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一些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病例有可能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但是迄今尚未观察到体内MPD细胞转化为AML细胞的分化过程。本研究旨在揭示这一分化过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2例MPD短期内转为AML患者骨髓分化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体内发展相对缓慢的MPD增殖细胞演化为迅速扩增的急性白血病细胞时,存在不同分化阶段的亚克隆。结论:了解MPD急变过程将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MPD转化的急性白血病。

  • 标签: 骨髓增殖性疾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免疫表型
  • 简介:背景:显微外科技术及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技术的发展与神经导管材料密切相关。神经导管的构建特别是生物材料构建神经导管材料还有待进一步开发研究。目的:探讨生物材料构建的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及数据分析。方法:SCI数据库中2001/2010检索有关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的文献,检索词为"神经导管(nerveconduit);生物材料(biomaterials);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nerveinjury);神经再生(nerveregeneration);壳聚糖神经导管(chitosan/chitinnerveconduit);高分子神经导管(polymer/macromoleculenerveconduit);胶原神经导管(collagennerveconduit)",共检索文献183篇。结果与结论:神经导管修复法是在神经断端之间留有一段间隙,利用神经导管在神经的远端和近端之间桥接,并创造相对密闭的环境,以充分发挥远端神经的趋化作用,同时阻隔外部的影响,减少瘢痕的产生。目前,已被用于制备神经导管材料分为非神经组织、非生物降解材料、可生物降解材料。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探索寻找理想的材料构建神经导管来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研究始终在进行中。

  • 标签: 神经导管 生物材料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壳聚糖神经导管 高分子神经导管
  • 简介:<正>下肢静脉疾病包括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venousinsufficiency,CVI)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CVI的人群总发病率为10.5%。据欧美国家报道,成年人中约有20%患浅静脉曲张。在美国,每年约有二百万人患CVI及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因CVI并不是一种威胁生命而需紧急处理的疾患,许多患者并不就此病而就医,因此,静脉疾病的实际发病率比预想的还要高得多。我国的静脉疾病发病率既往要比西方国家低,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寿命的延长,未来静脉疾

  • 标签: 下肢静脉疾病 浅静脉曲张 深静脉血栓形成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疾病发病率 下肢静脉曲张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治疗上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2011年68例进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治疗上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同期行口服药物、外用药物及针灸理疗(保守治疗)的患者。结果治疗后重新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并综合评估,连续臂丛治疗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2.4%,对比的保守治疗组的治疗优良率为79.0%,两纽优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臂丛组治疗后共出现不良反应例数22例,其主要不良反应为患区后遗症状,如痒感,蚁行感和牵拉或紧束感仍然存在,19例患者均能够耐受,并在治疗后1个月内缓解。3例患者在天气骤变后出现暂时性疼痛加重,气温升高后缓解。保守治疗组治疗后共出现不良反应例数9例,其中恶心、呕吐4例,复视、视物模糊3例,晕针现象2例,均于停药及停止针炙治疗后好转。结论连续臂丛阻滞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较传统的药物和理疗具有治疗效果确切,镇痛完全的特点,可成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重要临床治疗手段。

  • 标签: 上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 相关分析
  • 简介:进入秋季,老年人很容易因感冒而发生肺部感染。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老年人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有3方面:一是老年人全身抵抗力降低,细菌、病毒等一旦进入下呼吸道(喉以下),很容易快速增长繁殖。二是老年人的支气管表面黏液纤毛活动降低,清除外来异物或细菌、病毒的能力下降,细菌得以在下呼吸道繁殖。此外,随着年岁增大,咳嗽反射也减低了。三是老年人支气管黏膜和腺体逐渐萎缩,抗体分泌减少,有利于病原体进入和繁殖。

  • 标签: 肺部感染 支气管黏膜 现代医学研究 下呼吸道 老年人 纤毛活动
  • 简介:以往研究认为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仅存在于胚胎发育阶段,之后的研究发现EPCs也存在于成体。目前的研究结果发现,EPCs主要来源于胚胎的中胚层和出生后的骨髓,是一群被发现的同时存在于胎肝、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中、能够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多潜能细胞,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肾脏 疾病患者 内皮细胞 PROGENITOR cells
  • 简介:凭借独特的技术优势,介入放射学迅速发展,已成为临床三大诊疗技术之一。作为一门以医学影像学为基础的高新技术学科,介入放射学的持续高水平发展与介入诊疗设备的研究开发紧密相关。秉承"以人为本,简化医疗保健"的品牌理念,以不断满足介入放射学临床应用的发展需求为立足点,飞利浦"炫"系列血管介入新平台(如AlluraXperFD20、FD2020)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针对神经、肿瘤、外周血管的介入技术工具,为介入放射学与医学前沿技术接轨提供了良好契机。

  • 标签: 介入技术 飞利浦 肿瘤 神经 介入放射学 医学影像学
  • 简介:目前,由于多种耐药细菌存在和手术切口处理不当,骨科手术感染已成为当前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进行骨科手术患者多为外伤引起的急性病症或中老年体弱患者,局部供血能力较差,术后需长时问卧床休息,若切口处感染,轻者延缓伤口愈合,重度患者可导致骨髓炎甚至危及生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刻不容缓,现将我院防治经验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手术切口感染率 骨科手术 防治经验 体弱患者 切口处理 耐药细菌
  • 简介:他汀类药物是一类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近年来国内外药理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仅仅在机体的降脂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它还在抗炎症反应、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稳定斑块和抑制血栓形成等方面有着良好的表现。本文主要对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功效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败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肾病以及肿瘤疾病等方面的应用进展。随着人们对他汀类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发生作用机制将更加明确,同时他汀类药物的应用也会随之进一步延伸,在更多领域和学科中有所应用。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血脂 高血压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患者女,38岁,2年前左膝外侧摔伤,2周后左足及左小腿时有疼痛、麻木,行走、劳累后尤甚,并于左膝下外侧发现5cm×6cm×6cm肿物,逐渐增大;近2个月小腿疼痛加剧,伴左足麻木无力。专科检查:左腓骨头下方见2cm×2cm膨隆肿物,质韧,边界清楚,可推动,未扪及搏动感,有压痛,并向肢体远端

  • 标签: 神经鞘 囊肿 腓总神经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和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0例甲亢患者分成4组:甲亢初诊组、甲亢复发组、甲亢缓解组和治疗后转向甲减组。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100例甲亢、60例原发性甲减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血清TGAb和TPOAb。结果甲亢组和原发性甲减组的TGAb和TPOAb阳性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例甲亢患者治疗前后TPOAb阳性率明显高于TGAb的阳性率;无论是初诊组、复发组还是缓解组治疗前后两种抗体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Ab和TPOAb的定量检测在甲状腺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中具有参考价值,TPOAb具有相对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减退
  • 简介:冷热更迭的秋季,早晚温差较大,燥风秋雨频袭,体弱有过敏性疾病的人,对温度变化敏感、适应能力差者,易发多种疾病,常见的有中风、皮脂缺乏症、抑郁症、肺部感染、气管、支气管炎、感冒,急性或复发性哮喘等病,肠胃疾病和意外损伤也时常出现。为更好地使广大官兵做好秋季预防保健,防患于未然,我们这期《专题开讲》栏目特邀请了几位长期从事疾病预防的专家来为广大读者谈谈秋季常见病的预防保健问题,以减少季节性疾病的发生。

  • 标签: 过敏性疾病 抑郁症 秋季 多发 防护 铸造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元样PC12细胞对C3H小鼠成肌干细胞C2C12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Transwell建立PC12细胞和C2C12细胞共培养体系,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2C12细胞单独培养;实验组:C2C12细胞与已分化的PC12细胞共培养;阴性对照组:C2C12细胞与未分化的PC12细胞共培养。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生长因子(NGF)对PC12细胞的促分化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培养条件下C2C12细胞的增殖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qPCR)检测与PC12细胞共培养3、7d后C2C12细胞生肌素、结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体外条件下,NGF诱导PC12细胞呈现神经元样特征:具有细长的细胞突起,并阳性表达微管相关蛋白-2。流式细胞检测证实:已经分化的PC12细胞抑制C2C12细胞的增殖。实验组DNA合成前期的C2C12细胞所占百分比(77.2%±0.4%)较空白对照组(71.0%±0.6%)和阴性对照组(70。8%±0.8%)高,反应增殖活力的增殖指数(22.8%±0.4%)较空白对照组(29.0%±0.6%)和阴性对照组(29.2%±0.8%)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2C12细胞生肌素、结蛋白基因的表达高于同一培养时间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化的PC12细胞抑制C2C12细胞的增殖,但促进其分化。

  • 标签: 成肌细胞 小鼠 近交C3H PC12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 简介: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为目前常用一线抗结核药物,常作为肺结核、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的首选之一,组织渗透性良好,对结核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延缓其耐药的产生.主要副作用是视功能障碍,表现为眼痛、视力下降、视野损害及红绿色盲等,为乙胺丁醇停药的主要原因[1].

  • 标签: 乙胺丁醇 视神经损害 临床分析 口服 结核性腹膜炎 抗结核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在骨科感染中的治疗作用,促进抗生素骨水泥的合理应用。方法对近10余年来抗生素骨水泥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比较抗生素骨水泥作用的利与弊。结果抗生素骨水泥使难于治愈的骨科感染得到有效的治疗,在取得了较好疗效的同时,存在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结论在今后抗生素骨水泥的应用中关注其存在的风险,并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策略,确保抗生素骨水泥在骨科感染治疗中安全、有效。

  • 标签: 抗生素 骨水泥 感染 骨科
  • 简介:感染是导致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75.4%烧伤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创面感染,而医疗操作不当是感染危险因素之一[1]。护理管理工作重点是控制好感染的各个环节。医院内空气中的病原菌,多数来源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外表皮屑、脓液等,人们在未经消毒的空气中停留及走动均可直接或间接引起感染[2]。烧伤ICU是重度烧伤患者集中救治场所,在相对封闭环境中,

  • 标签: 重度烧伤 院内感染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技术治疗急性输尿管结石梗阻致肾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11年9月,对26例急性输尿管结石梗阻导致肾感染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26例均有患侧腰腹部疼痛,有不同程度发热,体温介于37.3—39.7℃之间。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抗感染、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3~7d,其中10例感染症状好转,随后接受微创手术碎石;另外16例经常规治疗后感染情况未明显好转,而先行输尿管置管(7例)或经皮肾穿刺造瘘(9例)引流尿液,待感染情况好转后再接受微创手术。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或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果19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7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均成功解除尿路梗阻,结石取净率95.2%。术中无输尿管穿孔、大出血、气胸、尿外渗、肾周血肿、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8d后,所有患者体温和血白细胞数降至正常。随访3~12个月,患侧。肾无萎缩,无输尿管狭窄发生。结论在有效控制感染的情况下,采用微创技术治疗急性输尿管结石合并肾感染,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等优点,可作为结石合并肾感染的一种治疗选择。

  • 标签: 结石 尿路梗阻 感染 微创技术 经皮肾镜碎石术 输尿管镜碎石术
  • 简介:本文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和指南以帮助临床医师虚用腹腔镜对妊娠期外科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妊娠期外科干预的原则是使胎儿的风险最小化(不涉及母亲的安全)。

  • 标签: 腹腔镜诊断 外科疾病 妊娠期 指南 治疗 临床医师
  • 简介:现代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逐渐深入,临床工作中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欧洲5维健康量表做为一种普适性健康评估量表,因其良好的信度、效度及简便易行在国内外临床工作中受到广泛的关注,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本文对于欧洲5维健康量表在肾脏相关疾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完善肾脏病医师对这一量表的认识,丰富肾脏病患者生活质量这一领域的方法学研究。

  • 标签: 欧洲5维健康量表 肾脏病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