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科学技术、信息网络的发展速度,是远程医疗系统已经成为先进医学领域的新技术革命。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讯、网络化系统集成,一体化的实质医疗集高科技医学教育、科研、信息、等远程视频、信息的共享传输、实地存储、查询显示及共享,对于网上健康查询、远程会诊,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共享,改善了现有山区或边远地区医疗资源不足,利用网络资源技术,集合专家资源、医药科技,技术设备资源、成果信息资源等,把医疗信息化技术充分应用到远程医疗和会诊中。

  • 标签: 远程医疗 远程会诊 医疗信息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远程胎心监护在高危妊娠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2016年10月到2018年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960例高危妊娠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并对其实施远程胎心监护,选择同时期常规监测的100例高危妊娠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统计两组最终的异常检出率和不良预后发生率,实施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胎动异常检出率39.58%高于对照组14.00%;观察组围产儿预后不良比例1.67%低于对照组8.00%,且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远程胎心监护在高危妊娠中可及时发现胎动异常现象,便于临床及时处理并降低最终围产儿预后不良比例。

  • 标签: 高危妊娠 远程胎心监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实施医院远程会诊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行应对。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分析法对医院远程会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医院远程会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不完善的远程医学专业建设;医院等级不同、医患双方认识远程会诊的观点不统一;不明确的远程医疗行为职责范围。结论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对远程会诊相关硬件设施进行研发;重视远程医学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宣传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以此将远程会诊质量提升,促进医院远程会诊顺利实施。

  • 标签: 医院远程会诊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心律失常发病迅速、持续时间短暂、发作无规律性,导致的临床后果非常严重,心电图是心律失常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而远程心电监护作为新兴的临床检查技术,对于心律失常的病人诊断具有及时性,给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医院医疗设备质量监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方法收集当前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相关报道分析,结合我市部分医院的医疗设备质量监控管理现状以及笔者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和工作经验,分析总结当前我国医院医疗设备质量监控管理现状。结果当前我国医院医疗器械管理缺乏专业人才,缺乏完善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管理的安全性,可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结论当前应该大力培养医院医疗设备、器械管理的专业人才,应用新生的管理方式加强质量监管,为医院临床提高安全、可靠的医疗设备。

  • 标签: 医院 医疗设备 质量监控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预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远程器官心肌和脑组织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双侧肾动静脉45分钟后去夹再灌的方法复制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模型。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1)假手术组;(2)肾缺血再灌注组;(3)辛伐他汀组,每组12只。取血清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含量;取心脏组织测定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取脑组织测定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肾缺血再灌注组SCR、BUN及心肌和脑组织MDA含量均增高(P<0.05),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肾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辛伐他汀组Scr、BUN及MDA含量均降低(P<0.05),而SOD活性明显增强(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RIRI大鼠远程器官心肌细胞和脑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辛伐他汀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监控是当前医院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评价医疗质量的主要指标。研究医院感染的目的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顺利康复。呼吸科是医院病原微生物较集中、免疫力低下人群密集的地方。加之化疗、放疗等使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大量抗生素的使用,引起耐药菌株增多;各种先进仪器的广泛使用,又增加了消毒灭菌的难度,致使呼吸科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增加,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和负担,而且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针对在医院内感染的监控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提出了在医院内感染监控中强化在职培训以提高呼吸科医护人员感染监控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全院感染监控管理的意识以及严格的无菌操作意识。

  • 标签: 呼吸科 控制感染 感染监控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调查医院安装监控设施5年余,护理人员工作变化。方法回顾总结安装监控前后护理人员工作情况对比。结果安装监控后对患者及护理人员均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规范患者及护理人员双方各自的言行。结论病区及医院环境中有了监控设备的帮助,为护理人员工作情况提供了证据作保障。

  • 标签: 护理人员 面对 监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提高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方法供应室的合理布局和规划,健全的质量控制制度,管理的程序化。加强工作人员职业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心。结果在日常工作中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安全水平,保证供应的无菌物品质量。结论建立一个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高管理质量及管理水平,并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

  • 标签: 供应室 质量控制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程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远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改善情况及两种干预方法的效果。结果远程护理干预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87.1%)显著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获得改善(P<0.05),且远程干预后患者血糖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应用远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2型糖尿病 远程护理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远程随访对留置PICC出院患者遵医行为与导管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12月期间留置PICC出院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其常规护理宣教和管道护理等,试验组患者出院后采用远程随访干预。比较患者出院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比较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更低,数据对比P<0.05。患者依从性比较试验组更高,数据对比P<0.05。结论远程随访能有效提升留置PICC出院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其出院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远程随访 PICC 遵医行为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住院患者采用微生物检验对其感染的监控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1月收治的70例住院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前提下实施微生物检测监控其感染情况,并对两组患者出现的感染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率8.58%,对照组患者感染率42.86%,对照组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住院患者采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对感染情况进行监控,可使感染率有效降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治疗效果。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住院患者 感染监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其主要职责是强化感染管理,提供无菌的医疗器械及其相关辅料等,其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水平。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中实施质量监控措施的观察进行了分析探讨。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护理工作 质量监控措施 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压疮的有效管理办法。方法护理部成立压疮管理小组,建立管理流程,从病人入院至出院实施全程监控。结果2008年1月~2010年1月科室上报压疮高危病人73例,64例出院时未发生压疮。结论通过压疮管理小组的全程监控,降低了压疮发生率。

  • 标签: 压疮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远程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将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3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远程缺血预适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结果、NIHSS评分和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NIHSS评分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新发梗死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梗死体积缩小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不仅可以减少新发梗死发生率、促进梗死体积的缩小,也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远程缺血预适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完善评估监控表的正确书写,降低书写漏项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并集中培训,掌握品管圈方法的使用流程,针对降低评估监控表书写漏项率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在随机抽查的44天内需要监控的总表单数中,活动前后监控表单书写漏项率由25.21%降低到6.94%,可见评估监控表书写漏项率明显降低。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能有效降低评估监控表书写的漏项率。

  • 标签: 品管圈 监控表 漏项率
  • 简介:本研究对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的自我监控与主观幸福感(SWB)展开实证研究,所得数据运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①大学生的SWB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自我监控低于中等偏下水平。②自我监控与SWB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

  • 标签: 学生 自我评价(心理学) 幸福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与个性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先将Snyder编制的自我监控量表施测于266名大学生,其中46名高自我监控和54名低自我监近者参与Eysenck人格测验。结果大学生的自我监控水平在性格内外向性方面差异不显著,而与其情绪稳定特征存在显著的连带关系,具有情绪稳定个性特征的大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大多处于高、中等水平,而具有情绪不稳定个性特征的大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多处于低、中等水平。

  • 标签: 大学生 自我监控能力 中等 个性特征 情绪稳定 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对感染预防日监控表在腹腔镜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择取过去一年(2015.5~2016.1)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是否对每位患者行感染预防日监控表将所有人员均分至对照、研究两组。对照组患者均未进行感染预防日监控表,而研究组患者则由医生全程进行感染预防日监控表动态记录,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情况。结果进行感染预防日监控表动态监控的研究组患者切口感染率与并发症率分别为2%(2/100)和11%(11/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9/100)和17%(17/100),二者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5%(95/100),远高于对照组的76%(76/100),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在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中进行感染预防日监控表动态监控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率及并发症率,提升术者满意度,应予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动态监控 感染预防日监控表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患有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70例患者,对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心电图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诊断,观察其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4.3%(33/35),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85.7%(30/35),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重大,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远程实时 心电图 心肌梗死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