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进行连续护理管理,为其提供延续护理,以降低导管院外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通过成立以PICC专职护士为主导、多学科专家团队为指导、社区团队维护的导管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在住院期间建立患者置管档案、多元化教育、出院时确定维护医院、制定导管维护计划、出院后由专职护士进行电话随访、全程追踪的连续护理管理。结果2014年1月-2015年12月对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200例使用PICC作为静脉通道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连续护理管理,降低了导管院外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满意度。结论PICC连续护理管理能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导管院外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充分体现优质护理内涵。

  • 标签: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在肿瘤护理当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接收并治疗的108例肿瘤患者,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4例。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的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选择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的方法进行干预,干预三个月以后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病情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而且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的家属对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护理服务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的时候,有效的护理方法对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起到良好的指引,可以使患者的护理更加的细致,周全的照顾患者,能更好的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适合在肿瘤患者临床护理当中应用。

  • 标签: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对持续质量改进中心导管护理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采取中心导管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静脉治疗小组护理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能够有效提高持续质量改进中心导管护理质量,不仅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小祖 持续质量改进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病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导管的安全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2例肝病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3月20日至2017年8月20日之间),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均实施安全护理干预,每位患者36例,将两组肝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肝病患者——护理满意度97.22%,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观察组肝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78%,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病患者实施经外周置入中心导管的同时给予其安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且对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也具有重要作用,值得研究。

  • 标签: 肝病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集束化策略对ICU连续血液净化(CBP)并发中心导管感染的影响价值,为感染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ICU2015-2017年收治的90例CBP治疗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45例CBP患者接受集束化策略,对照组(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45例CBP患者接受常规管理。对比两组CBP患者并发中心导管感染(CR-BSI)情况。结果实验组CBP治疗患者导管感染(局部感染以及全身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策略利于降低CR-BSI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建议推广。

  • 标签: CR-BSI 集束化策略 ICU 生存质量 连续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60例患者护理干预,对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中心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透析后感染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心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一定程度的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广泛运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患者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中心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ICU病房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58例行中心置管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护理对策进行探讨。结果158例患者共37例发生导管感染,感染率为23.42%,其中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明显高于颈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插管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时间<1周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留置时间1~2周、2~3周、>3周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强化ICU中心置管的护理管理工作,增强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做好穿刺部位消毒与护理,可显著降低中心置管相关性感染率。

  • 标签: ICU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对策 相关性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应用于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护理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7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PICC置管治疗的新生儿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患儿风险管理下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与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护理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风险管理 新生儿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心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ICU中气胸的临床治疗效率。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ICU接收的96例气胸患者。并根据接收患者的时间先后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硅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使用中心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对照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临床治疗效率分别为100.0%与93.8%,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治疗效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带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气胸闭合时间时,两组数据不具有差异性(P>0.05);而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时,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中气胸患者采用中心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措施,疗效确切,且还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心静脉 胸腔闭式引流 气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癌病人经腹腔植入中心导管行腹腔热灌注洛铂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我院82例卵巢癌病人,根据治疗方法分两组,对照组行全身静脉化疗,观察组行腹腔热灌注洛铂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毒性反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结果两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毒性反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2组患者HE4和VEGF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效果更显著(P<0.05)。讨论腹腔热灌注治疗卵巢癌病人,可降低药物对消化道、肝肾功能、骨髓造血等毒性反应,促进血管内皮因子生长,提高HE4水平,治疗效果确诊,可推广运用。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卵巢癌 腹腔热灌注 洛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穿刺技术在不宜深静脉置管术的危重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我院血透室5年间收治的各种原因导致的极度血容量超负荷、严重心衰、肺水肿等致命性并发症而难以行中心置管的急危重患者,动静脉穿刺透析治疗1~2次。结果其中5例长期中心置管成功,16例临时中心置管成功,2例死亡。结论此方法是中心置管难度及风险降低,置管成功率提高,且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动脉穿刺 深静脉置管 血管通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周导入中心置管技术在小儿临床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医院接收的静脉输液给药的患儿184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纳入患儿92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静脉穿刺方法,观察组患儿应用外周导入中心置管技术。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同时对比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为3.26%,低于对照组患儿的15.22%(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5.05%,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79.35%(P<0.05)。结论在小儿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对于静脉输液给药,应用外周导入中心置管技术,同时辅以良好的临床护理,可有效减少反复穿刺对患儿造成的不良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技术 小儿临床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中心管穿刺置管外接负压吸引治疗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气胸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闭式引流,研究组接受中心管穿刺置管外负压吸引治疗,观察治疗状况,如术后疼痛、肺腹胀等,并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肺复张率,研究组100%高于对照组72.50%,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临床治疗气胸疾病可给予中心管穿刺置管外接负压吸引,此方式具备术后不留瘢、肺腹胀时间短、疼痛轻等优势,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气胸 中心静脉 穿刺置管 负压吸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循证护理用于血液透析深静脉导管感染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30例参与研究,全部患者均接受循证护理,分析患者深静脉导管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0例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为10%。结论循证护理用于血液透析深静脉导管感染预防中有良好效果,能够减少感染的发生,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深静脉 导管感染 预防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形成的根源,从而制定预防和控制方法,不断提高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降低病人的精神压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今后的生活品质。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2年2月至2017年7月期间出现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中功能不良的患者,共45例。找出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根源,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预防性和控制性措施。结果本中心6年期间深静脉留置导管透析约4192人次,共发生感染12例次,6例次拔管,1例行动静脉内瘘成功,15例患者死亡。27例患者仍继续进行透析,虽然仍然有部分患者出现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现象,但是发生率相比以前大大降低。结论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包括透析过程的感染和血栓的形成。只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才能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事实表明,护理人员规范的封管操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形成血栓,而且能够降低感染的可能性。对于患者来说,实施个体化封管液有利于降低治疗费用,缓解精神压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 标签: 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 感染 血栓形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尿激酶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栓塞溶栓效果。方法将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前者用5万U/ml尿激酶封管溶栓治疗30min,后者以2.5万U/ml尿激酶封管溶栓治疗30min;观察两组导管溶栓效果及对患者出凝血影响。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成功溶栓率为97.5%,对照组一次性成功溶栓率为82.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5万U/ml尿激酶治疗溶栓率高,且对患者出凝血机制无影响。

  • 标签: 尿激酶 血液透析 导管 溶栓 效果
  • 简介:摘要探讨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药过程中常见职业危害,针对利器损伤、细胞毒性药物危害、化学消毒剂、噪音及职业劳损、紫外线危害等静配中心人员常见的职业危害,通过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的操作流程,严格执行细胞毒性药物安全操作规范,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好防护工作,可减轻配置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损害,真正达到职业安全防护。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在规范临床用药,提高用药质量,促进药物合理使用,保障病人用药安全,预防职业暴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院从层流台管理、配置间清洁消毒管理、设备维护管理、废弃物管理等方面加强有效管理,确保药物成品质量,保证输液安全,收到满意的效果。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配置间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导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进行的3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35例移植患者1例在移植后期发生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并拔管;3例患者发生了导管堵塞,溶栓后再通,移植正常进行。结论锁骨下静脉导管的应用与精心护理保证了患者移植期间用药的及时、足量、准确,保障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顺利进行。

  • 标签: 锁骨下静脉导管 造血干细胞移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深静脉长期血透留置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血透中心接收血透治疗的43例深静脉长期留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43例患者中,8例出现发生皮肤感染12例次,3例发生导管感染4例次,5例发生堵管17例次。结论在深静脉长期血透留管中开展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血透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深静脉留管 血压透析 并发症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