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的可接受性。方法选择本市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职的县级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79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接种工作人员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的可接受性。结果本次所有参与调查的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均完成调查问卷,从事乙脑疫苗接种工作的时间为1~29年,平均时间(14.39±12.17)年;18名工作人员认为乙脑发病非常危险,11名工作人员认为乙脑发病非常严重;每个月乙脑预防疫苗接种花费的时间为1~4天,平均时间(2.51±1.17)天,3名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认为乙脑或疫苗不可与麻疹等疫苗同时使用,76名认为按照上级规定进行;家长拒绝给孩子进行乙脑免疫接种的原因有认为乙脑疫苗的效果不佳,担心小儿发生不良反应;74名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认为应加强乙脑疫苗的宣传可以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结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对疫苗临床反应的掌握程度较高,但是对乙脑及其危害性的认识程度较低,应加强乙脑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接种率以减少乙脑的发生。

  • 标签: 预防接种工作人员 乙型脑炎疫苗 可接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RhD(-)血液冷冻血库,延长RhD(-)血液的保存时间,满足临床稀有血型的需要。方法全血离心获得浓缩红细胞,加入甘油到终浓度为40%,-80℃保存,37-42℃条件下融化,用盐水梯度连续洗涤法洗涤红细胞。结果制备的RhD(-)冰冻红细胞,通过质检红细胞回收率,甘油、游离血红蛋白等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质量标准。结论有效、及时地解决了稀有血型病人的急救输血问题。

  • 标签: 深低温保存 RhD(-)血
  • 简介:摘要静脉置管术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一个静脉通道,并且维持时间较长,建立好的静脉通道可以用来给患者进行补液、补充肠外营养及测量中心静脉压等。本次研究根据ICU静脉置管常见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综述ICU静脉置管的护理及并发症护理。

  • 标签: ICU 深静脉置管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于预防剖宫产下肢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剖宫产分娩的12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0例),两组均接受本科常规护理,仅观察组接受围产期护理干预,分析干预后的DVT发生率,同时调查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DVT发生率为1.84%,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78.67%(472/600),低于观察组的57.83%(34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中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DVT,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围产期护理 干预剖宫产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也是日新月异。计算技术作为近年来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它利用虚拟化技术将计算任务分布于大量的服务器平台上,解决了软件的自动管理,不仅减少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还有效的减低了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同样的,在国家的新的医改计划当中,计算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医院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应用和发展,不仅可以造就很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 标签: 云计算 医院信息化建设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患者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取120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在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医疗费用明显低于常规组,而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应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患者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非常肯定。

  • 标签: 护理干预 预防 骨科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施。方法回顾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科37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积极的、规范化的护理,观察效果。结果经积极的、规范化的治疗护理后,病情好转,疗效满意。结论积极的、规范化的护理,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 标签: 重症监护室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梯度压力泵预防ICU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我科15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75例,对照组进行基础的治疗和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梯度压力泵治疗,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7例,实验组无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其效果很明显。结论梯度压力泵对预防ICU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效果明显。

  • 标签: 梯度压力泵 ICU 下肢深静脉血栓 效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学干预对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500例,患者的治疗时间均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将500例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50例,其中一组患者根据医生的嘱咐进行用药,称为常规组,另一组患者经药学干预进行服药,称为干预组,对常规组患者及干预组患者的抗生素不合理用药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且抗生素不合理用药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频率以及抗生素费用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采用药学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医院抗生素不合理用药情况、抗生素使用频率,减少患者的抗生素费用,推荐临床采用药学干预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 标签: 药学干预 抗生素 合理应用 抗生素使用率
  • 简介:摘要目的精神科病房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特征及临床护理,探讨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1~12月我科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率、身体约束使用特征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等。结果1~12月共收治329例患者,使用约束保护62例、占住院患者18.84%;首次住院约束45例、占约束总数72.58%;入院当天约束25例、占约束总数40.32%;入院前七天约束49例、占约束总数的79.03%;7d后约束13例、占约束总数20.96%。约束持续时段平均5.19h,日间约束平均2.75h,夜间约束平均10.41h,夜间约束大于10h8例、占12.90%。约束方式均为床上肢体功能位约束,约束工具均为约束带,约束原因伤人、毁物29例,行为紊乱19例,治疗不合作8例,消极5例,意识障碍1例。结论患者约束保护使用率尚有下降空间,控制重点在于减少预防性约束保护的使用,约束保护有待进一步规范,关键在于护士明确约束保护的指征,规范约束的告知,提高约束保护的技能,改进约束保护的工具和流程,确保患者安全,提升患者约束期间的舒适度。

  • 标签: 精神科病房 约束,身体的 危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P<0.05。结论针对DVT发生危险因素,对下肢骨折患者开展整体护理,有助于降低术后DVT的发生。

  • 标签: 整体护理 下肢骨折术后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182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护理组各9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9.9%,对照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3%,护理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1.2%,护理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能够降低骨折术后患者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综合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下肢骨折患者术前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750例,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于患者术前1d筛查下肢静脉血栓。结果彩超检查出60例下肢静脉血栓,占8.00%;40岁以上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40岁以下者,差异显著(P<0.0);股骨骨折和多发骨折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胫腓骨及内外踝骨折,差异显著(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临床应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术前静脉血栓进行筛查,降低手术风险,避免出现致命性肺栓塞。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筛查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指出检测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12月21例妇科盆腔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同期21例未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妇科盆腔术后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T、APTT、TT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FIB、D-dim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测中FIB、D-dimer指标可作为妇科盆腔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实验室检查重要指标,能够对合并下肢静脉患者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作用。

  • 标签: 妇科盆腔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氯吡格雷与依诺肝素预防腰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60例择期腰椎手术的DVT高危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A组,n=30)和依诺肝素组(B组,n=30)。分别于术后6h和12h开始口服氯吡格雷和注射依诺肝素;均于患者能下床活动后停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d检测血D-二聚体、PT、APTT的水平。术后记录48h引流量,术后7d行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下肢DVT形成和肺栓塞发生。A组术后48h的引流量,术后7d肌肉静脉血栓发生率及D-二聚体、PT、APTT的水平较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无切口周围血肿、消化道出血,硬膜外血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氯吡格雷预防腰椎术后下肢DVT形成的效果与依诺肝素相当,且安全有效。

  • 标签: 氯吡格雷 依诺肝素 深静脉血栓 腰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42例行THA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11比例分为参照组(n=71,采用常规护理)和干预组(n=71,采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参照组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可将其作为首选护理方案积极推广使用。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干预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联合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类风湿关节炎常规治疗并加用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红花黄色素配合克治疗,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以关节肿胀、疼痛、晨僵时间、血沉等为观察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等方面均由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红花黄色素 云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静脉血液后,将溶血操作的血清标本作为试验组,正常离心操作的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检验结果。结果试验组标本ALP指标明显降低,ALT、AST、Alb、TBIL、CHOL指标明显增高,和对照组相比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UA、BUN指标上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标本会影响生化检验项目的结果,导致测定水平增高或降低,应该采取措施积极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

  • 标签: 生化检验 溶血标本 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将收治的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而研究组则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文84例患者经手术后均痊愈。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拆线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另外,研究组的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2、5.67、6.11、3.58、2.61,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伤口感染、肠粘连、遗留瘢痕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49,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相比,腹腔镜切除阑尾对穿孔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 阑尾切除 穿孔性阑尾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身痛逐瘀汤加减联合黄芪注射液预防下肢骨折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两组,每组各25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身痛逐瘀汤加减联合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与D-二聚体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给予身痛逐瘀汤加减联合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性,降低D-二聚体水平,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 标签: 下肢骨折术 身痛逐瘀汤 深静脉血栓 黄芪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