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于骨折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创伤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另外根据患者的状况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以及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差异。结果创伤骨折患者通常心理状态较为焦虑,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锻炼依从性及心理状态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骨折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改善心理状态,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

  • 标签: 创伤骨折 心理干预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均应用相同的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干预,观察两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康复3个月后抑郁状况、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改善,但是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给予患者早期心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况,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脑卒中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电活动和心电图活动影响。方法给予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联合MECT治疗8周,在治疗前、每次MECT治疗后监测脑电活动、心电活动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PANSS总分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周疗效明显,显效率为57.5%;MECT治疗后脑电图检查异常率为31.8%,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32.8%。结论无抽搐电休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过程中脑电活动和心电活动有影响,治疗过程中需定期检查监测。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无抽搐电休克 脑电活动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问题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7年6月到2018年10月收治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共选择8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患者的心理问题和表现,并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针对性护理组,每组44例,分别配合相对应的护理,比较两组不同护理的效果。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得出,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在心理上主要表现有焦虑、抑郁和情绪低落等相关问题;为患者配合不同的护理以后,针对性护理组患者的心理质量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和比较,常规护理组为79.55%(35/44),针对性护理组为95.45%(42/45),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问题表现复杂,对患者配合针对性的护理进行干预指导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心理质量的改善,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先兆流产 心理问题分析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方丹参滴丸在急性早期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式和疗效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急性早期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应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滴丸。对两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血管再通率以及左心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后,观察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19/20)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16/20)80.0%;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19/20)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血管再通率(17/20)85.0%;两组患者LVEDD、LVEF均显著升高,并且观察组患者LVEDD、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于急性早期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可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滴丸,疗效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左心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早期心肌梗死 复方丹参滴丸 疗效 血管再通率 左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集束化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入选实验的对象均来自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我院接收的88名感染性休克患者,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照人员的入选时间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每组分别由44人组成,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实验组使用早期集束化治疗,比较其病死率、存活率等各县信息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经过28天的住院治疗,实验组中,9人病死,概率为20.45%;对照组中,20人病死,概率为45.45%,其比较结果有差异性,P<0.05。经过研究治疗后,实验组中患者的APACHEⅡ评分、MAP、CVP、ScvO2分别为(14.7±1.5)分、(8.72±0.83)kPa、(1.07±0.14)kPa、(72.6±8.3)%;对照组分别为(18.3±2.1)分、(8.22±0.82)kPa、(0.97±0.16)kPa、(64.3±9.1)%,其对比结果有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期间,使用早期集束化方式进行治疗,不仅能促进患者病情康复,还能有效减少病死率,应推广临床使用范围。

  • 标签: 早期集束化 感染性休克 致死率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残率均较高,探讨中药制剂联合早期合理地对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及由康复治疗师指导协助病人进行有效的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方法我们自2014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通过运用综合康复训练,取得满意的效果,治疗前及治疗40d后采用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BI各项目评分均显著升高,(t>14.86,P<0.001),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8.65,P<0.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早、中期进行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的ADL能力,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中药制剂 脑梗死 偏瘫 康复训练 ADL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失禁相关性皮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科室住院的老年卧床患者80例,均使用尿布,大小便不能自理,按照入院先后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40)。对两组都按照常规护理流程进行干预,同时对实验组加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组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情况,比较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为10.0%,比对照组的27.5%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时间为(13.54±2.16)d,比对照组的(6.29±0.87)d长,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失禁病患进行施护,可有效降低其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风险,且有助于延长其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时间,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失禁相关性皮炎 早期护理干预 预防效果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患者治疗中亚低温疗法应用效果,并探讨护理措施。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新生患儿23例,时间在2017年1月直至2018年1月之间,将其设为研究组(亚低温疗法和综合护理模式),之后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新生患儿23例,将其设为参照组(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最后对其效果的差异性进行总结。结果对比治疗和护理后的24小时、72小时HR,研究组较比参照组更低,2组间相比较,P<0.05。对比治疗和护理后的24小时、72小时DBP,研究组与参照组相比较,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患者治疗中亚低温疗法并配合综合护理措施可将临床疗效提升,值得研究。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亚低温疗法 护理措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早期评估与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5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危险行为分为对照组39例(未发生)与发生组18例(发生),对比两组患者SDSS评分、PANSS评分及量子共振检测评分。结果发生组SDSS评分、PANSS评分及量子共振检测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严重,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早期识别意义重大,根据早期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能有效降低危险行为发生率。

  • 标签: 精神疾病 危险行为 评估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胃癌术后PN、EN两种营养支持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胃癌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PN支持,观察组32例患者给予EN支持。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清蛋白、并发症情况等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胃癌术后患者早期EN能够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缩短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康复时间,安全性较好,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应用于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相关手术并进行瑞芬太尼麻醉的病人80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名,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预防。研究组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5~10分钟左右施行舒芬太尼5~10ug静脉注射;对照组的患者不进行任何舒芬太尼之类的药物注射。针对研究组和对照组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效果判断标准,采用预防效果的满意度调查进行评判。结果经过满意度调查后,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40例中,非常满意为21例,较为满意为9例,不满意为10例,预防效果满意度为75.0%;研究组组患者40例中,非常满意为22例,较为满意为16例,不满意为2例,预防效果满意度为9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静脉推注舒芬太尼能对患者的术后早期疼痛进行较好的防治效果,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早期疼痛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0~6岁的智力低下儿童采用环境刺激及早期干预训练后的疗效,并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本中心在2018年1月到2018年8月收诊的50例0~6岁智力低下的儿童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其中男童30例,女童20例,0~1岁患儿有14例;1~2岁患儿有8例;2~3岁患儿有9例;3~4岁患儿有5例;4~5岁患儿有8例;5~6岁患儿有6例,对其进行环境刺激和行为训练,并利用统计学的相关方法对其疗效进行分析、讨论。结果选取的50例患者经诊断包含轻度、中度和重度病情,病情发展情况不一,对其进行环境刺激和早期干预训练之后发现疗效显著,并于治疗之前的检测结果差异较为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环境刺激以及早期干预训练后的患儿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患儿们经过治疗以后再智力水平、行为水平上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说明环境刺激以及早期干预训练在智力低下儿童的临床应用中前景广阔。

  • 标签: 智力低下儿童 环境刺激 早期干预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应用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纳入本组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分别实施常规术后治疗与常规术后治疗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并设为参照组和研究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基本相当,Fug1-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效提升,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明显,Fug1-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以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应用早期康复治疗可更好的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手术 早期康复治疗 运动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血液净化治疗的有效性,通过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早期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治疗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期因为服用百草枯中毒的患者180例,参照组患者不采用早期血液净化治疗方式,采用常规的处理方式,实验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外,再结合早期血液净化治疗方式,采用调查的方式记录参照组与实验组的相关数据,对比分析生存率、生存时间、相关的因素。结果70例患者采用HP方式,3天的生存率为30(42.8%),7天生存率为25(35.7%),60例患者采用HP+CVVH,3天的生存率为26(43.3%),7天生存率为20(33.3%),参照组患者有50例,3天的生存率为18(36.0%),7天的生存率为10(20%),HP与HP+CVVH组的3天与7天的生存率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的患者为130例(HP与HP+CVVB例数之和),实验组生存率为42(32.3%),参照组生存率为(16.0%),实验组的生存率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对实验组与参照组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针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及时进行早期的血液净化,有助于患者预后生存,生存时间及生存率明显优于参照组,说明进行早期血液净化治疗具有有效性,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的时间。

  • 标签: 急性百草枯中毒 早期血液净化治疗 预后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中良肢位摆放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5月—12月本院接诊的脑卒中偏瘫病患106例,按照奇偶数字分组法分成A组和B组(n=53)。对两组都施以早期康复护理,同时对A组加用良肢位摆放措施。分析两组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并对各组的患者满意度作出比较。结果A组出院时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为(87.62±4.01)分,优于B组的(79.55±4.13)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对康复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为98.11%,比B组的83.02%高,P<0.05。结论于早期康复护理中积极采用良肢位摆放措施,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病患的肢体运动功能,从而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应用价值 良肢位摆放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发伤患者术后合并骶尾部巨大压疮的早期治疗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所接收的多发伤术后合并骶尾部巨大压疮患者40例,对患者进行早期治疗以及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该40例多发伤术后合并骶尾部巨大压疮患者经过早期治疗和相应的临床护理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均恢复完整身体功能以及完整皮肤。结论对于多发伤术后合并骶尾部巨大压疮的患者,在早期及时进行治疗以及给予患者相应护理干预,对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对促进患者临床恢复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巨大压疮 骶尾部 多发伤 早期救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选取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划分60例对照组和60例试验组。两组都对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还接受一定的心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入院和出院的心理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对两组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都存在心理焦虑状态,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更高。结论接受早期心理干预,能够对患者接受早期康复锻炼的主动性进行有效提高,能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进行提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VCF)保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98例胸腰椎VC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均予以胸腰椎VCF常规护理;干预组加上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干预半年后比较两组治疗腰背肌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干预半年后,干预组腰背肌功能恢复优良率较对照组更佳(P<0.05);同时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前显著下降,且干预组下降值较对照组更显著。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胸腰椎VCF保守治疗中能促进腰背肌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早期康复护理 腰背肌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病理诊断效果和确诊率。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食管黏膜病变患者进行研究,一共200例,根据不同的检查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传统组患者一共100例,染色组患者一共10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普通内镜检查,医师根据自身经验对可疑病灶进行活检和病理检查。染色组采取色素内镜检查方式。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活检结果、病变诊断结果。结果和传统组对比,染色组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色素内镜对上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进行病理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常规病理活检,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且检查安全便捷,值得进一步推广与运用。

  • 标签: 消化道癌前病变 早期癌 病理诊断效果 确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