0.10%和0.10%。男、女性钩虫感染率分别为4.32%和6.69%,30~60岁年龄组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田东县农村居民的土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流行虫种以钩虫为主。应积极开展综合性防控措施,进一步降低土性线虫感染率。

  • 标签: 土源性线虫 农村居民 感染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患者合并神经性膀胱的原因与临床对策。方法以我院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46例SC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排尿训练,对比2组的自主排尿时间及残余尿量(volumeofresidualurine,RUV)。结果(1)干预后,观察组的平均自主排尿时间为(56.34±12.53)d,RUV为(57.02±10.64)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排尿训练可以明显缩短SCI患者r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时间,减少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脊髓损伤(SCI) 神经源性膀胱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疾病患者的慢性传染特点和防控措施研究。方法在我市2013年6月~2015年6月实施治疗的肺结核疾病中随机选取50例,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预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率。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显著偏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结核疾病的传染特点主要为传播能力强、传播速度快以及传播范围大等等,因此必须要加强肺结核疾病防范,有效控制肺结核疾病的传播,同时也可以接种疫苗,对其传染实施控制,降低疾病发病率。

  • 标签: 肺结核疾病 慢性传染源 特点 有效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病因。方法将慢性肺性心脏病患者分为并发心律失常组42例,无并发组40例,观察并发心律失常组病例的心律失常类型分布情况,两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慢性肺性心脏病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疗以后发现心率失常的类型较多,本次检查中发现窦性心动过速20例,窦性心动过速和房性早搏的概率较高,其中窦性心动过速占比47.6%,房性早搏占比28.6%。慢性肺性心脏病并发心率失常病例中,心房颤动4例,占比9.5%;室性早搏2例,占比4.8%;心房扑动2例,占比4.8%;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占比2.4%;房室传导阻滞1例,占比2.4%;其中窦性心动过速和房性早搏的发生率较高。年龄>60岁的老年人高发心率失常。电解质异常、低血氧症、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并发心律失常组并发肺部感染42例,占比100%;无并发组并发电解质异常15例,占比37.5%;无并发组并发低血氧症11例,占比27.5%;无并发组发电解质异常心力衰竭15例,占比37.5%;无并发组发肺部感染35例,占比87.5%;并发心律失常组并发症的发病几率要高于无并发组。结论针对引发心律失常的原因进行治疗,当慢性肺心病与心力衰竭同时出现时,患者体内的血管的阻力不断增加,容易引发低血钾发生,继而导致心律失常甚至死亡。在慢性肺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都能够使心律失常的症状减轻,能够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率失常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对孔性视网膜脱离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26眼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措施。结果术后视网膜复位17眼,部分复位5眼,未复位4眼,总有效率84.6%,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孔性视网膜脱离尽早明确诊断并及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能够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术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