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6 个结果
  • 简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以下简称膀胱)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在西方国家恶性肿瘤中高居第4位。据美国癌症协会2005年估计,该年美国膀胱新发病者63210例,死亡13610例。我国尚无膀胱发病的详细资料。上海市肿瘤登记处1973—1999年共收集新发老年膀胱患者7535例,男5709例,女1826例。男性发病率从1973—1975年的5.1/10万上升到1997—1999年的6.7/10万,女性则稳定在1.5/10万。

  • 标签: 浅表性膀胱癌 现代诊断 诊治进展 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肿瘤登记处 发病率
  • 简介:<正>p27kipl是近年发现的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诱导分化等作用的抑因子。本文就有关膀胱中p27kipl蛋白表达及抑作用进行综述。1p27kipl基因及其蛋白1994年,Polyak等在转化生长因子β和经细胞接触处理的生长抑制细胞中发现了一种热稳定蛋白,该蛋白能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复合物(cyclin-CDK)紧密结合,抑制CDK的活性,称为p27kipl。p27基因定位于人12号染色体的p12.0~

  • 标签: p27kipl基因 膀胱癌 抑癌因子 蛋白表达
  • 简介:卡介苗(BCG)是在1904年由Novard从一头患有结核性乳腺炎的奶牛中分离到的一株毒力很强的牛型分枝杆菌,该菌株在培养基中表现出很强的结块的特性,1908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Calmette—Guerin在培养基中加入牛的胆汁解决了菌株凝结成块的问题,经过13年230代减毒培养,培育出的具有稳定免疫原性和较低毒性的预防结核病的菌苗,此菌苗被命名为卡介苗(BacilledeCalmetteetGuerin,BCG)。随着BCG菌苗的广泛应用,科学家发现接种过BCG菌苗的人群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种过BCG菌苗的人群。由此,BCG菌苗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不断有报道。

  • 标签: 卡介苗(BCG) 浅表性膀胱癌 免疫治疗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 牛型分枝杆菌 培养基
  • 简介:膀胱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04年美国约有60240例新诊断的膀胱肿瘤病例,男女比例约2.8:1,其中90%病理为尿路上皮肿瘤。浅表性膀胱(superficialbladdercancer,SBC)指无肌层浸润的膀胱,包括Ta、T1和原位(Tis),约占新诊断病例的70%。近年来,国内外均强调逐步规范膀胱的临床诊疗指南,根据膀胱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来选择手术、腔内灌注和随访等,现将SBC腔内化疗的现状综述如下。

  • 标签: 浅表性膀胱癌 腔内化学治疗 尿路上皮肿瘤 cancer 诊断病例 病理分级
  • 简介:目的评价尿脱落细胞嗜银染色结合B超联合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经尿道手术后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盲法对每一纳入研究对象同时进行尿脱落细胞嗜银染色、经直肠B超和膀胱镜检查,以膀胱镜结合病理检查的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尿脱落细胞嗜银染色结合B超联合诊断膀胱经尿道手术后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和ROC曲线下面积.当尿脱落细胞嗜银染色或/和B超阳性时,联合诊断试验的结果为阳性;当尿脱落细胞嗜银染色和B超均阴性时,联合诊断试验的结果为阴性.结果纳入148例膀胱移行细胞经尿道手术后1年以上的门诊随访病例,其中57例复发,复发率为38.51%.单用尿脱落细胞嗜银染色诊断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89.47%[95%CI(0.82,0.98)]和87.91%[95%CI(0.81,0.95)],ROC曲线下面积为82.22%.单用B超诊断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57.90%[95%CI(0.45,0.71)]和90.11%[95%CI(0.84,0.96)],ROC曲线下面积73.13%.当结合尿脱落细胞嗜银染色和B超联合诊断时,敏感性提高至94.74%[95%CI(0.89,1.00)],而特异性有所下降,为84.62%[95%CI(0.77,0.92)],ROC曲线下面积增加为98.28%.结论非侵入性的尿脱落细胞嗜银染色结合B超联合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经尿道手术后复发的价值较高,可常规用于术后病例的随访.

  • 标签: 膀胱移形细胞癌 术后复发 膀胱镜检查 直肠B超检查 尿脱落细胞嗜银染色
  • 简介:高危T1G3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SBTCC)与一般中、低危SBTCC不同,其恶性度高,具有高度复发和进展的倾向,约占SBTCC的30%。病变初期虽仅限于黏膜,却充分显示细胞结构不良,细胞分级常为Ⅲ级。在向膀胱腔内生长的同时常向下侵犯黏膜基底层和固有层,并在短期内发生肌层浸润和转移,预后不良。但也有近半数的T1G3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与低危SBTCC相比,其临床平台期相对缩短。初发的T1G3肿瘤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之后,如不行辅助治疗其复发率可为50%~70%,进展率为25%~50%。临床研究结果表明30%~50%的T1G3肿瘤在2年内发生肌层浸润与转移,故必须予以特殊处理。

  • 标签: 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现代治疗 高危 肌层浸润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护理方法对预防肿瘤复发及提高术后病人生活质量作用。方法:对本院泌尿外科64例行保留膀胱手术的浅表性膀胱患者,在术后采取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护理方法,灌注后密切随访。结果:肿瘤复发率低于相关文献报道,膀胱肿瘤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有助于减少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率及提高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膀胱肿瘤 吡柔比星 护理体会
  • 简介:膀胱全切+原位膀胱具有保持正常生活习惯和原位排尿的特点,不影响病人正常生活、工作,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故易被病人接受.我科对9例膀胱全切病人实行原位回肠代膀胱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病人全部治愈出院,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全切 原位回肠代膀胱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2004年6月-2006年4月我科对3例逼尿肌无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可控膀胱造瘘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膀胱造口术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目的提高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治水平.方法通过对26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经膀胱颈梗阻电切术,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膀胱颈梗阻患者(其中例合并腺性膀胱炎)全部进行电切术,术后疗效满意,无1例术后并发症.结论膀胱镜检可明确诊断膀胱颈梗阻,膀胱颈梗阻部分电切术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法.

  • 标签: 膀胱颈梗阻 电切术 女性 诊治体会 患者 诊断
  • 简介:膀胱滑动性疝在临床上较少见,因术前往往不能明确诊断,而容易被医生忽视,经常发生脏器损伤和复发,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作者将临床收治的2例膀胱滑动性疝报告如下:

  • 标签: 滑动性疝 误诊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气膀胱腹腔镜输尿管前移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分析6例建立气膀胱行腹腔镜输尿管前移术患者的临术资料。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70-140min,平均95min,出血量30—50ml,术后2d下床活动,术后1周拔导尿管,住院7-10d,平均7.8d,术后1个月膀胱镜下拔双“J”管,无尿漏发生。随访3-8个月,症状消失,B-us肾积水减轻,IVU吻合口无狭窄,膀眺造影无返流。结论:气膀胱腹腔镜榆尿管前移术是治疗输尿管下段狭窄、输尿管返流、输尿管囊肿、巨输尿管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 标签: 气膀胱 腹腔镜 输尿管前移术
  • 简介:女女性尿失禁的治疗是泌尿外科一大难题,我院采用膀胱瓣代尿道术治疗2例女性短尿道所致尿失禁,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例1,女性,9岁,车祸致骨盆粉碎性骨折,尿道断裂,急诊行尿道吻合术等,术后出现尿失禁,膀胱尿道造影示:尿道

  • 标签: 代尿道 女性尿失禁 膀胱瓣 尿道吻合术 术治 泌尿外科
  • 简介:临床证据检索和评价截止至2002年3月.结果:⑴硬化性苔癣:①口服视黄醛(阿维A):1个小样本RCT经过20~22周随访发现,阿维A与安慰剂相比,能显著减轻瘙痒和减小病变程度,但与严重的脱皮、脱发有关.②外科手术:我们未找到手术治疗妇女硬化性苔癣疗效的充足证据.③局部用0.05%丙酸氯倍他索(又名氯氟美松):1个小样本RCT经过3个月的治疗发现,局部用丙酸氯倍他索比局部用丙酸睾丸酮或矿物油软膏能更有效地控制症状.高质量的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发现,丙酸氯倍他索用于维持治疗时副作用轻微.④局部用睾丸酮:2个小样本RCT认为,不管是用于12个月的初始治疗,还是在用了丙酸氯倍他索16周后的继续治疗,都没有证据证明丙酸睾丸酮比矿物油软膏更能缓解症状.丙酸睾丸酮与男性化有关.⑵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我们发现,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和局部应用α-干扰素治疗效果,目前临床证据不足.

  • 标签: 硬化性苔癣 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 临床证据 疗效评价
  • 简介:脾脏转移(metastaticcarcainomatothespleen,MCS)临床少见,临床误诊率高,今报告经病理检查确诊为MCS者3例.

  • 标签: 脾转移癌 病理检查 诊断 治疗
  • 简介:一词最初源于1907年,是由于此肿在组织学上颇似,而病人的临床过程却是良性过程,直到1949年发现一组类发生转移病例后,才认识到类可发生远处转移,表现为恶性,患者体循环中含有一种或多种有强烈生物活性的物质并引起一系列特殊症状和体征,称为类综合征。

  • 标签: 类癌综合征 支气管类癌 色胺 胃类癌 肿瘤 发作时
  • 简介:间隙连接(gapjunction,GJ)是相邻细胞间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的跨膜蛋白通道结构,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是相邻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一种通讯方式。研究发现,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的表达与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综述了GJIC的物质基础及其生物学功能,其与细胞增殖及膀胱肿瘤的关系,以及恢复GJIC在膀胱肿瘤治疗中的前景。

  • 标签: 间隙连接 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迅 连接蛋白 膀胱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