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雾化吸入联合械通气治疗小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月11月收治的86例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所有患儿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在机械通气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有例患儿治愈,治愈率为,实验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儿在机械通气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可以有效促进药物直接患儿病灶,充分发挥药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雾化吸入 机械通气 小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氨溴索联合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94例,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47例,为常规剂量氨溴索联合械通气治疗,观察组47例为对照组基础上大剂量氨溴索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和血气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差异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胸部体征以及气喘改善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 为老年重症肺炎采用大剂量氨溴索联合械通气治疗时可有效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改善血气指标。

  • 标签: 氨溴索 重症肺炎 呼吸功能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对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使用雾化吸入联合械振动排痰进行治疗的效果做出分析。方法:采用2021年1月-2021年12月这一时间段在本院诊治的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例数44例,在随机抽样法方式下将患者划分成均为22例的两个组别,常规组患者使用雾化吸入单独治疗,研究组使用雾化吸入联合械振动排痰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排痰效果。结果:研究组排痰效果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实施雾化吸入联合械振动排痰治疗,可以获取较佳的排痰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雾化吸入 机械振动排痰 COPD合并肺部感染 排痰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卒中相关性肺炎护理环节,评估以间歇雾化吸入法为基础,辅以机械排痰的应用价值,确认相应护理效果。方法:本文对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分析,立足于患者意愿,结合研究需求,从2021年7月-2023年5月着手,选取50例研究对象,借助随机法,将其纳入不同组别中,即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数量一致。组别不同,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对比分析两组护理状况。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日排痰量进行分析,观察组相对较高(P<0.05);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相对较少(P<0.05);雾化吸入前后,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该组别患者呼吸频率相对平稳(P<0.05)。结论:卒中相关性肺炎护理环节,可以间歇的模式开展雾化吸入疗法,辅以机械排痰,提升患者排痰量,使得感染控制时间有所减少,保证患者呼吸频率平稳性,提升患者血氧饱和度,降低患者治疗风险。

  • 标签: 间歇雾化吸入 机械排痰 卒中相关性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护理干预应用在卒中相关性肺炎病患接受间歇雾化吸入与机械排痰治疗中的干预效果。方法:研究者是2021.01至2022.03在本院就医的卒中相关性肺炎病患共计5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作2组,治疗中对照组采用持续雾化吸入法,观察组联用间歇雾化吸入疗法与机械排痰,并且2组在治疗期间接受护理干预,比对组间护理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排痰量及感染控制时间比对照组低,观察组呼吸频率与血氧饱和度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在间歇雾化吸入及机械排痰治疗中联用护理干预,可促进病患排出痰液,减少感染控制时间的同时,还能够改善病患呼吸,确保血氧饱和度处于平稳状态,利于促进病患恢复。

  • 标签: 卒中相关性护理 机械排痰 间歇雾化吸入 施护效果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采取持续气管滴液联合械振动排痰护理,预防痰栓的效果。方法:取86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2组。对照组实施机械振动排痰护理,观察组实施持续气管滴液联合械振动排痰护理。对比两组吸痰次数、心理状态、满意度等。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吸痰次数、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NIHSS评分大于10分的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溶栓联合械取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中-重度脑卒中(NIHSS>10分)患者,抽签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动脉溶栓治疗;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SolitaireAB型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脑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前,患者NIHSS、mR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NIHSS、mRS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明显,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脑卒中患者给予动脉溶栓联合应用SolitaireAB型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效果十分明显,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溶栓 机械取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肋骨内固定联合械通气和外固定胸廓治疗合并肺挫伤的创伤性连枷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遵循随机抽样原则,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合并肺挫伤的创伤性连枷胸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先后,平均、随机地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接受肋骨内固定联合械通气进行治疗,对照组接受外固定胸廓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外固定胸廓相比,肋骨内固定联合械通气治疗合并肺挫伤的创伤性连枷胸,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肋骨内固定联合机械通气 外固定胸廓 创伤性连枷胸 肺挫伤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可行性与有效性展开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20年8月到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械通气对患儿进行治疗,结合治疗结果分析研究中所用治疗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 治疗后患儿的血气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有效率达到了100%。(P<0.05)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与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联合应用不仅具有可行性,还具有较高的有效性,肺表面活性物质与机械通气的联合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应用可行性 有效性 肺表面活性物质 机械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NRD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NRDS(共72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20年10月,截止时间为2022年6月)。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每组均为36例),一组为对照组(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另一组为实验组(应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械通气治疗方法)。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气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OI、PaCO2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械通气治疗NRDS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枸橼酸咖啡因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时效性分析护理在急诊溶栓联合械取栓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选取了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接受急诊溶栓联合械取栓术治疗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施术前心理疏导、术中配合与监测、术后病情观察与康复锻炼等护理措施,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时效性分析。结果表明,护理措施的实施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时效性分析显示,在不同时间点实施护理措施对治疗效果具有不同的影响,强调了在护理实践中关注时效性的重要性。本研究为优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质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急诊溶栓 机械取栓术 时效性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面瘫是一种影响颜面肌肉功能的疾病,中西医药联合应用在面瘫康复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药联合应用的机制与临床应用。中医强调整体调节,通过针灸、中药等手段调理气血,促进面部肌肉恢复。西医则侧重神经重建,运用物理治疗、电刺激等方法促进神经再生。综合两者优势,中西医药联合可促进面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升康复效果。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药联合应用在面瘫康复中取得良好效果,对提升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应用过程中仍需注意药物配伍、治疗时间等因素,加强个体化治疗。中西医药联合应用在面瘫康复中具有潜力,有望成为未来康复策略的重要一环。

  • 标签: 面瘫康复,中西医药,机制,临床应用,神经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共4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20例的患者采用常规的进展性脑卒中治疗方法;观察组的20例患者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7d、14d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组治疗14d后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时,可以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进展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学作用机制。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7月~2020年8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基于阿司匹林治疗再次给予依达拉奉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措施后的治疗效果与神经功能。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治疗期间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阿司匹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 急性脑梗死 药学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