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两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两法40例患者,三法50例患者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数据用SPSS20.0进行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采用t检验;术后疼痛情况、术后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采用卡方检验,且以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并发症发生。两法手术时间(41±12.3)min比三法(48±15.88)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7,P=0.036)。两法与三法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2±0.22)d比(1.9±0.17)d、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2±0.22)d比(1.9±0.17)d、术后住院天数(3.8±0.85)d比(5.1±0.71)d,均比三法有优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评分为0分者两法组有22例(55.0%),三法组仅有13例(26.0%);疼痛评分介于7~10分之间的患者两法组有4例(10.0%),三法组有8例(1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552,P=0.010)。满意度评分两法组5分者有14例(35.0%),三法组有8例(1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28,P=0.015)。结论两法患者较三法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术后满意度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对比研究 两孔法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三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2月我院行改良三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58例。自耻骨联合上方约2cm阴毛处,做2个长约5mm横形切口,两切口相距3~5cm,分别置入5mmtrocar,作为2个操作,处理阑尾及其系膜,阑尾根部用套扎线套扎,切除阑尾,阑尾标本装入异物袋取出。结果58例均顺利完成改良三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20~80min,平均35min;术后住院时间3~7d,平均4d。术后2例穿刺口感染,换药处理后切口愈合良好。58例随访3~12个月,平均8个月,无一例出现穿刺口疝和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改良三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后瘢痕更隐蔽,美观效果更好。

  • 标签: 改良三孔法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 简介:探讨常规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和实效性。2009年9月-2011年6月使用常规艘腔镜器械完成经脐单孔LC28例(单孔组),同期三法LC30例(三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主观满意度。5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单孔组28例均无中转三法。两组术中和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单孔组住院时间和后20例手术时间与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主观满意度评分高于三组(P〈0.01)。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条件下,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LC是安全可行的,美容效果和微创优势更突出。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常规腹腔镜器械 经脐单孔法 三孔法
  • 简介:目的分析经闭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在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因SUI行TVT-O治疗的39例女性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参数、术后并发症,并随访术后1~24个月的临床效果。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7.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5.5mL。平均留置尿管时间2.6d;术后自行排尿37例,2例(6%)发生尿潴留。35例参加随访。主观治愈率88.5%(31/35);客观治愈率80.0%(28/35),改善率20.0%(7/35)。术后大腿根部疼痛2例(5.7%),术后出现网片暴露侵蚀1例(2.8%)。结论TVT-O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如何减少其并发症有待进一步总结经验。

  • 标签: 尿失禁 压力性 尿道下悬吊术 女性
  • 简介:目的:比较单孔腹腔镜与非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2月的单孔腹腔镜与标准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非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的相关数据,比较内容为手术时间、失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疼痛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瘢痕等。结果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时间(71min)长于非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7min)。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非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同样安全,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两者无明显差异,但单孔腹腔镜切口疝形成(1.7%)及手术瘢痕(3.1分)明显优于非单孔腹腔镜组(4.26%与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术式同样安全,且术后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手术时间 瘢痕形成 适应证
  • 简介:目的探讨患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并接健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远端创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患肢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并接对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9例小腿中远端创面患者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为20~43岁,平均33.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12个月,平均6.3个月.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3cm×6cm~33cm×11cm.术中切取股前外侧皮瓣面积为15cm×7cm~35cm×13cm.术中采取患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小腿受区血管蒂,其伴行静脉作为皮瓣的回流静脉,并接健侧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蒂进行修复.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取中厚皮片游离植皮.结果本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血管危象,皮瓣全部成活.9例患者术后获6~15个月(平均10.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质地、色泽及厚度恢复满意,未见明显色素沉着和瘢痕挛缩,供区大腿活动及肌肉力量正常.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2~25mm,平均17.3mm.所有患者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末次随访时按照张浩等制定的疗效满意度评分标准评定修复效果:得分为7~10分,平均8.9分;患者对术后治疗效果均表示满意.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并接健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小腿中远端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软组织损伤 下肢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