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X线胸片、CT及磁共振成像对几种常见肺疾患的诊断准确率及选择诊断方法的考虑.方法347例肺疾患包括肺炎97例、肺结核85例、肺癌108例、支气管扩张50例,以及其他7例,均经至少一种影像技术检查,其中,14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98例经临床验证.结果X线胸片对肺炎与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分别为95%和80%,而CT对肺癌与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分别为92.5%和100%.结论不同影像技术的诊断准确性随肺疾患的病种不同而异,这对合理选择诊断方法具有实际指导意义.通常,肺部炎症和结核多数以X线平片就能确诊,当平片上影像与临床不符或形态不典型,以及单靠平片难以确定时,则需借助于CT或核磁进一步观察病灶内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获得准确诊断.

  • 标签: 肺疾患 X线胸片 CT 磁共振成像
  • 简介:自血病(leukemia)是血液系统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约有500/070%的患者侵犯骨骼,我们收集了资料完整,均经骨髓象分析及组织化学染色所证实。影像检查有骨骼改变的20例患者,着重对其骨骼的各种影像征象及影像诊断价值进行讨论,以便提高对本病的影像诊断。

  • 标签: 影像诊断 白血病 原发性恶性肿瘤 组织化学染色 骨骼改变 骨髓象分析
  • 简介:医学影像学作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在互联网上存在大量有关医学影像学的数据库和网站可为专业医师所利用,本文对网上中外文医学影像网站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希望能够给广大从事医学影像工作的专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 标签: 医学影像学 资源利用 网络 医学影像工作 现代医学 临床诊断
  • 简介:图像后处理是数字成像设备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是由病人参与实施的操作结束后,由计算机对获取的图像,进行信息处理,以提高图像质量,更大限度地满足诊断要求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后处理的方式、种类、速度等代表着设备计算机的功能,是数字成像设备最重要的性能指标。

  • 标签: 医学影像 科技术语 术语解释 图像后处理 边缘增强 对比增强
  • 简介:当代影像学新技术(CT和MRI)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纵隔内病变的显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同时也促进了纵隔影像解剖研究的更加深入和细致。因而,对纵隔肿块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 标签: 诊断 纵隔肿块 影像学 影像解剖 显示率 临床
  • 简介:《X线影像设备原理与应用》一书由总后勤部卫生部药品仪器检检所(放射仪器室)齐伟光高级工程师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已出版。该书共分22章,81万字。内容X线机的结构原理,各种控制电路分析,常见故障排除和维修方法;微机控制变频式X线机,电容充放电式X线机、数字减影X线机,X线电视等的原理及电路分析;岛津500mA、800mA、西门子1250mAX线机整机电路分析,X线CT机、磁共振机的原理和电路分析等。该书可作为各医院放射科机器维修人员的参考工具书,也可作为放射机器专业教科书,是目前国内在放射机器保养维修技术方面内容较全较新的教材。

  • 标签: 影像设备 原理与应用 X线机 电路分析 数字减影 微机控制
  • 简介: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10例GIST中单发9例,其中胃4例、小肠3例、直肠2例;多发(胃及肠系膜)1例.恶性GIST9例,有1例伴肝转移.有4例进行了胃肠道钡餐造影,主要表现为胃肠腔的偏心性狭窄、局部趋于向外生长的肿块、肿块内可见不规则坏死或出血.5例行CT、5例行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为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GIST影像学表现对GIST诊断有帮助.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影像学表现 胃肠道钡餐造影 GIST 回顾性分析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对影像诊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和特点进行探讨.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利用影像工作站、Internet、扫描仪等设备获取图像资料,利用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处理图像、利用PowerPoint,Flash等软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结果初步完成了影像诊断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并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结论多媒体课件在内容的丰富性、信息的及时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力、相关学科知识连接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教学效果有较大提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影像诊断 多媒体 教学课件
  • 简介:目的探讨比较肝癌术前CT,MRI,超声显像的结果与DSA及术中所见,探讨和分析其术后的复发的有关原因.方法在1991~2003.5作者对入院手术切除肿瘤最大径≤5cm的283例肝癌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283例中CT、MRI、超声显像为单个的而DSA发现21.2%为2个或2个以上病灶,在手术探查中有32.5%2个或2个以上病灶.本组1、3、5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3.2%、67.3%、50.1%和70.1%、57.7%、35.2%.本组肝癌术后第1年内复发占29.9%、第3年内占42.3%、5年内复发率为64.8%.结论影像学对肝癌的诊断非常重要.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均有其优、缺点,要提高诊断率,常常要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DSA可弥补CT或MRI和超声检查的不足,然而部分小转移灶也难于发现.

  • 标签: 肝癌 肝切除术 影像 复发 转移
  • 简介:影像学检查是目前临床对疑诊肺栓塞的病人进行筛查的一线检查方法,但在影像学表现特点和诊断的准确性等方面尚未达成共识。同时,介入治疗的原理及不同治疗方法间的疗效差别也未有定论。本文就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 标签: 肺栓塞 放射学 介入性 血栓 溶栓 介入治疗
  • 简介:CT扫描检查对眶内异物定位的准确性和显示并发症方面都显著高于普通X线平片检查.还可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估计提供参考.现对1999年6月~2002年12月,28例眶内异物定位的影像对比分析如下.

  • 标签: 眶内异物定位 影像学 临床资料 CT扫描 X线
  • 简介: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GIST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GIST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病灶分布于胃14例,小肠3例,升结肠1例。肿瘤平均直径6.8cm。临床表现多为腹部不适(12/18),腹痛(11/18),消化道出血(7/18),肠梗阻(2/18)。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黏膜下富血供肿块,境界清晰光整,外生性为主,肿块内出血、坏死、囊变明显,但局部淋巴结无转移。结论GIST的消化道造影及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定性需依赖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瘤内出血 坏死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膈疝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4例均行胸腹透视、拍胸部平片,其中10例做胃肠道造影检查,8例行CT扫描,对X线征象及CT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X线表现为膈上胃泡影11例,多个液气平面6例,膈上肿块5例,漏诊2例.CT发现膈上疝囊5例,膈上肿块2例,漏诊1例.结论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综合应用能提高创伤性膈疝的诊断率.

  • 标签: 膈疝 创伤性 X-线检查 CT扫描
  • 简介:目的:探讨脾脏肿瘤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5例脾脏肿瘤其中转移瘤3例,原发淋巴瘤4例,血管瘤5例,错构瘤2例,白血病1例。分析其CT与MRI资料。包括大小、轮廓、病灶数目、密度和边界等。结果:脾脏转移瘤为不均匀增大,病灶多发或单发边界欠清。不均匀轻度强化。原发性淋巴瘤脾脏不均匀增大,边界不清星不规则强化。错构瘤有脂肪和钙化的特征性。血管瘤常多发,有边缘强化特征。结论:良性脾脏肿瘤性病变有一定影像表现特征,能做出正确诊断。恶性肿瘤性病变较难鉴别。

  • 标签: 脾脏肿瘤性病变 影像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肝动静脉分流(AVS)的DSA、CT表现与介入治疗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20例肝脏肿瘤患者的DSA、CT图像,发现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35例,肝动脉-肝静脉分流(AHVS)2例.介入治疗模式: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TAI).介入治疗方式:钢圈+明胶海绵+化疗,明胶海绵+化疗,单纯化疗.结果APS的DSA表现为门脉主干及相应大分支清楚显示18例,门脉较小分支显示9例,较细分支显示8例;AHVS的DSA动脉期为:肝静脉显示一条或多条,表现为由细到粗,边缘清楚.APS的CT动态增强扫描为门静脉提前显示,而脾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还未显示;或一过性肝脏密度差异.当存在AHVS时,动脉期在膈顶下层面可见肝静脉显示.介入治疗:TACE38例次,TAI5例次.35例APS中,高流量11例,低流量24例;钢圈+明胶海绵+化疗5例次,明胶海绵+化疗33例次,单纯化疗5例次.结论DSA和CT检查相结合,能准确地诊断肝脏肿瘤有无合并动静脉分流;DSA可以确定分流的性质、流量的大小及部位,对介入治疗有指导作用.

  • 标签: 相关性 肝肿瘤 动静脉分流 栓塞 治疗性 放射学 介入性
  • 简介:目的讨论创伤后肺血肿的影像表现及创伤机制.方法4例创伤后肺血肿患者均经正侧位X线胸片检查,1例又经CT检查.2例分别于创伤后7d及3个月至6个月经随访复查.结果X线胸片显示,4例的不同肺野均有大小不等的囊状透亮区,囊壁薄而光滑,囊底有气液平面.CT对该种病变显示更为清晰.这些影像表现随不同的创伤机制和时期而有多种变化.结论肺血肿的影像表现与创伤机制及时期密切相关,需与一些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 标签: 血肿 创伤 放射摄影术
  • 简介:分析了中心/环绕Retinex算法在阴影消除上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一种新方法——边缘模糊Retinex,用于城市彩色航空影像中的阴影消除。首先利用阴影检测算法,把图像分割为阴影区域和非阴影区域。然后对阴影边缘进行模糊化。并利用中心/环绕Retinex算法,分别处理模糊化后的图像阴影区域和非阴影区域。最后将结果合并,并去模糊。实验表明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彩色航空影像 阴影检测 边缘模糊Retinex