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省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流行特征。方法:选择2018年某省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病例资料,并通过建立数据库予以分析。结果:2018年某省共计确诊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60例,死亡12例,致死率最高的为老年人群。结论:应当加强疾病相关宣传,做好户外活动防护措施。

  • 标签: 肠炎沙门菌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SFTS)患者中应用精准护理模式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21年2月到2023年12月接诊的92例SFT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托数字抽签法,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n=46)、观察组应用精准护理(n=46),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52%)较对照组低(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准护理模式的应用,能显著降低SFTS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疾病的恢复。

  • 标签: 精准护理 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SFTS)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及致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SFTS患者86例,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病原体检测、实验室检查、死亡率等信息,总结SFTS的主要致病因素。结果SFTS高发于中青年务农群体,蚊虫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SFTS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死亡率达10.5%且与器官功能障碍紧密相关。结论年龄、血小板计数及多重器官功能障碍是影响SFTS患者预后及生存率的主要相关因素。

  • 标签: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SFTS 新型布尼亚病毒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407-01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痰热清与利巴韦林在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不同用药方法对于临床疗效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4 年 3 月 ~2016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68 例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4 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97.06% > 79.41% )相对更高,而症状消失时间 [ ( 3.19±0.59 ) d <( 5.14±0.85 ) d] 、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 [ ( 6.85±0.64 ) d <( 10.19±1.22  ) d] 以及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 [ ( 6.55±0.61 ) d <( 10.71±0.92 ) d] 相对更短,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联合应用痰热清与利巴韦林,其对于治疗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有着显著的疗效,有助于加快患者临床症状的好转,改善其预后。

  • 标签: 痰热清 利巴韦林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以我院50例2017年2月13日至2018年5月1日原发性干燥综合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为观察组,另取同期50例单纯原发性干燥综合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实验室检查,观察其临床表现,观察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皮疹概率为52.00%,高于对照组,CRP、C4、C3水平分别为(7.39±0.97)mg/L、(179.02±4.73)mg/L、(930.24±7.57)mg/L,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指标差异不大,P>0.05;重度患者皮疹概率为100.00%,C3水平为(932.40±10.28)mg/L,高于轻中度,P<0.05,两组其他指标对比性不强,P>0.05。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合并血小板减少可见皮疹、免疫因子水平增高等表现,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 标签: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 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以我院50例2017年2月13日至2018年5月1日原发性干燥综合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为观察组,另取同期50例单纯原发性干燥综合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实验室检查,观察其临床表现,观察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皮疹概率为52.00%,高于对照组,CRP、C4、C3水平分别为(7.39±0.97)mg/L、(179.02±4.73)mg/L、(930.24±7.57)mg/L,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指标差异不大,P>0.05;重度患者皮疹概率为100.00%,C3水平为(932.40±10.28)mg/L,高于轻中度,P<0.05,两组其他指标对比性不强,P>0.05。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合并血小板减少可见皮疹、免疫因子水平增高等表现,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 标签: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 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仪器法在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减少的检验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343例血小板检验的患者血液作为本次检验的标本,采用仪器法进行血小板的计数,并用手工计数法对血小板数量进行复检,并分析仪器法血小板数量减少的原因和对策。结果仪器法检验血小板值<100×109/L的有297例,比手工计数血小板值<100×109/L减少了46例,当仪器检验血小板出现报警符号时,要采用草酸铵法进行复检,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血涂片染色进行检验观察。结论血小板计数的精确性对疾病的确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进行血小板减少样本的检验时,需要将仪器法和手工计数结合起来计算。

  • 标签: 仪器法 血小板计数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气温对急性冠脉综合(ACS)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患者为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ACS患者,在本地最热月份(7月份,平均气温28.6℃)入选ACS患者51例,为高温组;在本地最冷月份(12月份,平均气温-3.8℃)入选ACS患者57例,为低温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CD62p、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表达水平,计算表达率(%).结果高温组CD62p、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表达率(%)与低温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气温对急性冠脉综合患者有明显影响,低温组明显高于高温组,因此,可以部分解释冬季急性冠脉综合高发,随气温变化抗血小板药物剂量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CD62p、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血小板活化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differenttemperaturesonplateletactivationinpatientswithacutecoronarysyndrome(ACS).MethodsOnehundredandeightpatientswithACSwereenrolledin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3toJanuary2015,includingin51patientshospitalizedinJuly(averagetemGperatureis28.6℃)ashightemperaturegroupand57patientshospitalizedinDecember(averagetemperatureis-3.8℃)aslowtemperaturegroup.TheexpresGsionsofCD62pandGPⅡb/Ⅲareceptorcomplexofallpatientsweremeasuredbyflowcytometry.ResultsTheexpressionsofCD62pandGPⅡb/Ⅲareceptorcomplexinlowtemperaturegroupweresignificantlyhigerthanthatofhightemperaturegroup(P<0.05).ConclusionPlateletactivationinlowtemperaturegroupi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hightemperaturegroup,whichispartcauseofthehigherincidenceofACSinwinter.Therefore,ThedoseofantiplateletaGgentssKheoyulwdorbdesadjustedaccordingtodifferenttemperature.Acutecoronarysyndrome;CD62p;GPⅡb/Ⅲareceptorcomplex;plateletactivation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64-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国内外有关妊娠合并巨大血小板综合(BernardSouliersyndrome,BSS)的文献报道,为妊娠合并BSS患者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Pubmed、Googlescholar、Webofknowledge、EBSCO、Cochranelibrary、CBM数据库,收集关于妊娠合并BSS的个案报道。提取各报道中患者年龄、既往出血史、输血史、血小板水平、自身抗体、分娩方式、产后出血(postpartumhaemorrhage,PPH)、产后延迟出血(secondarypostpartumhaemorrhage,SPPH)、出血管理等信息。重新评估各报道中出血分级,分组分析可能与PPH、SPPH有关的因素。结果共收集了19例患者29次符合要求的妊娠数据,其中11(57.9%)例患者14(48.3%)次妊娠并发PPH,11(57.9%)例患者14(48.3%)次妊娠在产后的第2d至第6周内出现SPPH。按分级既往出血程度在3~4级组比0~2级组在产后再次出现3~4级出血的可能性明显升高(P=0.009);而以妊娠年龄、输血史、血小板数目、是否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分娩方式等因素分组各组内出血分级无显著差别(P>0.05);母亲有抗血细胞抗体组与无抗体组在新生儿出现血小板减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02)。大部分出血经过氨甲环酸、去氨基精氨酸加压素(DeaminoArginineVasopressin,DDAVP)、血小板输注等措施处理后出血可以得到控制,仅有2例因不能控制的出血而行卵巢切除。结论BSS患者及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均有高出血风险,但经过积极的处理后出血常可以控制,预后较好。

  • 标签:
  • 简介:我科收治1例下颌骨中心性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现报告如下。病例:患儿男性,10岁,因左侧面部无痛性肿大3月余入院。过去史:自5岁开始发现患儿患有“血小板减少症”。多次住院治疗;查体:左侧面部下颌骨升支区域隆起(见图1),可扪及一不规则骨质感突起,约3.Ocm×2.5cm×1.0cm,边界模糊。质较硬。无活动度,无触痛,无摁压乒乓球感,表面皮温及颜色正常,左侧下唇区痛觉减轻,张口无受限,

  • 标签: 下颌骨中心性血管瘤 血小板减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95例血小板减少标本(〈100×10^9/L)重新采静脉血,用仪器法和手工法两种方法进行重新测定。结果在195例血小板计数减少标本中有49例假性血小板减少,其中采血不当占48.9%,EDTA依赖占38.7%,大血小板占6.1%,小血小板占4.1%,其他占2%。结论采血不当和EDTA依赖性抗凝是造成假性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血小板减少标本,须用仪器法和手工法二种方法测定,以辨别血小板减少的真伪。

  • 标签: 假性 血小板 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23年1月至12月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检验结果,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共计90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用药史等,并进行相关检验指标的检测,如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炎症指标等。结果:经过分析发现,血小板减少患者中以女性居多,年龄主要分布在40岁以上。常见的病史包括贫血、感染等。部分患者有长期使用NSAIDs、抗凝药物等药史。血小板计数普遍降低,凝血功能异常,炎症指标升高。平时工作中我单位在地域环境特殊,大部分血小板减少患者(回族)有一种共同的生活习惯,即在饭食中必需饮用浓茶。此外,还发现一些患者有其他疾病史、药物使用史等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因素。结论:本研究提示在回族聚居地区,饮用浓茶可能与血小板减少有一定的关联。对于长期使用NSAIDs、抗凝药物等药物的患者应警惕血小板减少的风险。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临床检验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就升血小板胶囊治疗消化道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围绕我院收治的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1年11月止于2022年11月,对其实施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结果:治疗落实后,患者病情好转,血小板抑制程度较轻,0级占比较大,血小板值呈良好趋势。结论:在消化道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治疗中,升血小板胶囊的应用价值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升血小板胶囊 消化道肿瘤 化疗 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结核病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结核病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升血小板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数、骨髓巨核细胞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数、骨髓巨核细胞数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数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结核病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升血小板胶囊 结核病 血小板减少症
  • 简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27岁,70kg,因“妊娠41周、阴道少量出血”入院待产。一般情况良好,生命体征平稳。产检:腹部膨隆,腹壁紧,妊娠线新,子宫底高32cm,可触及胎体,胎动存在,胎位:LOA。先露部:固定。胎心率140次/分。腰围:103cm,外阴呈已婚未产型。外测量:棘间径24.5cm,嵴间径25cm,骶耻外径20cm,坐骨结节间径9cm。急查血常规三次提示:血小板27×10^9/L、39×10^9/、41×10^9/L,血凝四项正常。

  • 标签: 剖宫产 血小板减少症 全身麻醉
  • 简介:患者,女性,76岁。因"右下肢间歇性跛行1个月余,右足第4、5足趾青紫7天"于2014年11月13日入院。患者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入院查体示右小腿及右足皮温低于对侧,右足第4、5足趾青紫,右侧股动脉搏动弱,右侧胫后及足背动脉未及搏动。动脉彩超示右侧股、腘动脉斑块;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右侧为0.39,左侧0.85。患者予以低分子肝素5000IU,每12小时一次,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一次,

  • 标签: 下肢间歇性跛行 右侧股动脉 踝肱指数 腘动脉 阿司匹林肠溶片 慢性支气管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就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择取时间始于2022年1月止于2023年1月,对其实施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结果:有效治疗落实后,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及免疫调节因子水平呈良好趋势,生活质量得以改善。结论: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中,升血小板胶囊的应用价值明显,可进一步促进血小板参数及免疫调节因子的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升血小板胶囊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