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诊诊护士在门诊应急事件中具有关键作用,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他们的要求也增加。为满足社会需求,必须加强他们处理应急事故的能力,以提高门诊应急事件的效果和服务质量。作为病人到达急诊科的第一道关口,急诊诊护士负责迅速评估病情、快速诊,将病人分配到合适的医疗资源上。在应急事件中,他们需要处理突发状况,如意外事故、突发疾病等,并做出快速决策,确保病人获得及时适当的治疗和救治。因此,本文主要探究急诊诊护士在门诊应急事件处理中的作用,有效避免医患纠纷,并提高病人的服务质量。

  • 标签: 急诊分诊护士 门诊应急事件 作用
  • 简介:【摘要】 脉压(pullse pressure,PP)是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正常脉压是由心脏动力和血管条件共同决定,反映了血管硬度和顺应性。除了本身的生理意义外,脉压在指导围术期治疗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脉压在围术期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探讨维护围术期脉压的意义以及优化生理指标的方案。

  • 标签: 脉压差 围术期 器官功能保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外科门诊加强预检诊管理,并分析其对门诊诊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到外科门诊就诊的102例患者。根据其就诊时间分为2组,每组51例。对照组开展常规诊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预检诊管理。评估两组的诊符合率、患者就诊满意度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分诊符合率为96.08%,患者就诊满意度为98.04%,较对照组的78.43%、82.35%相比均更高(P<0.05),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分别为0、1.96%,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外科门诊加强预检诊管理可提高分诊准确度及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门诊 分诊质量 预检分诊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离性障碍又称分离(转换)障碍,曾称癔症或歇斯底里症。是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精神因素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一部患者表现为分离性症状,另一部患者表现为各种形式的躯体症状,其症状和体征不符合神经系统生理解剖特点,缺乏相应的器质性损害的病理基础。这些症状被认为是患者无法解决的内心冲突和愿望的象征性转换。因此心理治疗作为主要护理手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诊记录表联合信息化分诊系统在儿科门诊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1月-2023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共180例为对象,利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模式分为对照组(n=90例)与试验组(n=9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诊模式,试验组给予诊记录表加信息化系统干预,比较两组候诊时间及管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门诊秩序、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就诊时间及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诊记录表联合信息化系统的运用,有效缩短了门诊患儿的候诊时间,有助于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门诊儿科 分诊记录表 信息化系统 管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进行动脉二氧化碳/氧含量差值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价值探究。方法 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入住赣州市人民医院综合ICU诊断为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32例,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v-a)CO2/C(a-v)O2治疗组(16例作为观察组)和ScvO2治疗组(1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设定不同复苏目标进行治疗,对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液体复苏后6小时的SCVO2、P(v-a)CO2/C(a-v)O2、P(v-a)CO2各项值均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 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应用P(v-a)CO2/C(a-v)O2作为监测指标,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对提高疗效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 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值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腺性膀胱炎的CT及超声型与临床型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44例经病理确诊为腺性膀胱炎患者的资料,分析临床特征、术前多层螺旋CT和多普勒超声结果,进行影像型,并与膀胱镜或术中所见的临床型对照,用卡方检验分析影像型与临床型的关系。结果 卡方检验显示CT型和超声型皆与临床型有关,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CT和超声对病灶检出率分别为81.82%和59.09%,影像表现均大致分为片样增厚型、弥漫增厚型和结节样增厚型,CT及超声显示的片状增厚型病变临床型均为滤泡水肿样型;CT及超声显示为结节样增厚型病变中临床型为乳头状瘤样型比例较高,分别为81.25%和76.92%。结论 腺性膀胱炎CT的诊断效能略高于超声。CT和超声的影像型与临床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术前CT和超声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可以有助于预测腺性膀胱炎的恶变倾向,并帮助医生制定更合适的诊疗方案。

  • 标签: 腺性膀胱炎 CT 超声 分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强化沟通技巧应用于门诊诊导诊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门诊诊导诊2023年1月-6月期间接待患者中随机抽取13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数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7)和参照组(n=67),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强化沟通技巧,对比分析不同组别下的导诊指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沟通技巧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就诊等候时间低于参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4.03%,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2.09%,统计学分析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强化沟通技巧应用于门诊诊导诊中的应用效果十理想,具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 标签: 强化沟通技巧 门诊分诊导诊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血管患者心电图临床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分别接受乙方案(甲组)和甲方案(乙组)治疗的急性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细致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异常类型以及不同性别下的异常类型和病死率。结果:统计分析显示,与乙组相比,甲组在Q-T间期延长、左前分支阻滞和心律失常等方面有所下降,尤其在复极异常上,甲组的发生率(75.78%)明显高于乙组(43.87%),其中男性在这些异常中的发生率普遍较高,且甲组男性的所有异常中复极异常(65.12%)和心律失常(87.21%)的发生率较高。结论:综上,甲方案在处理急性脑血管病人的心电图异常上显示出一定优势,尤其是在预防心律失常和复极异常上表现明显,对于降低心电图异常所带来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此疗效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护理。

  • 标签: 心电图异常   急性脑血管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和观察组(45例,采用急诊诊安全管理模式)。观察干预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22%,低于对照组15.56%(P<0.05)。干预后,观察组健康认知、心理功能、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5.67±2.78)、(68.78±2.12)、(68.32±2.67)、(71.56±3.65),高于对照组(61.56±2.89)、(62.23±2.34)、(62.66±2.78)、(62.67±2.50)(P<0.05)。结论:急诊诊安全管理模式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率,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该模型通过对急诊流程及环境的全面优化,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显示出其对急诊护理的巨大价值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急诊分诊 安全管理模式 急性病症 流行病学 病情等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风险防范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校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8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采用传统护理模式,44例采用风险防范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风险时间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患者以及家属焦虑抑郁评分进行得对比。结果:从数据对比以及研究工作结果来看,在经过风险防范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也相对较高,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性较为明显。此外,经过风险防范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以及家属的焦虑抑郁评分也有着明显的降低,能够保持更加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从而提升治疗的有效率。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开展之后,风险防范护理模式的全面落实,能够更好地保证护理工作的效果,减少风险事件的产生概率,进一步提升治疗工作的效果,是目前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的护理方式。

  • 标签: 风险防范护理模式 儿科护理 护理效果 焦虑抑郁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