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还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的措施进行治疗,观察、分析、总结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康复有效率92%,<对照组患者康复有效率84%,对比数据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能帮助降低脑血栓患者的致残率。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早期康复护理 降低致残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按照神经内科护理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有效降低致残的发生率。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血栓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和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7月~2015年11月以来所收治的75例老年脑血栓住院患者,按照住院号尾数奇偶将患者分为护1组(37例)和护2组(38例)。护1组住院期间开展常规护理;护2组住院期间给予全面优质护理。评价(1)家属满意率;(2)住院时间、护理后患者负性情绪评分、依从性评分;(3)致残率、死亡率、纠纷率。结果(1)护2组患者家属满意率显著比护1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2)护2组住院时间更短,护理后患者负性情绪评分、依从性评分显著比护1组好,有统计学差异,P<0.05;(3)护2组致残率、死亡率、纠纷率显著比护1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脑血栓住院患者给予住院期间全面优质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配合度,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患者家属满意,可有效规避医疗纠纷,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脑血栓住院患者 临床护理方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中的护理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6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工作,对观察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工作,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脑血栓患者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其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脑血栓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纳洛酮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72例,分为两组,常规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纳洛酮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起效时间、临床总有效率等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纳洛酮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生活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纳洛酮 治疗 脑血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栓后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290例脑血栓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功能性训练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额外进行心理护理模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及不良情绪发生率等。结果治疗后配合不同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8.3%,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8.3%),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自评表评分情况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脑血栓偏瘫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可提高患者康复效果,且患者满意度高,不良情绪程度下降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脑血栓后偏瘫 心理护理 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脑血栓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所收治的108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总护理满意度96.30%(52/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45/5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脑血栓病人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脑血栓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血栓的复发因素以及临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收集388例首发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对比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的检查指标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随访12个月发现有57例患者复发脑血栓,复发率为14.69%。对比发现纤维蛋白原、高血压病史、年龄、烟酒史、高血脂史为脑血栓的复发危险因素。结论纤维蛋白原、高血压病史、年龄、烟酒史、高血脂史为脑血栓的复发危险因素,应针对以上因素对脑血栓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提高患者预后。

  • 标签: 脑血栓 复发因素 临床预后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血栓治疗中应用辛伐他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脑血栓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均分成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45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予以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3.3%,与对照组68.9%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脑血栓治疗中应用辛伐他汀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以显著减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脑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脑血栓形成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5年3月收治的53例急性脑血栓病患,分为对照组27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6例(常规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两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21(77%)显然要比观察组的25(96%)低许多,χ2=3.1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20(74%)显然要比观察组的25(96%)低许多,χ2=3.4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用于急性脑血栓的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作用,能够有效提升病患的护理满意率及治疗总有效率,有助于病患的身体快速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急性脑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血栓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49例脑血栓患者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连续服用3个疗程后,显效32例,占65.3%,有效14例,占28.6%,无效3例,占6.1%,总有效率为93.9%。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脑血栓疗效快,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血栓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脑血栓形成98例进行回顾分析,对照组49例进行刺五加注射液、低分子旋糖酐等西医对症治疗,研究组49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以中药血栓通脉汤治疗,依据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疗效。结果研究组治愈率32.7%明显高于对照组20.4%,总有效率89.8%明显高于对照组69.4%,无效率10.2%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6%(P<0.01)。结论血栓通脉汤联合西医疗法治疗脑血栓形成较单纯西医治疗的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脑血栓形成 血栓通脉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血栓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70例,随机均匀分两组,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常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结果在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情况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血栓的临床价值较大。

  • 标签: 奥扎格雷 低分子肝素钙 联合治疗 脑血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取120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医疗费用明显低于常规组,而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应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非常肯定。

  • 标签: 护理干预 预防 骨科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施。方法回顾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科37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积极的、规范化的护理,观察效果。结果经积极的、规范化的治疗护理后,病情好转,疗效满意。结论积极的、规范化的护理,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 标签: 重症监护室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梯度压力泵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我科15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75例,对照组进行基础的治疗和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梯度压力泵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实验组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其效果很明显。结论梯度压力泵对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效果明显。

  • 标签: 梯度压力泵 ICU 下肢深静脉血栓 效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750例,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于患者术前1d筛查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彩超检查出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占8.00%;40岁以上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40岁以下者,差异显著(P<0.0);股骨骨折和多发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胫腓骨及内外踝骨折,差异显著(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临床应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进行筛查,降低手术风险,避免出现致命性肺栓塞。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筛查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栓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栓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个性化 护理 肾病综合征 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指出检测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12月21例妇科盆腔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同期21例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妇科盆腔术后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T、APTT、TT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FIB、D-dim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测中FIB、D-dimer指标可作为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实验室检查重要指标,能够对合并下肢深静脉患者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作用。

  • 标签: 妇科盆腔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氯吡格雷与依诺肝素预防腰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60例择期腰椎手术的DVT高危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A组,n=30)和依诺肝素组(B组,n=30)。分别于术后6h和12h开始口服氯吡格雷和注射依诺肝素;均于患者能下床活动后停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d检测血D-二聚体、PT、APTT的水平。术后记录48h引流量,术后7d行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下肢DVT形成和肺栓塞发生。A组术后48h的引流量,术后7d肌肉静脉血栓发生率及D-二聚体、PT、APTT的水平较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无切口周围血肿、消化道出血,硬膜外血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氯吡格雷预防腰椎术后下肢DVT形成的效果与依诺肝素相当,且安全有效。

  • 标签: 氯吡格雷 依诺肝素 深静脉血栓 腰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