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民族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状况,为大学生口腔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某地民族大学2016入学新生中选取1500名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并利用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藏、蒙、维吾尔等民族学生的龋病发病率高于汉族学生,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牙龈患病率方面,汉族学生要明显低于维吾尔族学生,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牙结石患病率方面,蒙古族和汉族存在很大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汉族新生的口腔健康度要优于少数民族学生,但是总体健康情况不佳,需要加强口腔健康宣传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水平。

  • 标签: 不同民族 大学新生 口腔健康
  • 简介:目的探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乳腺癌和宫颈癌(以下简称“两癌”)早发现管理模式。方法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妇科医生完成常规的妇科检查,对结果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自2012年起闵行区卫计委连续4年开展对40~59岁的重点人群妇女进行免费HPV筛查及乳腺疾病筛查,发现31例符合宫颈癌前病变,20例符合宫颈癌,其中18例宫颈癌早期。发现乳腺癌10例,其中乳腺癌早期6例。两癌早诊率90.16%,早期率80.00%。结论妇女保健工作有重点的针对高危人群,通过健康教育,告知其正确的自我检查方法以及疾病的危害性,降低宫颈癌、乳腺癌的发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女性的健康水平,节约医疗费用。

  • 标签: 妇女疾病普查 筛查 乳腺癌 宫颈癌 早发现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高原农牧地区少数民族妇女慢性盆腔结核的诊断与治疗问题。方法:于本院 2015年 3月 --2016年 3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结核患者中,随机选取 42例作为样本, 42例患者采用相同方法查体,行盆腔 B超等影像学检查对疾病进行诊断,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结果: 42例患者均为慢性盆腔结核,采用引流联合给药的方法治疗,有效率可达 97.62%。结论:各大医院应加强对该类患者的健康教育,通过查体以及盆腔 B超等方法诊断,根据疾病类型,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提高高原农牧地区少数民族妇女健康水平。

  • 标签: 高原农牧地区 少数民族妇女 盆腔结核
  • 简介:摘要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目前对少数民族人群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仍很少,尚缺乏大规模的不同民族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系统的、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就我国目前少数民族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综述。

  • 标签: 少数民族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健康体检的汉、维吾尔、哈萨克三个民族青年健康人群共 407例进行骨密度测量,分析对比本地区汉、维吾尔及哈萨克不同青年人群的 DXA测量骨密度状况。  方法:对伊犁地区20—28岁的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健康人群的腰椎、股骨及前臂进行 BMD测定。按不同年龄组,每 3岁分为一年龄组,共分为 3组,测得不同年龄段骨密度数值,按照 WHO标准,结果分为正常、骨量减低、骨质疏松,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所选取人群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男性及女性各部位出现骨峰值的年龄段有所差异,成人多数在40岁前骨量持续增加并达到骨峰值,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 BMD逐渐降低,女性人群在 50岁后 BMD急速下降,而男性未出现加速下降。  结论:本次研究对新疆伊犁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DXA测量常规检查,为今后该地区防止骨质疏松预防诊断提供相应数据,也丰富国内相关研究数据。

  • 标签: 新疆伊犁地区 不同民族 正常青年人 骨密度 DXA测量
  • 简介:【摘要】 人体机能学是将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基本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一门综合型课程,本文欲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现状及特点及人体机能学的教学规律,就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人体机能学的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 标签: 人体机能学 少数名族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三维超声对少数民族地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检查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少数民族地区盆底功能障碍女性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按照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维超声组与二维超声组,每组各50例,二维超声组实行经会阴二维超声检查,三维超声组实行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实验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以及盆腔器官脱垂检出状况。结果通过对比发现,三维超声组患者的检查效果以及盆腔器官脱垂检出状况与二维超声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少数民族地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实行三维超声检查可获取更为精确的诊断参数,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三维超声 少数民族地区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建立黔东南州少数民族健康人群CD3+、CD4+、CD8+T淋巴细胞正常参考区间。方法将黔东南州少数民族健康人群按受试者年龄分为4组,一组为19~29,二组30~39岁组,三组为40~49岁,第四组为50岁以上。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在外周血中的绝对数。结果统计不同年龄人群的CD3+、CD4+、CD8+T细胞数量之间的不同(P>0.05);结论每个数据呈正态分布,以确定健康成人区周围血的CD3+、CD4+、CD8+T细胞计数的参考范围为804.7+387.3。

  • 标签: CD3+ CD4+ CD8+T淋巴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区间 流式细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