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的救治措施和结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室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30例,实施急诊心肺复苏救治,对救治方式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和心跳停止时间<4(min)患者以及<6(min)总患者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电击除颤、机械通气以及气管内用药患者人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反应时间和心脏停止至开始救治的时间,适时适当的电击除颤、机械通气以及气管内用药等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 标签: 急诊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的复苏护理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后实行相关的复苏护理措施,对以上患者麻醉恢复期间存在安全问题予以总结。结果在全身麻醉复苏期间,开展安全护理的患者病情顺利恢复,没有严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于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的麻醉复苏期,实行针对性和精细化的护理措施,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身麻醉患者 麻醉复苏期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镜直视下气管内插管以及纳络酮对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抢救中的作用。方法75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分为3组,每组25例,1组在喉镜直视下气管内插管控制或辅助呼吸,并给予纳络酮0.1/kg三角肌注射;2组在喉镜直视下气管内插管控制或辅助呼吸,不用纳洛酮;3组面罩纯氧正压控制或辅助呼吸。其它治疗措施三组相同。结果1组和2组新生儿出生后5minApgar评分较高,与3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1组与2组比较,出生后5minApgar评分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气管内插管是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能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效果并改善其预后,是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关键措施之一,辅以纳络酮能迅速有效逆转内源性阿片肽导致的新生儿无呼吸状态。

  • 标签: 气管插管 纳络酮 新生儿窒息 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强助产士管理及复苏培训对提高新生儿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从未加强助产士管理及复苏培训阶段选取窒息新生儿33例,并作为对照组,从实施助产士管理及复苏培训后阶段选取窒息新生儿33例,并作为实验组,比照两组窒息新生儿的复苏成功率。结果实验组复苏成功率为8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8%,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助产士管理及复苏培训,充分发挥助产士在预防新生儿复苏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大幅度提高窒息新生儿复苏成功率,提高新生儿的出生质量。

  • 标签: 助产士 管理 复苏培训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新生窒息复苏效果差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复苏抢救的140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新生窒息复苏效果差的原因,进一步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我院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结果140例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131例,成功率为93.00%,与此前同期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87.8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确基层医院新生窒息复苏效果差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基层医院新生窒息复苏率明显提高,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致残率。

  • 标签: 基层医院 新生儿窒息 复苏效果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麻醉苏醒室护理工作的细节性护理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麻醉苏醒室观察过全麻及区域麻醉手术患者85例,观察麻醉复苏室流程工作的细节性护理。结果凭借合理有效的护理工作流程,及时发现并处理了并发症。结论在严格遵循麻醉复苏室流程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有效的细节性护理观察,能够及早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增进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麻醉复苏室 流程工作 细节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患者为2010年6月-2015年6月年收治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为2010年6月之前收治患者,采取普通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抢救有效率,P<0.01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取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时的抢救成功率,有助于及时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综合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复苏期护理运用在全身麻醉术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全身麻醉术患者29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针对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患者针对性护理,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增强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 标签: 复苏期 全身麻醉 针对性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喉罩在基层医院麻醉与急救复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开通气道通气行手术患者50例,收治时间为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期间,并将开通气道通气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喉罩通气麻醉。结果观察组开通气道通气行手术患者麻醉后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置管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在基层医院麻醉与急救复苏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能提高麻醉和急救复苏安全性。

  • 标签: 喉罩 急救复苏 气管插管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不同通气方式治疗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选取76例心肺复苏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均为我院急诊科自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所接收,将其按照不同的通气方式,均分为两组,就常规气管插管通气方式(对照组,n=38)与面罩口咽气管-气管插管方式(观察组,n=38)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的生存情况展开探讨。结果从救治存活率方面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53%,5.26%,组间差异比较大,P<0.05。从生命体征方面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气道开放时间,心跳恢复用时,自主呼吸用时及意识改善用时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差异经t检验,P<0.05。结论相比而言,面罩口咽气管-气管插管方式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不同通气方式 心肺复苏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用于急诊换药室的管理。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换药患者80例,收取时间为2014年4月-2016年6月期间,并将急诊换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循环管理,将两组患者管理后的院内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急诊换药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7.5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27.50%(P<0.05)。结论PDCA循环用于急诊换药室具有良好的管理效果,能有效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

  • 标签: PDCA循环 急诊换药室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机械通气方法对心肺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机控制呼吸联合ShumperCPR机胸外按压治疗,观察组采用间歇通气联合ShumperCPR机胸外按压治疗,比较两组的pH、肺泡氧分压以及肺泡二氧化碳分压等动脉血气分析改善情况和血乳酸浓度。结果观察组的pH、肺泡氧分压以及肺泡二氧化碳分压等动脉血气分析改善情况和血乳酸浓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通气联合ShumperCPR机胸外按压对心肺复苏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呼吸机控制呼吸,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情况。

  • 标签: 机械通气 心肺复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法复苏用于胎粪污染致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和讨论。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因为胎粪污染导致发生窒息的新生儿43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复苏方法,观察组采用新法复苏。对两组患儿的抢救时间、成功率、病死率、转新生儿科治疗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和病死率与对照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且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儿的抢救时间、转新生儿科治疗数等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胎粪污染导致窒息的新生儿使用新法复苏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有效缩短抢救时间,减少病死率,降低新生儿因为窒息引发的各类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新法复苏 胎粪污染致新生儿窒息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药品效期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运用PDCA循环的方式进行药品效期的管理,对药品效期管理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制定合理的计划,对药品效期管理的步骤改进。结果在进行药品效期管理的过程中,采用PDCA循环的原则,可以有效的对药品的有效期进行控制,促进了药品的安全管理。结论在进行药品效期管理的过程中,充分采用PDCA原则,可以科学的完善药品效期管理。

  • 标签: PDCA循环 药品效期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心肺复苏及无缝隙连接急救中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诊科呼吸心跳停止行心肺复苏的患者100例,均为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急救干预(对照组,n=50)与应用急诊护理流程干预(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急救信息平均受理用时、呼叫-出车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一般情况判断平均用时(30.2±3.2)s,对照组(45.2±1.9)s,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气管插管、心电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完好率、器械摆放合理率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88%,86%,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出诊速度(3.8±1.2)min,对照组(6.1±2.4)min,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急救技术实施成功率、患方满意度率均高于对照组,差错事故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及无缝隙连接急救中应用急救护理流程,可增强院前、院内急救时效性,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院前心肺复苏 无缝隙连接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呼吸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实施PDCA循环和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总评分和满意率分别为(93.5±2.6)分、94.0%;对照组护理质量总评分和满意率分别为(79.8±3.2)分、8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PDCA循环应用到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上加以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优质护理服务 PDCA循环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保证输液质量,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运用PDCA循环方法,选定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通过全员参与该项活动,使静脉药物调配过程中的差错率降低到2‰。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对降低差错,确保安全医疗效果显著,同时也增强了药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药师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

  • 标签: PDCA循环法 静脉配液中心 降低 差错发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以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脏外科113例接受CPB心脏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AKI进行分组研究,应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筛选影响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113例患者平均年龄(49.6±16.8)岁,其中合并糖尿病11例(9.7%);高血压30例(26.5%);贫血8例(7.1%)。术后共20例发生AKI,总发生率为17.7%,其中术后48h内诊断的AKI和术后48h至7d内诊断的AKI的构成比分别为95%和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输血、术后并发症增多等因素与患者术后发生AKI相关。结论AKI是接受CPB心脏手术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改善患者围手术期心、肾功能,减少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减少输血量,维持术后循环稳定可以降低CPB心脏手术后AKI发生。

  • 标签: 体外循环手术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