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134例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共134例,所有患者采用小针刀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观察其具体的治疗效果。结果134例患者经过小针刀治疗以后,127例患者痊愈,6例患者明显改善,只有1例患者经过治疗以后病情完全没有改善,总有效率高达94.77%。结论在进行狭窄性腱鞘炎治疗时,小针刀治疗结合了现代医学上的微创治疗法以及中医上相关的针灸经络理论,能够明显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小针刀治疗 狭窄性腱鞘炎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皮质类固醇注射治疗手部腱鞘炎可引起罕见且严重的并发症——肌腱自发断裂。此研究旨在评估患者出现该并发症后行肌腱修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相关治疗经验。方法回顾观察在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浙江省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3名患者(8名女性和5名男性),他们均因皮质类固醇封闭治疗引发自发性肌腱断裂,患者均进行了肌腱修复治疗。患者平均年龄为52.31±15.38岁;平均注射次数为2.54±1.66次;肌腱平均断裂时间(最后一次注射后)为10.92±9.50周。9名患者采用肌腱直接缝合(69%的病例),4名患者采用肌腱移植术(31%的病例)。结果在此项研究中,肌腱断裂部位(13名患者共15例肌腱)包括6例拇长伸肌腱(40%),4例小指固有伸肌腱和小指伸肌腱(27%),3例环指总伸肌腱(20%),2例中指伸肌腱(13%)。术后两名患者出现肌腱粘连(15%的病例),予以肌腱松解后改善。术后一名患者出现肌腱再次断裂(8%),予以肌腱移植二次手术治疗。通过不短于两年的电话及门诊随访,所有患者(包括首次术后出现并发症的3例患者)均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肌腱粘连、再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肌腱自发性断裂是皮质类固醇封闭治疗腱鞘炎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因而亟需规范皮质类固醇的注射治疗标准。此外,此研究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术前评估肌腱缺损程度、炎症程度以及术后随访期间监测肌腱愈合质量中都起到重要作用,帮助减少治疗失误,促进优化治疗。

  • 标签: 皮质类固醇 肌腱自发断裂 肌腱修复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运行护理病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旨在提高运行护理病历质量。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5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肾病风湿科运行病历60份,运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护理病历质量评价标准》对其质量进行评价,运用QCC管理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影响其得分的原因,并制定活动计划及实施方案。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运行护理病历质量得分由开展前的95.54±2.14分提高至97.98±2.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P<0.05)。结论将品管圈方法应用于运行护理病历的质量管理,能有效提高运行护理病历质量。

  • 标签: 运行护理病历 护理病历得分 品管圈活动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析手术治疗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期间,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的83例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作为这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观察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的83例患者中,63例痊愈(75.91%),20例有效(24.09%),0例无效,总有效率达100%。结论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予以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 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临床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氧疗用品集中消毒与分散消毒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氧疗用品300份作为此次研究的样本,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份,对照组氧疗用品由各科室自行清洗消毒,观察组由供应室统一集中清洗消毒,对比两组的清洗消毒效果。结果清洗前两组的致病菌检出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清洗后两组的致病菌检出率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的致病菌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氧疗用品进行集中统一消毒清洗效果更好,可以有效的降低致病菌的检出率,提高消毒合格率,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氧疗用品 集中消毒 分散消毒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针对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采取针刀与中药熏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患者病症治疗,记录临床治疗信息,并进行治疗效果的观察和比对。方法针对本次研究进行患者资料收集,在本院收集94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资料,将以上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式进行病症干预,实验组采取针刀配合中药熏洗的方式进行治疗。针对两组患者采取为期14天、28天、56天,以及84天的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信息进行记录,并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6个月时间内的随访情况信息。结果通过不同方式的治疗干预发现,两组患者的治疗均呈现出良好的效果。根据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信息比对能够发现,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3.8%(30/47),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9.4%(42/47),说明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后的病症复发几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采取的传统治疗方式在临床中能够得到比较良好的效果,但是采取针刀配合中药熏洗的方式能够科学、有效的提升治疗的有效几率,并且能够降低患者病症复发的可能性,对于患者关节出现的疼痛现象具有良好的恢复作用,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刀配合中药熏洗的方式进行患者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病症的治疗,在临床的操作上更加渐变,而且治疗的安全性得到了良好的提升,对于患者造成的创伤面积降低了,还保证了患者的心理安抚需求,本次研究说明这种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针刀疗法 配合 中药熏洗 治疗 桡骨茎 突狭窄性 腱鞘炎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讨论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应用品管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74例静脉留置针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开展研究,依据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即实施常规护理的参照组(n=37),以及开展品管圈活动的研究组(n=37),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探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应用品管圈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基础护理(96.70±8.15)分、操作技能(96.61±7.11)分、病区环境(97.48±7.32)分、护理记录(98.54±7.43)分、护理满意度97.30%,均显著优于参照组,且最终检验结局P<0.05,具有探讨分析价值。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升临床中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护理 品管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效果及治疗计划顺利进行,减少患者痛苦。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并集中培训,掌握品管圈方法的使用流程,针对内瘘穿刺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在随机抽查的90名血透患者中,活动前后内瘘穿刺成功率由84例到87例,穿刺成功率93%增加到97%,患者穿刺成功率有所上升。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能提高内瘘穿刺成功率

  • 标签: 品管圈 动静脉内瘘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对提高护士PICC导管延伸护理随访执行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小组,确定“提高护士PICC导管延伸护理随访执行率为活动主题,通过现况调查和要因分析,根据“5W1H”原则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QCC活动提高护士PICC导管延伸护理随访执行率。结论品管圈活动是发现并解决护理工作问题的有效方法,提高了提高护士PICC导管延伸护理随访执行率,有助于提高患者延伸护理期对PICC维护依从性,适时掌控围PICC期相应并发症的处理,体现了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的目标。

  • 标签: 品管圈 PICC导管 延伸护理 护理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手法在降低约束肢体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约束肢体肿胀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肢体约束肿胀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18.8%降低至实施后的7.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有效降低了约束肢体肿胀的发生率。

  • 标签: 品管圈 约束 肢体肿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宣汉县美容美发店毛巾公共用品的卫生状况。方法抽取美容店、美发店和美容美发店共20家,对其毛巾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结果48份毛巾合格31件,合格率为64.58%。其中,美容店毛巾合格率为75%,美发店毛巾合格率为50%,美容美发店毛巾合格率为66.67%。结论宣汉县美容美发店毛巾的微生物污染严重,应加强对其的消毒,特别是美发店要加强卫生监督监测。

  • 标签: 美容美发 卫生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对提高运行电子护理病历书写完好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运行电子护理病历完好率”为活动主题。制定计划表,对2016年2月1日-3月30日运行电子护理历进行查检,对查检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归纳、图表分析,确定改善重点,找出真因,拟定对策,进行实施、效果评价、检讨改进。结果电子护理病历完好率由实施前的80%升至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组成员QC手法运用、责任心、制度执行力、团队精神、法律意识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对运行电子护理病历进行质量控制与管理,可提高电子护理病历的完好率,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电子护理病历 完好率 质量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260例小儿静脉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0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130例)采用品管圈活动干预,对比两组输液外渗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输液外渗发生率与一次性穿刺不成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留置针使用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其效果比较明显,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儿输液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品管圈 活动 降低 小儿静脉输液 外渗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运用品管圈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4日-2016年11月20日期间运用品管圈管理之前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3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对照组,并选取2017年02月20日-2017年03月19日期间运用品管圈管理之后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3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患者的腕带佩戴作用总知晓率(93.33%)与对照组住院患者(66.67%)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住院患者的腕带佩戴总依从率(93.33%)与对照组住院患者(7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可明显提高患者腕带佩戴的依从性。

  • 标签: 品管圈 腕带佩戴 依从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利用品管圈提高基层医院外科手术患者自体血回收质量,不断优化服务质量。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外科手术自体血回收质量。结果从2016年2月-8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自体血回收质量得到了提高,医疗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获得了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对基层医院外科手术患者自体血回收质量进行持续改进,提高了医疗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基层医院 品管圈 外科手术,自体血回收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高危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起以降低住院高危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为改善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按照品管步骤,运用品管工具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持续的改进。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高危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由10‰降低到改善后的2.5‰,前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的降低住院高危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同时能提高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护理质量水平。

  • 标签: 住院患者 跌倒高危 跌倒坠床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小儿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对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15日—2017年3月26日在我科接诊的雾化吸入治疗患儿57例,分析患儿在应用品管圈活动、后的治疗依从性,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干预后,本组的治疗依从性为94.69%,比干预前的80.7%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小儿雾化吸入治疗中积极采用品管圈活动法,可显著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建议采纳。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干预作用 小儿雾化吸入治疗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净化中心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精细化管理。方法通过对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力度,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确保血液净化中心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符合相关的管理规定。结果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血液净化中心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120例采用了精细化管理,规范了血液净化中心的操作流程,同时也加强了对以此性使用医疗用品的回收力度,保证医疗用品的回收渠道合理性,加强了医院感染控制能力,优化了医疗环境,促进了医疗事业的进步和发展。结论精细化管理能够切实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宜在血液净化中心予以采用。

  • 标签: 血液净化中心 一次性使用 医疗用品 精细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提高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率。方法成立品管圈,以“提高住院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两组共220例患者及19名护士对留置针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住院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率由37.99%提高到61.27%。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外周静脉留置针 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